青年创业故事
本文共计1446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8分钟。
关于青年创业故事(精选10个)
创业故事,既是讲述创业者的经历,也是告诉大家创业当中的技巧,经验和点子,让后来者学习和借鉴,针对自身情况,来进行结合或者借鉴达到创业目的。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关于青年创业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年创业故事 1
青年是就业和再就业的重点群体。全国1300万下岗失业人员中,青年占30%左右;城镇每年新增近1000万劳动力中,青年占绝大多数;2007年大学毕业生将达495万,就业难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团中央实施了以培养创业型青年人才为突破口的“中国青年创业行动”,扶持8.6万名青年创办企业,这些企业又为青年提供了110多万个就业岗位。
凌晨3点,四周寂静冷清,蔡枫懿已经起床了,换好制服,前往自己的养猪场。一一点数,用小木棍拍拍小猪的屁股,小蔡用自己的方式和猪宝贝们打着招呼。
客户陆续到来,挑选,看秤,开票……这样一直忙到7点左右,小蔡就在养猪场的临时床铺上躺一会儿。
这里是江苏省南通市郊。小蔡的养猪场与记者印象中的农村猪圈不同,亮堂的猪舍,干净的小猪。饲养员正在给猪喂饲料,小蔡和饲养员讨论起饲料的.搭配,不时抱起刚出生的小猪崽仔细察看,碰上正值孕期的种猪,还得向兽医请教。
个年轻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问才知道是附近南通畜牧学校的学生,前来猪场实习的。
“看见他们,就想起两年前的我。”小蔡感慨地说,“大学毕业时找工作,我根本没想到自己的职业会和‘猪倌’两个字联在一起。那时候的我带着一种没有方向的优越感,一心想谋白领的职位,却屡屡碰壁。”
2004年9月,上海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参展的国外品牌猪触发了小蔡的灵感:“民以食为天,养猪创业行不行?不料想法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是父亲的支持坚定了我的选择。”
指着宽敞整洁的猪场,小蔡说起起步的艰难:“这里原是一块凹凸不平的荒地,野草比人还高,为了平地,我把预算买种猪的钱全花光了……”两年来,是当地政府和青年组织的热心扶持,支撑她渡过一个个难关。现在,她的猪场小有名气,拥有猪舍5000多平方米,存栏3000多头,规模每天都在扩大,吸纳了不少附近的农民工。
今天小蔡离开猪场的时间要比平时早一些,她要去南通市青年创业担保公司签合同。9月底,在扬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青年创业周上,她荣幸地获得了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江苏分行300万元青年创业贷款。“这笔钱对我来说太重要了!”谈起贷款怎么花,她一脸兴奋:“更新设备,聘请技术员”,还有,“抽空去泰州畜牧学校充电。”
青年创业故事 2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见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我们干什么都要坚持!”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常对青年创业者这样忠告。在河南信阳的新县,有这样一位80后创业青年,他当学徒12年,专注补胎,从业六载,如今在新县汽车服务行业已小有名气,他,就是简宗意。一起来看这位80后创业青年的创业故事。
自信、专心、专注1997年,15岁的简宗意跟大部分新县人一样,为了心中的梦想在外面闯世界,可他当时的想法并不是选择进厂、当保安之类的轻松活。对汽车感兴趣的他,毅然选择了汽车服务行业。从学徒做起,每月200元,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偶然一次,他的师傅因有事外出,他只好代替师傅为车主服务,没想到憨厚、细心的他,让车主感受到对爱车的爱护,有一种信任在其中。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老板高薪聘请他作为师傅,这也是对他技术和人品的认可。
2009年,这是简宗意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父母的牵挂,孩子嗷嗷待哺。他只好辞去上海的高薪工作,选择去考察新县市场,准备在新县奋斗了。看到新县很多家补胎修理铺,风炮补胎,粗暴扒胎等等,让爱车的他很是气愤。新县汽车服务行业的`不规范,补胎的就近原则,让新县车主饱受其苦。在大城市生活过的他,有着敏锐的眼光,坚信汽车的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好。在新县凭他的技术和服务一定能让车主——自信而来,满意而归。
从亲戚、朋友手中凑齐一万多元后,在新县新审批中心对面,新县泰克补胎正式与新县车主们见面了。前期,太年轻、没实力的他,让车主们不太放心,但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让他在新县扎根。补胎——补后补丁,永不脱落2009年到现在,不少车主不相信简宗意的这句拍胸脯话,轮胎漏气了,都以为是以前的补巴有问题,检查一看,都是新的漏气处,简宗意已经习惯这样的话了,事实会让车主看到的。
泰克补胎到现在,店内轮胎从零条到俩条昌河轮胎,发展到现在300余条各类品牌轮胎。专业、贴心简宗意说:“只有踏实、谦卑、专业和贴心才能得到车主们信任和信赖”一位新县网友从深圳回到老家新县办事,车胎漏气,在泰克补胎修理的,不小心遗失了自己的包。
简宗意几番周折终于找到这位遗失钱包失主的联系方式,打电话询问他,他才知道自己掉了包。而这位车友已经在回深圳的路上,简宗意不辞辛苦的将证件和现金寄给失主。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我们要为他点赞。一次一位车主家中有急事,需从外地赶回家,由于心急,在下新县的高速路口,没想到汽车抛锚了,车主像热锅上的蚂蚁七上八下,一时不知所措了。
他把通讯录上的所有联系方式打了个遍(已是凌晨4点左右)在这个时间段哪有人会听他电话,他只有无助的蹲在车旁边,等待着。
过了差不多半个钟这时刚好去外地进货的简宗意碰到了,他二话没说,就帮着检查起车来,凭着多年熟练的技巧不大一会功夫,汽车就被简宗意修好了,车主忙着掏钱,没想到淳朴的简宗意笑着摇摇头说举手之劳应该的。车主看到简宗意不愿意收钱,就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以后方便报答。简宗意创业感悟:
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安全行车三要素:轮胎、刹车油、刹车片。
青年创业故事 3
五月份的一个下午,新租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位朋友,小黑。 小黑是一名设计师,我们认识有六七年了,他比较了解我们创业的过程,偶尔也会帮我们一些忙。我们很快聊到了创业。
我是和另外的四个朋友孝峰、继辉、小龙以及老孟一起创业。那段时间我们已经确定创业的方向,但是没有想好合适的品牌名字,确切的说还没有找到品牌的理念在哪里。
听完这些,小黑给我们分享了一段经历。小黑老家是山东招远,地处胶东半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在那儿盛产一种小米。这种小米形体金黄,味道很香,是好米,当地十里八乡的人都爱喝这种小米粥。但这种小米有个特点:耐煮。很费火,不爱熟,一般要熬一两个小时。
每次从老家回来,小黑都喜欢带一些这种小米,分给邻居朋友们品尝,也会多嘱咐一句这种小米需要多熬上一两个小时。尝了后,朋友们都说这种小米粥真香,纷纷打听哪儿能买到。以后每次回家,小黑总要尽量多带些回来。小黑说,其实每次开车驮着那么一大袋的小米回来的时候,媳妇总是会埋怨一番。但他觉得让朋友们吃到这种小米,他会有种带着点感动的高兴。他很喜欢攥一把这种小米,在手上有种糙的感觉,会让他想起自己家里种谷子的情景,会想到小时候田地里飞奔的野孩子。
小黑说,这也许就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可能和我们做酒要表达的相似。阿郎是我在易到用车工作时认识的一位哥哥,北京人,一家叫埃蒙小镇的云南餐厅的老板。阿郎对易到的创新业务模式非常感兴趣,所以后来签约成了一名易到的服务司机。我当时正好是做线下产品工作,就这样认识了他。
很喜欢听郎哥聊天。郎哥酷爱旅行,特别喜爱去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去感受跟城市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状态。他的足迹踏遍西藏、甘南、贵州、云南等地,不乏一些冒险的经历,甚至还曾偷渡出境去了缅甸,只为体验当地佤邦的真实生活。
郎哥说,旅行路上也有很大的孤独感,也会经历很多危险,是天堂,也是地狱。但在他的世界里,旅行本身比生命还重要。
郎哥餐厅的服务员,全部都是一群来自少数民族的年轻的孩子。有很多人都是生长在山区,想出来看看,郎哥就把他们带到了北京,安置在自己的餐厅。
这些孩子们喜欢唱歌。每当餐厅打烊的时候,这些孩子们就喜欢在路边围成一圈,喝着烈酒,弹唱着来自深山里的歌曲,时常引来城里的路人驻足。郎哥说,虽是在城里,这些孩子们依然简单,快乐。
十年后,而我终于决心打破我理性的束缚走上创业的路的时候,却发现这条路也充满着虚幻和荆棘:在媒体的'渲染下,“九死一生”放大成了“九生一死”,梦想的创业者们在用他人的、与己无关的成功来让自己血脉偾张,定义名利的成功,忘记了因何出发;在 bat的背景标签参照下,创业者也暗含着不同的阶层,高富帅总是比屌丝更受欢迎。而我也差点掉进了创业陷阱中,草根创业并不容易。
创业本是源自内心的理想,是一次生命体验的旅程,可以是一件苦中作乐的事情,而如今,也会演变成了现实的名利场。
可是万事总怕信仰。十年的时间已经给了我很多的历练,我信仰草根创业者有自己的顽强。每天醒来,我总以“创业可能还是会失败”来提醒自己,做好每一天。在我的内心总保留着那个诗性情怀,这个情怀催人向前:今天的事,原本没那么复杂,只是想去做好;一切起于初心,归于实践,无需假设,无关成败。
一个人,只有自己经历过后,才会明白:梦想,现实,原本就是谁也不欠谁的。
青年创业故事 4
根岸是一家成立了34年的牛舌餐饮店。非常有意思的是,从成立起初到现在,这家在东京和横滨都非常有人气的牛舌专卖餐饮店却每年只开一家店。这对于已经习惯于成功必定扩张思维下的小蒲百思不解,既然成功就要复制么,不快速如何占据市场,形成规模经济呢?可是,当小蒲开始深入这家“奇葩”企业的时候,才发现,真正的连锁不应该简单的追求快和数量,更要注重店铺的经营质量。只有质的连锁,才能形成真正的行业壁垒,从而成为顾客心目中不可缺少的需求。
小蒲虽然没有从事过餐饮店的经营,不过在日留学期间,和所有拮据的留学生一样。都有过在餐饮店打工的经历。5年的餐饮店打工经验,让小蒲觉得,餐饮业态虽然是高频刚需业态,但是,因为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竞争也是异常的激烈。
在这个古老的行业当中,痛点已经不复存在。想在这个行业异军突起,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快速扩张,点餐外送,营销噱头,似乎除了这些办法以外,很难有更好的方法让一个企业在这片红海中能够长时间的存在于大家的视线当中。
可是,根岸却用独特的对于经营的理解,做到了,34年,一个爆款商品,和一年只开一家店,还能在竞争激烈且喜新厌旧的餐饮界,一直独树一帜,人气不减。
终极经营战略“亲切”的三大法宝
餐饮,美味是命线
最近,伏牛堂的创始人张天一,以一句“只要正宗,拒绝好吃”彻底颠覆了我对饮食界的认识。怎么一不小心,餐饮界都可以以拒绝好吃成为口号了呢?还好,这只是一个“90后奇葩”事件,如果真是如此的话,我还是希望吃“传统餐饮行业”的饭。好吃还是我决定是否去光顾这家店最起码的底线。小蒲的“蒲式价值”观是否正确不予评论,但是根岸确实首先抓住的是顾客的味,然后才抓住了顾客的心。对于味道的`坚持,从处理牛舌时中央厨房的手工去筋,到店铺对于烧烤师制度的建立。都无不体现着一家餐饮企业对于美食的敬畏。不仅仅是在主菜爆款上的用心,在副菜的搭配上,以及主食的选择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其实,除了片中介绍的牛舌料理,根岸也会定期提供牛肉、猪肉、鸡肉的烧烤菜品。增加顾客的选择感,提高顾客的来店频度。
神奇的亲切奖
其实很多餐厅都会提供顾客意见明信片,也真的会有很多顾客会认真的给予填写。但是很可惜,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特别重视顾客写的内容。不重视的原因无外乎,公司的经营者认为顾客写的内容可能是某些顾客的恶意所为或者是某位店员亲友的故意为之,所以有失公允。看吧,这就是我们和顾客之间建立起的关系。其实,小蒲研究了这么多的案例,发现很多企业做的事情,并没有多么奇特之处。就是我们平时听说过,甚至尝试过的事情。之所以这些改善工作在很多企业做了以后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信。很多企业为自己能想到这些漏洞的聪明而感到沾沾自喜,然后因为压根就没信让这些改善方案而最终无法彻底实施。而根岸和大多数企业的区别就是,他“傻傻”的相信了顾客所有的反馈,对于顾客回馈的意见会认真处理。不但会给被顾客表扬的员工发亲切奖,并且会把好的案例进行全店共享,形成新的亲切气场。让亲切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感觉更加具象化,更容易传播。
人才优先的开店战略
每一个人都是有欲望的,当自己的事业出现局部成功的时候。快速扩张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于是在扩张中迷失方向,忘记当初为何创业的人也不占少数。根岸就是一家对于欲望控制的非常好的公司。社长根岸荣治认为,现在的餐饮界,大家对于美味的追求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了。仅仅美味,已经不能成为顾客心目中的首选了。于是,他得出结论,“亲切”是企业的终极战略。根岸荣治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在开店战略上也充分体现了自己对于“亲切”的坚守。没有“亲切”的人才,就不开新店是根岸的坚持。也因此,81年创业的根岸,平均每年只开一家店,34年只开34家店。这种“奇葩”的开店方式也真是让人敬佩啊!
把经营理念和群策群力
相融合的三步骤
家文化的核心关爱与沟通
每一个有过留学经验或者在异乡奋斗的人,都多多少少的体会过融入当地社会的艰辛。其实,身在异乡,每一个人都特别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感和内心的归属感。牛舌根岸在这一点上是非常的用心。想让员工参与到自己公司的经营,让他们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在亚洲范围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家”文化。而家文化的核心就是关爱与沟通。不过,关爱谁都明白,怎么关爱,关爱谁可能是因企而异。通常,关爱与沟通最好是公司内部相对强立场的人群和相对弱立场的人群去进行互动。牛舌根岸就是让身在异乡的外国员工和本国员工进行各种方式的沟通和交流。这样做,不但解决了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团队内部问题,也因此产生了口碑效应。以至于,很多其他人才也会慕名而来,直接降低了HR的招人压力。
一线店长组成经营团队
企业的家文化,可以聚人。但是,难以留住有理想的人才。因为,通常有理想的人才不单单希望得到温暖,更想得到空间。根岸社长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因为忽略了成长型人才在这方面的心理需求而酿成大错。牛舌根岸内部有一支店长经营团队,根岸社长把这个团队分为5个小组。公司的基本规章制度、评比方法、晋升条件都是由这5个小组通过1年的时间反复讨论实验以后才进行实施的。既然,店长自己参与了制度的设定,自然对于制度的理解更深刻,执行也更加的到位。
共同制定公司战略
其实做到以上两点,并不是特别的困难,困难的是公司的经营预算以及经营方针也由一线的店长们参与决定,这样的勇气是非常让人刮目的。传统意义上来看,经营战略通常是董事长或公司的最高决策人来进行拟定,而公司的中高管以及一线店长基本上是在执行层面。如何让老板的想法能够落地,可能是每一位管理层都会苦恼的问题。为何不能在战略层面就让一线员工参与进来呢?小蒲觉得,可能是大多数企业认为,这样沟通成本过高。并且,老板通常认为员工会选择相对容易的战略目标,会让企业无法实现快速成长。不相信一线员工参与到战略层面,会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益处。相信,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似乎是天使,也是恶魔。很多企业因为相信员工而崛起,也有很多企业似乎因为无原则的相信而走向衰落。根岸社长非常有勇气的选择了相信自己的员工。并且,每年的经营发表大会也会由一线工作的店长来完成。至少到目前为止,根岸社长的相信换来了企业坚实的成长。
其实餐饮行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也是顾客最喜欢喜新厌旧的行业。特别是今天的消费者,已经对美食非常的挑剔。所以,只有像牛舌根岸这样,改善员工意识,让员工参与到自店的经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留自己应有的地位。谁都知道,提高一线员工的士气是服务业的命脉,但是能做到的企业确实不多。根岸社长正是鼓起巨大的勇气,向店长放权,并且给予充分的时间允许店长成长,才造就了牛舌根岸独特的经营体制。这个经营体制的核心就是相信。
青年创业故事 5
马克·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世界最大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被人们冠以第二个盖茨的美誉。扎克伯格目前是世界上第四富有的人,排名在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之后。他的身价超过700亿美元。
1984年5月14日,扎克伯格出生于纽约州的犹太家庭,父亲是一名牙医,母亲是一名精神病心理医师。他从小就是个电脑神童。10岁的时候他得到了第一台电脑,从此将大把的时间都花在了上面。扎克伯格高中时他还开发过名为ZuckNet的软件程序,让父亲可以在家里与牙医诊所交流。这一套系统甚至可视为后来的美国在线实时通信软件的原始版本。微软与美国在线当时就想要招揽并训练扎克伯格,不过被他拒绝了。
2004年,扎克伯格于哈佛大学宿舍创立社交网站--facebook。他觉得能在互联网上和人连接是非常重要的。那个时候互联网上有很多网站,你可以找到差不多所有的东西,新闻、音乐、书、买东西……但是没有服务帮我们找到生活上最重要的东西——人。
刚开始的时候,Facebook还只针对大学生开放。它实际上包含了网络实名的早期概念:与其他的网络不同,用户在Facebook上必须他自己的正式身份。网站刚一开通就大为轰动,几个星期内,哈佛一半以上的大学部学生都登记加入会员,主动提供他们最私密的个人数据,如姓名、住址、兴趣爱好和照片等。学生们利用这个免费平台掌握朋友的最新动态、和朋友聊天、搜寻新朋友。
2004年底,由于Facebook注册用户越来越多,扎克伯格选择了退学,专注网站业务,据称当时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00万。
2006年1月,成立才两年的Facebook的访问流量已经超越了亚马逊和迪士尼等网站,此时扎克伯格面对有意收购的公司也开始“狮子大开口”。当时,美国媒体巨头Viacom出价7.5亿美元试图收购Facebook,但扎克伯格要价20亿美元,收购计划就此流产。同年9月,雅虎出价9亿美元,同样遭到了拒绝。
facebook的.出现丰富了人们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多样。但是如今的facebook公司在扎克伯格的领导下,也不仅仅作为一个社交网络服务公司,而是作为一个向多方面科技发展的高科技公司。
在2010年Facebook超雅虎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网站,同时在线人数也超过了1亿,并且首次在2009年实现了正常运营,即不用再靠风险投资过日子,他通过网站的广告收入已经能够维持自己的开销。那时成立不到十年Facebook估值已超过500亿美元。
现如今Facebook平台上每天被发送出去的消息数量高达120亿条;每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了13亿人;大约有10亿人在手机上使用Facebook。
当年马克·扎克伯格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后,依然住着租来的一套一室一厅的小公寓,地板上放着的一个床垫、两个椅子、一张桌子就是全部家具。他永远都是一件灰色上衣和牛仔裤,但是他却是最积极从事慈善事业的美国富豪之一。
外界一提到扎克伯格时,总是将其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做比较,因为他们同样是从哈佛大学辍学的,同样都是白手起家,一步一步的影响全世界。扎克伯格也加入了由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发起的“捐赠誓言”活动,承诺用自己生前或者去世后的一半财富做慈善。
更多的创业项目,小本创业项目,赚钱项目,请关注公众号 cyegushi 。
青年创业故事 6
挣到第一笔钱:心跳得如同刚刚作过案的小偷……
以下是刘晓庆在书里对自己挣到第一笔钱时的精彩描述——
很快,最后一天到来了。
从第一场起,大家都变得比往常严肃,不苟言笑。我们都在等着那重要的时刻。当然,就是那发钱的时刻。
下午,这个时刻开始了。前台仍然走马灯似地表演着节目,后台演员们轮流走进地下层的剧场办公室。
我是最后一个被单独叫到办公室的演员。我这个阿里巴巴还没有说“芝麻,开门吧!”那厚厚的一摞人民币就到了我的手中。有生以来我从来没有过这么多钱,就是见也没有见到过。自那以后在生意场上不知有多少钱从我的手中流过,却从没有任何钱像当年那一摞钱一样令我觉得是——钱。
就像是叫化子捡了金子,不知道把钱放在何处,从毛衣的领子里放进去,走了还没有两步就漏出来掉在地上,心慌意乱地拾起来,拍打两下绑在我的裤腰中间。我带着我的钱演完了最后一场。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腰部,深怕没演完我的宝贝就掉到台上。挺直腰板上场,挺直腰板下场,腰上鼓鼓囊囊的一团,还以为是我的`衬衣在毛衣里面没有扎好。
当天晚上连夜赶回北京,已是凌晨四时,心跳得如同刚刚作过案的小偷。打开房门,立刻把门锁好。快走到床前再返回去拉拉门闩,检查门是否确实关严。当确定门已经锁死后,从腰间摸出那牛皮纸信封住下一倒,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纸就洒了一地。全是几毛钱、几块钱的小票。先在心里算一遍,再拿纸笔来列算式算一遍。二十四场,一百五十元一场,我的妈呀,三千六百元!我简直倒不过气来。我开始数它们。十元钱的放一堆,,五元钱的放一堆,五角钱的放一堆,一元的,一角的,五分的各放一堆。三千六百元钱布满了小小房间的各个角落。先数了一遍,少了四十元钱,再数一遍,又多了十元钱。再数一遍,又多出二十元钱,再数,再数,再数……怎么从来就没有对的时候?数人民币的双手已经脏黑……
一夜没有睡浑身筋骨酸痛。眺望窗外觉得是那样的心旷神怡。心中不停地策划着这笔“巨款”的用途:冰箱,床,衣服……暗暗下决心有机会还要去挣钱。只要挣到一万块就收手不干了。那时好像还是不那么正大光明,总是偷偷摸摸的……
揭秘新一代硅谷创业家专访史玉柱:从童年到富豪的九个故事蒋静:一个移动创业者的产品思路变迁前盛大高管的创业冒险二次创业 李春江:重新起跑现在很好云游汪东风和他的四次互联网创业褚时健七八十岁创业成功靠的是什么?李静:女性同样可以创业雷军:创业不能因利损名雷军:创业是为了一点名,最忌讳诋毁我的品质
青年创业故事 7
每一位创业者创业成功的背后,都有一段艰辛奋斗的创业故事,下面要介绍的这位80后创业者也是如此。
他叫曹航,2009年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现为滕州市艾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经理、滕州远航网络推广营销工作室经理、滕州德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业务部经理。
我们来听听他的创业故事:
逆境催生梦想
“05年我考入江西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从此开始了我追梦的旅程。由于从小家里穷,我几乎没有怎么接触过计算机,那些专业书籍在我看来,几乎就是满眼‘火星文’的堆砌。也因为家里穷,我还要不停地打工来赚取生活费。”曹航告诉我们,刚进入大学,自己便在生活和学习上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选择了半工半读的苦行僧生活。
“迫于专业学习和将来就业的压力,我凭着一股不肯认输的狠劲头,忍耐了别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曹航回忆起大学时的种种,不禁心里感慨万千。不久之后,曹航用自己平时打工所得的2900多元,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他把这台电脑搬到了学院楼4楼的一间工作室,开始自己学习C#和数据库的专业知识,每天除了上课时间,他几乎一天都待在工作室,直到晚上值班大爷叫门时他才会回去。这样坚持了半年左右,他的计算机水平终于有了很大的提高。
“那些日子很充实,为我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基础,也帮助我在学校招聘会上顺利找到了工作,成为班级中找到工作的第一人。”回想起当时的努力,曹航心里现在都是暖洋洋的。
“每个人都应该在大学结束之前对自己有初步的.人生规划,无论来自于社会所迫,还是家庭期望,或是个人理想。”在那些艰辛的日子里,曹航也渐渐认识到了自己不甘于平淡,渴望挑战的个性。自主创业的想法也就在那时开始渐渐地萌生。
艰辛筑就成功
“要创业,就得先就业”,毕业后曹航进入了广州欧科集团进行工作,在欧科的两年里,他在职场上摸索前行,从一般程序员,做到项目经理,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也为日后创业做好了准备。
2011年,由于家庭原因,曹航放弃了待遇优越的职务,毅然离开广州,辗转福州特力惠电子有限公司和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任职期间,他并没有忘记自己大学期间渴望创业的梦想,利用工作之外所剩无几的闲暇时间,苦心钻研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积极积累各式资源和人脉。半年后,他终于在山东枣庄成立了远航网络推广营销工作室,做服务型公司,开始了他真正的创业之路,后来他又成立了艾尔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转向实体,采用了“技术+实体”的形式发展,以技术来推广业务 。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创业时期也充满了无数艰难困苦。”曹航回忆到,创业一开始最艰难的就是人才需求,由于公司开始走的是技术+实体经营的模式,所以对技术人员要求比较高。而他的公司所在地是一个小县城,领域人才缺乏、创业资金缺乏等都成了曹航创业路上的拦路虎。这时候曹航不得不强迫自己不断去学习,做个“多面手”,既要懂技术,又要懂业务。那些日子,曹航每天都要东奔西跑,联络业务, 经过艰辛摸索,他慢慢在创业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法和套路,也渐渐地稳定了公司初期的经营,积累了一些合适的人才。
“创业的艰辛不是字里行间能表达的,这条道路着充满诱惑和荆棘,无法冲破困难迎面而上的人,在这条路上终将无法走远,甚至无法走下去。”回忆起当初的创业路,曹航这样讲道。
关于创业
针对目前在校大学生对待创创业空有想法,感到无从下手。曹航结合自身经历给出了他的看法。曹航告诉我们,创业有很大风险,创业需要社会经验,需要团队,需要资金,需要很多现阶段我们大学生无法负担的东西。我们不能单冲着一腔热血去冲动地做事情,成功不是热血就可以完成的成就,创业者需要各方面的协调与支持,需要各领域的人才和足够的资金,否则将会欲速则不达。
说到创业的经验,曹航认为要创业首先要努力处理好眼前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不断筹划新的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改革;其次自己也要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培养团队精神,积累项目经验,开拓人脉。此外,曹航还特别告诉我们,做事贵在坚持,千万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
“目前,大学生创业正在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创业的挑战不但来自于自己,更多来自于社会。创业道路经常是与孤独和挫折相伴,通过提高能力,调节心态,我们将会一步步跨越困难,迈向成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创业的一切辛苦努力都将使成功变得更加来之不易,更加意义重大。”曹航最后这样告诉我们。
青年创业故事 8
一位伐木工人在伐木时,一条腿被砍倒的树压住了,他拼命挣扎也无法挣脱。眼看着鲜血从腿上汩汩而出,伐木工人惊恐地感觉到了死亡的到来。怎么办?思索了一会之后,他作出了一个非常痛苦的决定:砍掉已经被压折的右腿,然后立即爬回家找医生。他这样做了,结果是他成为了残废。
后来,所有来探望他的亲友均为他感到惋惜——原来健康的一个人,现在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了,这确实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然而谁都没想到,在这件事上最看得开的竟然是伐木工本人。
他说:“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老虎走在山间的`小路上,踏进了猎人埋伏的圈套挣扎了很久,它都没能使自己的脚掌从索套中解脱出来。眼看着猎人一步一步逼近,老虎一怒之下,用力挣断了这只被套住的脚掌,然后忍痛离开了这块危险地带。老虎断了一只脚当然很痛苦,但却因此保全了性命,舍小取大,不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吗?我之所以断腿求生,就是这个道理啊!”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人为难的抉择。如何抉择,要以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为标准。即便今日之痛刻骨铭心,也总比明日全盘皆输来得好。
青年创业故事 9
一个刚满14岁,只有小学文化,而且是来自贫苦的农家小姑娘,她独自出去闯荡谋生该有多么的艰难,这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就是这么一个既没多少文化,又没有什么技术的农家姑娘。居然为自己闯出了一条创业的路子,而且取得了成功。这不得不令我们感到由衷的钦佩!
申友娣,1975年出生于湖南邵东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家里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父亲是一个只有三根手指头的半残疾人,家里穷得有时连饭都吃不上。申友娣5岁的时候,父亲甚至把她一度送给舅舅去抚养。申友娣13岁那年,父亲因病无钱医治而去世。家里东借西凑好不容易弄来1000块钱把父亲给安葬了。在家里已穷得揭不开锅的情况下,14岁的申友娣只好在亲戚的帮助下。离家外出打工。
最初申友娣在一个基建工地上挑砖担灰浆,这是最苦最累的活,她一个才14岁的小姑娘根本就无法承受这么繁重的体力活,做了仅3个月时间,她便辞去了这份工作。随后,申友娣只身来到了桂林。在举目无亲的桂林。申友娣只好在一户开发廊的老板家里做保姆。这位发廊老板见申友娣为人诚实,做事勤快,便让她先学洗头,然后再学理发。虽然申友娣并不愿意做理发这一行,但是她知道,一个人没有手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勤学苦练一段时间后,申友娣学会了理发,短短的几个月后,她还成了一个技术熟练的师傅。于是。申友娣不再做保姆了,而是到了另一个发廊当起了理发师傅。在这家发廊打了2年工之后,18岁的申友娣想自己开一家发廊。她向大姐借了3000块钱,在桂林的一条小街上开起了一家发廊。由于申友娣手艺好,服务态度又特别热情,所以,前来理发的顾客特别多,发廊的生意非常红火。一个月下来。申友娣的发廊能有2000余元的纯收入,这在当时收入算是非常高了,因为一个普通职工的收入还不足200元。虽然当了几年发廊老板,赚了一些钱,但是申友娣却并不喜欢干理发这一行。当她听朋友们介绍说,温州那边的钱很好赚,打工或者做生意都很不错的。于是,申友娣和朋友们一道去了温州。
来到温州后,因一时找不到好的事做,申友娣便在一饭店当服务员,一个月有1000块钱的'工资。做了没多久,申友娣想,当服务员还不如自己重新开一家发廊实在。她拿出打工的收入租了一间10余平米的房子,再买来一些理发工具,于是。申友娣的小发廊又开张了。当时在温州打工和做小生意的人很多,他们都舍不得花高价去高档发廊理发,所以。申友娣发廊的生意如同在桂林时一样好,每月仍然可以赚到2000多元。
申友娣满以为自己可以就这样在温州平淡地生活下来,但是一个男人的闯入,改变了她此后的生活。这个男人的姐姐是做五金生意的,专卖振动棒。她和这个男人在一起生活后,他的姐姐便对他们说,你们俩人自己想办法做振动棒吧,反正她的店子要卖这种产品。振动棒是用于建筑行业的。用途是振捣混凝土,产品要求坚固耐用。由于这种产品都是由小作坊生产的,所以产品质量都不太好。如果能够把产品质量做过关,前景是非常不错的。申友娣刻苦地钻研振动棒生产技术,并自己反复实验,不断改进,终于掌握了振动棒的整个生产过程和一些技术要领。她和这个男人共同奋斗两年多时间。就靠生产振动棒赚了10多万。正当美好幸福的时光就要洒向申友娣时,不料,这个男人突然变了心,以种种借口一脚把申友娣给踢开了,只丢给她6000块钱。
申友娣离开这个男人后,忍着悲愤决心自己创业。她深知振动棒是建筑行业的易耗品,既然建筑行业那么景气,那么振动棒的前途就非常大。她先是向家里求助。希望得到支持,谁知家里拿不出多少钱来支助她,也不太赞成她冒风险办厂。申友娣反复思考后。决定向她的一些老客户求助,希望合作办厂,由她出技术,客户出资金,利润四六分成,她只要四成。永康的一个老客户深知申友娣的技术好。做出的产品质量过硬。所以一口就答应了申友娣的要求。
合作办厂后,申友娣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每天辛苦工作10多小时,几十斤重的振动棒搬来搬去,还要抡几斤重的大铁锤,就是一个男人都吃不消,但申友娣却硬是咬牙挺过来了。厂子产品质量好。销路不错。效益也就非常可观。然而,出资办厂的这个客户却做了过河拆桥的事,他找借口说申友娣这也不是那也不行,最终双方因分歧而造成合作办厂破裂。申友娣只分得了5万元。
合作办厂失败的教训。让申友娣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干一番事业必须要靠自己,别人是靠不住的。2005年8月1日。申友娣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在永康办起了“申鑫振动棒加工厂”。
工厂是办起来了,产品质量也有申友娣亲自把关。所以生产方面是没有什么困难的,但是销售却是个难题。因为,申友娣的工厂一没有名气。难以取得人家的信任;二缺乏足够的资金,不能给经销商铺货;三是社会关系不足,没有自己的营销网络。面对这些困难,申友娣觉得只有靠产品过硬的质量去敲开市场的大门。于是申友娣亲自把产品送到各五金店试销,还送到一些施工单位去试用。等销售出去了。用了觉得好,再付货款。经过申友娣一段时间的东奔西跑之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些客户在用了申友娣的产品后。都对五金店的老板说,这种产品振动力大,耐磨时间长,质量确实非常好。五金经销商们纷纷改从她这里进货了。一下子,申友娣的产品销路打开了。第一年,她的厂子销售收入就突破了80万元。
2007年申友娣将申鑫振动棒厂改成了申鑫振动棒有限公司。在努力开创经销商渠道的同时。申友娣加入了阿里巴巴。成为阿里巴巴诚信通的会员。利用阿里巴巴的博客、论坛这个平台,申友娣广发信息。把生意做到了全国。短短的时间里,全国就有上百家经销商纷纷给申友娣发来请柬,愿意做她的产品代理商。也只是半年的时间,申鑫振动棒有限公司的销售业绩就从100万迅速提高到600万。在2008年第五届全球网商大会上,申鑫振动棒有限公司获得了内贸30强。如今申友娣的愿望是,要把她的振动棒做成国内一流的产品,以开拓全国更广泛的市场。
青年创业故事 10
青砖灰瓦墙,石磨石碾子,玉米吊灯,二十四节气木板墙……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方兴路的一家正在装修中的餐厅,一股质朴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原来是棉纺厂生产车间,我们将其改造成了农耕文化主题餐厅‘惊蛰’,预计月底就能试营业。”正指挥工人干活的六车间餐饮公司总经理李旭东说。李旭东是元氏县音体美中学1998届毕业生。两年前,他和5位初中同学尹紫峰、李宁、路亚恩、张艳招、温谱,成立了六车间餐饮公司,目前已经在省会开办了工业文化、铁艺术两家文化主题餐厅。他们自称“6兄弟创业团队”。
农耕文化主题餐厅“惊蛰”的外墙非常古朴,餐厅内还摆放着农具,透着一种历史厚重感。“尽管这面墙仅有7米高、20米长,但造价却在十万元以上,所用的6万多块砖和2万多块瓦都是从古村落淘回来的,最‘年轻’的砖也比我的岁数大。另外,餐厅内的农具也都是我们费力淘回来的`。”聊起为期两个月的“淘金”之旅,李旭东很有成就感。
为让餐厅更有农耕的味道,李旭东的合伙人、酷爱木雕的李宁,将从古村落淘来的旧门板,切割成木板然后进行雕刻,用作餐厅包间的门匾。他还手把手教员工雕刻餐厅包间门匾、制作木桌椅和装饰墙等。为让餐厅的饭菜更有农家味儿,他们还在元氏县赵同乡建了2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专门种植有机蔬菜供应餐厅,而且餐厅做菜不使用味精等添加剂。
此前,“6兄弟创业团队”已经成功开办了“六车间”工业文化主题餐厅和“秀铁”铁艺术主题餐厅。这两家餐厅都是由原石家庄市钢板弹簧厂旧址改造而成,前者主要经营火锅和烧烤,后者主要经营湘菜。把废旧零件焊接成梦骑士铁艺,老锅炉改装成水景,螺母组成维纳斯像……他们将“废物”改造成一件件极具创意的作品,摆放在餐厅内,为顾客用餐增加了怀旧情怀。据介绍,目前这两家餐厅每天的上座率都在80%以上,年营业额超千万元,年收入数百万元。
“创办这两家文化主题餐厅,我们都是先行者。我们走的就是一条不断创新之路,通过细分市场,开辟出更多的蓝海,目前正在做的农耕文化主题餐厅就是证明。”李旭东说。
创意+韧劲儿,是创业成功“秘笈”
“我们6兄弟都是80后,中学时期有着共同的创业梦,多年来一直寻找创业项目和创业时机,但却迟迟没能迈出第一步。”李宁说,碍于资金和经验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在而立之年才走上创业之路。“眼下正是草根创业的大好时机,趁年轻一定得去搏一把。”李宁说。
2013年,确定了文化主题餐厅这一创业方向后,他们毅然辞去各自高收入或稳定的工作,张艳招更是放弃已工作10年之久的公职。他们聚集到石家庄,拿出家中积蓄,凑齐200万元的资本,作为合伙人共同创业。他们认为,石家庄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城市,工业就是根脉。随着城市发展,新建筑拔地而起,棉纺厂、焦化厂、钢厂等承载时代记忆的老工厂陆续消失、搬迁。工业文化主题餐厅能为石家庄的工业留下一份记忆,肯定能火。
创意虽好,但创业之路却并不平坦。经过一番周折和大改造后,旧厂房生产车间改造的“六车间”工业文化主题餐厅取得了卫生经营许可、消防许可等合格证。然而,聘请不到优秀厨师,没有独特的火锅配方,“六车间”也不会生意红火。多方打听后,李宁和张艳招连夜乘车赶到重庆,拜当地一位火锅大师为师,最终学到了火锅配方“秘笈”。
“餐饮经营看似简单,里面却有大学问。”张艳招颇有感慨地说,“六车间”刚试营业3天,就因上菜不及时、服务不到位等原因关门整顿。重新开业后,无论多晚,他们都坚持每天晚上开碰头会,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完善细节。不到4个月,他们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较为完善的经营制度。
张艳透露,“秀铁”创办前后的那段时间最为艰难。“‘六车间’营业半年时,有人计划在钢板弹簧厂内的另一生产车间,开办工业文化主题餐厅,我们马上嗅到了危机。”张艳招说,为此他们咬牙高价先租下这个生产车间,创办“秀铁”。尽管“六车间”经营形势良好,但仅凭自己力量,他们仍无法在短期内再次筹资200万元。他们又是连着几天几夜没合眼,想法解决这一资金难题,最后找出解决之道——找朋友和顾客入股,既解决了钱的问题,客观上又增加了客源。
“创意加韧劲儿是创业成功的保证,那些凭着一股韧劲儿,能不断解决创业路上难题和矛盾的追梦者才更有可能成功。”张艳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