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IT人回归农田的创业故事
翰墨千秋分享
55742
IT产业,高新科技产业,属于定位比较高端的行业。而传统农业,也许是因为太传统了,让人们渐渐忽视了它的价值,但是在金融海啸之下,在城市化的浪潮中,有些人却反其道而行,从IT业回归最原始的农业,周玉堂正是其中一个代表,从写字楼到玉米地,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周玉堂,出身农家,大学毕业后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朝九晚五的在写字楼里当个小白领,从事IT行业。
2007年,在从事了10年IT业后,人生的转折点来到了周玉堂跟前。周玉堂所在的公司成功上市,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兑现了所持有的原始股份,并且重新签署了就业协议,变成给公司打工。然而这件事对他而言,意味着拿到了一笔10年IT职业的买断款。
“实际上,我缺钱已经好多年。拿到这些钱,想要实现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首先需要解决的,当然是房子。其时,北京房价在奥运概念之下暴涨。周玉堂开始到处看房,并意识到,无论他赚钱多少,房子涨价的速度,总比赚钱的速度要快得多,“所谓积攒10年,不如房价涨价1年。”
于是他再次想到了创业。然而,他发现,创业之路举步维艰。“我熟悉的IT行业高度饱和,竞争空前激烈。以前我在华为公司做过项目外包,当时就意识到IT行业,赢家通吃,小的IT公司只能靠关系做点倒买倒卖的事。在2007—2008年的时候,周玉堂暂时找不到合适的项目来做,于是把钱投入了股市。在这一轮大牛市中,他收获颇丰并有幸全身而退。股市的收获让他有了更多的原始资金。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的担忧越发沉重。“不如归去”的声音开始在周玉堂耳边回荡,他决定回到农村。随之而来的是另一种忧虑,对于惯居于城市多年的家庭来说,农村生活太不方便了。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周玉堂终于找到了一个两全之策———横跨两个世界。他把家安在桂林、柳州,然后在农村做实业。“并不是因为热爱农业,我才做农业,做农业是盘算千条路后的选择。实际上,经营一段时间以后,我才开始真正地热爱这个事业。”他后来坦承。
2008年,周玉堂在老家柳州的农村租了300亩土地,开始了他的农业创业之路。虽然在IT领域干得很不错,但是初闯农业,一切对于周玉堂来讲完全陌生。他开始研究种植哪些作物,到种植环境、经营管理、投资机械建设……一系列的事情慢慢从头摸索。
他是第一个在当地大规模种植玉米的人。经过潜心研究,精心护养,加上土地非常合适,他种植的美国“金狮王”品种玉米长势很生猛。进场以后,周玉堂进行了较大的基础建设投资,累计投资了电力、机井、灌溉通道、生活设施,还有各种农具。规模农场的基础设施,效益明显比小农场高,他投入了2.5万元左右,灌溉70%的土地。“明年再追加1万多元投资,基本上土地灌溉全覆盖。”同样的农村要搞渠道,覆盖全村,起码要十几万元以上。他初次尝到了规模农业的优势。
在农场管理方面,他专门请了一些人进农场帮忙,初期由于管理不善赔了不少钱。在吸取教训后,他制定了赏罚分明的分配制度,对土地进行划片管理,然后按照比例提成,很好地调动起了工人的积极性。去年6月份,当地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很多玉米都倒伏或被淹,但他地里的玉米基本上一棵都没有倒。
此外,周玉堂专门花了很多的精力来扩展市场,打通流通环节。从一级批发市场,到二级批发商,他一个个硬是打下来了。而且还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充分利用玉米的每个部分,如把玉米秆子买给养羊场等。下一步,他正谋划着更多的出路,甚至打算出口到收入更高的国家。
“绿油油的玉米地。看着土地作物在生长,说实在的,成就感远远超过完成一个IT程序,或者搞定一个IT项目。虽然做实业初期也亏损,但是基本探明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这才是最重要的。目前刚刚上路,不过我现在已经很享受这种生活。”周玉堂笑言,农村静谧的生活让他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晴耕雨读是他目前的生活状况。他还打算将自身经历成集出书,“这一计划在网友中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周玉堂,出身农家,大学毕业后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朝九晚五的在写字楼里当个小白领,从事IT行业。
2007年,在从事了10年IT业后,人生的转折点来到了周玉堂跟前。周玉堂所在的公司成功上市,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兑现了所持有的原始股份,并且重新签署了就业协议,变成给公司打工。然而这件事对他而言,意味着拿到了一笔10年IT职业的买断款。
“实际上,我缺钱已经好多年。拿到这些钱,想要实现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首先需要解决的,当然是房子。其时,北京房价在奥运概念之下暴涨。周玉堂开始到处看房,并意识到,无论他赚钱多少,房子涨价的速度,总比赚钱的速度要快得多,“所谓积攒10年,不如房价涨价1年。”
于是他再次想到了创业。然而,他发现,创业之路举步维艰。“我熟悉的IT行业高度饱和,竞争空前激烈。以前我在华为公司做过项目外包,当时就意识到IT行业,赢家通吃,小的IT公司只能靠关系做点倒买倒卖的事。在2007—2008年的时候,周玉堂暂时找不到合适的项目来做,于是把钱投入了股市。在这一轮大牛市中,他收获颇丰并有幸全身而退。股市的收获让他有了更多的原始资金。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的担忧越发沉重。“不如归去”的声音开始在周玉堂耳边回荡,他决定回到农村。随之而来的是另一种忧虑,对于惯居于城市多年的家庭来说,农村生活太不方便了。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周玉堂终于找到了一个两全之策———横跨两个世界。他把家安在桂林、柳州,然后在农村做实业。“并不是因为热爱农业,我才做农业,做农业是盘算千条路后的选择。实际上,经营一段时间以后,我才开始真正地热爱这个事业。”他后来坦承。
2008年,周玉堂在老家柳州的农村租了300亩土地,开始了他的农业创业之路。虽然在IT领域干得很不错,但是初闯农业,一切对于周玉堂来讲完全陌生。他开始研究种植哪些作物,到种植环境、经营管理、投资机械建设……一系列的事情慢慢从头摸索。
他是第一个在当地大规模种植玉米的人。经过潜心研究,精心护养,加上土地非常合适,他种植的美国“金狮王”品种玉米长势很生猛。进场以后,周玉堂进行了较大的基础建设投资,累计投资了电力、机井、灌溉通道、生活设施,还有各种农具。规模农场的基础设施,效益明显比小农场高,他投入了2.5万元左右,灌溉70%的土地。“明年再追加1万多元投资,基本上土地灌溉全覆盖。”同样的农村要搞渠道,覆盖全村,起码要十几万元以上。他初次尝到了规模农业的优势。
在农场管理方面,他专门请了一些人进农场帮忙,初期由于管理不善赔了不少钱。在吸取教训后,他制定了赏罚分明的分配制度,对土地进行划片管理,然后按照比例提成,很好地调动起了工人的积极性。去年6月份,当地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很多玉米都倒伏或被淹,但他地里的玉米基本上一棵都没有倒。
此外,周玉堂专门花了很多的精力来扩展市场,打通流通环节。从一级批发市场,到二级批发商,他一个个硬是打下来了。而且还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充分利用玉米的每个部分,如把玉米秆子买给养羊场等。下一步,他正谋划着更多的出路,甚至打算出口到收入更高的国家。
“绿油油的玉米地。看着土地作物在生长,说实在的,成就感远远超过完成一个IT程序,或者搞定一个IT项目。虽然做实业初期也亏损,但是基本探明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这才是最重要的。目前刚刚上路,不过我现在已经很享受这种生活。”周玉堂笑言,农村静谧的生活让他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晴耕雨读是他目前的生活状况。他还打算将自身经历成集出书,“这一计划在网友中得到了很好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