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2023年最新旅游出行调查报告

花开花谢分享 63277

花开花谢 分享

本文共计3062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23分钟。

旅游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幸福感,旅游可以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朋友们,你们会撰写旅游出行的调查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年最新旅游出行调查报告,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3年最新旅游出行调查报告(篇1)

为推动“旅游活县”战略,促进我县生态旅游大发展,20__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由县人大教科文卫工委牵头,抽调部分人大代表、县旅游局相关领导和人员组成调研组,先后到盘龙、凤鸣、南溪等街道乡镇的乡村旅游点和重庆秀山、酉阳县,就如何加快我县生态旅游发展进行了调研考察。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生态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旅游产业,按照“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增a添星”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狠抓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景区打造快速推进。

20__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1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亿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30.1%和37.7%。20__年1―6月,全县接待游客102.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4%和24.09%。

(一)景区建设步伐加快

一是龙缸景区通过精心策划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成功开园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县城至龙缸景观廊道――“百里画廊”,目前已分片区在沿线道路旁栽种部分景观和经济植物;二是张飞庙景区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完成了南滨路油化工程、桃园步行街等建设;启动旅游码头、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广场、停车场、征地拆迁及景区绿化工作;三是三峡梯城景区完成了磐石城、龙脊岭公园、登云梯、三峡文物园、下岩寺等景点的硬件建设,游览、安全、卫生、邮电、旅游购物配套设施建设等进一步完善,20__年申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已通过验收并授牌。

(二)乡村旅游前景向好

近年来, 各乡镇(街道)把乡村旅游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全力打造,各显特色。一是乡村旅游节庆活动靓点纷呈。栖霞油菜花节、水口荷花节、巴阳枇杷节、宝坪红高粱节、 E草采茶节、平安钓鱼节、盘龙美食节、清水土家女儿会等10余个乡村旅游节庆年年举办,已成为旅游发展的热点。二是以“农家乐”、“果农乐”、“牧家乐”、“休闲茶园”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目前,全县有农家乐10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20家,日接待能力10000余人次。三是从提升生态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入手,推动了乡村旅游产品生产开发。桃片糕、票草牛肉干、歧阳茶、巴山妹刺绣、中蜂蜂蜜、黑木耳、养鹿草编、云艺木制工艺品等为代表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0余家,从业人员600余人。我县的乡村旅游逐步成为市民及周边区县游客的重要休闲方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三)旅游配套服务逐步完善

全县具有旅游接待能力的各层次酒店40余家,其中已评五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旅游产业所吸纳的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000人,间接从业人员达1.5万人;全县有国内旅行社5家,旅行社门市部服务网点7家,从业人员30余人;旅游交通运输公司1家,旅游专车6辆,载客量171客位;旅游轮船公司1家,星级旅游船13艘,载客量9548客位;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10余家,基本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的要求。目前,重庆主城到云阳、利川到龙缸的旅游班车开通,车次不断增加,组团游、自驾游常态化,旅游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快速增长。

(四)旅游宣传营销成效明显

突出旅游形象宣传效果,在央视第一套节目、重庆卫视投放云阳龙缸形象宣传广告,在重庆日报等主城主流媒体专板宣传云阳旅游,重庆轨道交通等户外亦投放有云阳旅游形象广告,云阳旅游形象影响从主城逐渐扩大到全国。旅游营销活动层出不穷、形式多样,各种推介活动、节会活动在重庆主城、在周边重点城市不断开展,积极有效地扩展了客源市场。

三、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发展氛围不浓

一是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力量不强、合力不够。全县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部门和人员有限,亟需相关各行各业部门通力合作;二是全县旅游产业的投入较少,没有形成旅游产业导向性的投入机制,导致开发建设缓慢。对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政策不突出。如__县对成功创建4星级农家乐每户奖励50万元,__县对成功创建4星级农家乐每户奖励30万元。这些区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较好,氛围渐浓,做法值得借鉴。而我县对农家乐创星没有奖励政策,一定程度影响农家乐创星的积极性。

(二)旅游发展速度不快

一是景区打造较慢,旅游服务系统相对滞后。全县在旅游产业项目前期策划规划、包装、宣传、推介等方面都受到经费不足的制约,景区项目建设推进较慢,精品景区的打造还没有形成较强的吸引力。旅游餐饮、住宿、游乐、购物等功能的建设仍不能满足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县城缺乏旅游咨询、游客集散中心,其旅游集散功能有待形成。二是乡村旅游发展还比较落后。从全县的层面上看,乡村旅游发展思路缺乏总体规划,“绿色、生态”主题不突出,形象定位不准,开发、保护、规划管理等要素结合不够,造成布局欠合理,农家乐“散、多、小、差”,呈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局面,造成价格恶性竞争和游客乏味,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政策不配套,部分景点、大多数农家乐的建设用地以租赁的方式获得,无法办理土地产权,导致消防、特种经营许可证等行业的.审批手续无法办理,经营和发展受到制约;三是旅游业延伸产品不多,没有成有效的产业链。目前旅游人气拉动了部分餐饮住宿业,但效果还不够明显,旅游商品较少、旅游地产迟迟没有启动销售,已明显落后于周边的万州、利川等区县。

(三)旅游形象知名度不高

一是旅游形象口号不够响亮。我县旅游形象口号代表性和影响力不强,而且频繁变化,对客源市场没有较强的冲击力,游客难于记住云阳旅游特色;二是旅游宣传形#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www.gkstk.com end#式缺少吸引力。因为经费不足等原因,我县旅游对外宣传模式比较单一,规模小且比较散。虽在部分市县举办了旅游推介会和央视、重庆卫视有广告投放,但密度太小,吸引力不强。在报媒、户外媒体投放的广告少而分散,针对的对象不广;三是市场拓展缓慢。目前,我县主要的客源市场还是本县、周边区县及重庆主城,对周边省市市场的拓展较慢,客流量少,离“国内外旅游目的地”还有很大差距。

(四)旅游同质化竞争激烈

目前,我县周边的巫山、奉节、湖北的恩施、利川等地都在加快发展旅游及其相关产业。他们均位于长江中上游,同属于喀斯特地貌特征,我县的龙缸、奉节天坑地缝、恩施大峡谷等都属于同一类型自然景观。在资源同质的情况下,周边的快速发展对云阳旅游形成了巨大竞争,如何突出重围,放大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是我县旅游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此外,面对三峡黄金旅游带这块大蛋糕,沿江城市都想分一杯羹。如果能做出亮点、做出特色,不仅能在三峡游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也能让我县其他旅游景点借势营销,后发制人。

(五)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旅游业是一个较长产业链的产业,我县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旅游策划规划、开发建设、宣传营销、行业管理等各方面人才。但编制控制太严,旅游队伍数量严重不够,专业人才严重稀缺,制约了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中接受系统专业知识培训的人仅占10 %。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旅游规划,科学确立旅游发展战略

一是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观念,围绕“两点一线”、“五大园区”的规划,以龙缸景区为核心,进一步打造好“龙缸、张飞庙、三峡梯城”三张旅游名牌。尽快启动彭氏宗祠、南三峡、栖霞宫、彭咏梧纪念馆等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努力形成文物古迹游、生态观光游、康体养生游、运动休闲游、红色旅游五大旅游产品体系。二是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突出乡村本地特色,让当地村民充分参与,利用好现有设施,加强配套建设,保持乡村原有的文化特色。同时,根据我县民俗和地方特色,按照“一乡一品”、“一家一艺”的原则,发展农(牧)业观光型(田园风光、草原风光)、民俗探秘型(民间艺术、民间歌舞、民族传统展示)、休闲体验型(体验农家生活、种植养殖、吃农家饭)等乡村旅游产品。具体到村镇,要根据种植户、养殖户、文化专业户,农副产品加工户、特色旅游商品经营户等不同特点,建设不同类型乡村旅游接待户,以充分体现民俗民情的丰富多彩和旅游产品的多样性。

(二)强化旅游配套服务,打牢旅游产业发展基础

全力营造“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大环境,树立“全民兴旅”的大旅游意识。从组织领导、产业政策、资金投入、工作部署等各方面给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一是完善旅游发展体制,进一步研究制定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形成不断加大旅游投入的导向机制,营造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捆绑使用发改委、扶贫、交通、林业、水利、农业、移民等部门的资金,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基础设施进度,建设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格局;二是加强现有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各类旅游教育机构、高等院校等平台,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经营旅游的技能和水平。与此同时,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大胆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吸纳优秀旅游人才。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三是落实好《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六部委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出台的优惠政策,特别是解决好旅游企业的用水、用气、用电与一般工业同价、从旅游企业营业额中收取旅游宣传促销费、旅游企业税收优惠等问题,为旅游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强化精品景区打造,提升云阳旅游品牌质量

一是加快打造龙缸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4a” 景区为基础,以“天下龙缸、云上草原、石笋峡谷”为主题,将云阳龙缸景区打造为集猎奇探险、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地质科考、健身养生、民俗体验、节事节庆于一体的西部最具吸引力的体验型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县城至清水“百里画廊”建设进度,争取早出形象。二是加快推进张飞庙景区提档升级工程。要主动出击,加强联系协调,督促市旅投集团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景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档次,做大规模,加快张飞庙景区广场、绿化、接待中心、消落区整治工程、南滨路商业一条街的建设进度,增加游客参与项目,力争早日实现从单纯的过境旅游向体验旅游转型。

(四)强化宣传营销力度,全力提升云阳旅游形象

一是加强旅游形象宣传。进一步挖掘和整理云阳民族文化遗产,着手筹划在云阳龙缸景区打造一台实景演出,丰富龙缸景区文化内涵,增强其吸引力。办好“十大乡村旅游节”,抓好旅游宣传“十个一”工程,综合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手段,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旅游宣传体系;二是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做好长江三峡陆路深度游这篇文章。借助沪蓉、万州高速铁(公)路的建设和开通,积极开展与湖北利川旅游宣传合作,融入万州、__县、奉节大旅游经济圈的宣传营销格局。创新旅游推介方式,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推行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营销计划,构筑全国旅行社网络营销体系。三是部门、乡镇联合联动。支持并参与旅游产业大发展。__县、酉阳县把旅游发展放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集合全县产业发展政策,全民参与旅游,特别是明确任务,实行奖惩,由全县各部门、乡镇组建多个旅游宣传营销团队深入全国重点城市宣传营销的做法值得借鉴。

2023年最新旅游出行调查报告(篇2)

自去年12月份调到榴园镇工作以来,一直分管农业工作,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对榴园镇的整体农业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榴园镇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的优势、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详细的调研。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榴园镇概况

榴园镇位于__区西郊,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54个行政村,人口5.6万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冠世榴园”景区整体座落在境内,全镇石榴面积10万余亩,林果面积12万亩,20__年被列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素有“天下石榴第一镇”之称。榴园镇山川秀丽,景色怡人,人文景观众多,文化底蕴厚重,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卫生镇、山东省旅游强镇。

二、榴园镇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前景和优势

1、观光旅游农业的前景。旅游作为一门新兴产业,虽在国内兴起只有20年的时间,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迅猛发展,成了一些地区的支柱产业。随着人们对名胜古迹追逐热潮的消减,对景区人山人海的厌烦,拥抱宁静、回归自然成了奢侈和想往。再加上清明、五一、端午、中秋等多个小长假的设立,两、三天的短途游、自驾游成为旅游的主流市场,临近城区的乡村观光游便成了人们的最佳选择。所以未来乡镇的观光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可观。

2、榴园镇发展观光旅游的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靠京杭大运河,206国道纵贯南北,郯薛公路横穿东西,距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仅2公里,新加宽的旅游大道工程已经竣工,极大地便捷了高铁旅客出站前往万亩榴园观光。文化底蕴深厚。榴园镇境内文化源远流长、民风质朴热情、山水风格独具、土产品类丰富,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一代名相”匡衡“凿壁偷光”流芳千古;明代文豪贾三近《金瓶梅》享誉古今;岳飞抗金故事代代相传。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映成趣。三近书院、匡衡祠、权妃墓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青檀寺、一望亭、万福园等均为省级旅游胜地。石榴仙子、榴花姑娘、石县令、燕王游园等石榴园传说源远流长。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榴园镇物产丰富,山川秀美,气候适宜,全年空气优良率达100%,生态环境极佳。“冠世榴园”风景秀丽宜人,特点鲜明,有"天然氧吧"、"城市之肺"的美誉。青檀寺山清水秀、峰峦叠嶂;大理峪因山就势、清新淡雅;万福园素洁淡雅、景色怡人;空山裂缝、青檀峡谷空灵幽深、郁郁葱葱。这些景点,真实体现了榴园的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和迷人的乡村风光。

三、榴园镇发展观光旅游的情况

近年来,榴园镇党委、政府确立了旅游兴镇的目标,充分挖掘本地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朝阳产业,全力打造旅游强镇。

1、大明官庄生态观光园的建设。大明官庄农业观光园是市区重点打造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该基地位置优越,农业资源丰富,依托现代农业技术,注册成立了“山东峄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行集约化经营,公司化运作,发展高效生态观光农业。现有标准化中拱棚64个,观光大棚4个。种植射干、知母、薏米等中药材500余亩,樱花、红枫、紫薇、紫叶李、大叶女贞、菊花等苗木、花卉200余亩。

2、娘娘坟社区农家乐项目建设。娘娘坟社区农家乐是依托娘娘社区打造的农家乐新亮点。娘娘社区地处“冠世榴园”__区,省级著名旅游景点权妃墓座落于此,该社区工程建设整体设计突出旅游景观特色,统一规划建设成徽派风格居住小区,楼房为五层,错落有序,自成景点。在依托优越的山水特色和石榴生态资源的优势基础上,建设“农家乐”服务接待场所,打造旅游服务特色街区,开发游乐场所和游乐设施,发展花卉园艺,搞好花卉石榴盆景资源的深度开发,为下步北龙塘、贾泉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示范模式。目前,总投资2098万元娘娘社区基本建成,周围形成了以康居生态园和石榴盆景园为代表的规模化盆景制作基地5处,年产盆景达10000余盆。

3、王府山民族风情农家乐建设。王府山村农家乐充分利用农村有利条件,设置农家桌椅、农用器具,收集民间故事、民间服饰,增设牌坊、亭台、楼阁等旅游配套设施,组建民俗风情表演队伍,展示民间传统文化,挖掘石榴文化、乡土文化特色,精心打造具有浓郁“榴园、榴乡”特色的乡土风情型“农家乐”,该项目已成为我镇农家乐的金字招牌。目前,共发展“农家乐”40余户,年创旅游收入2500余万元,吸纳300余名劳动力就业。

4、6100余亩石榴园景区旅游大道两侧石榴扩种项目建设。该项目涉及旅游大道两侧从逍遥村到王府山村15个行政村。创新经营模式,实行大户承包经营和企业承包经营相结合的土地流转方式,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第一期涉及10个村4000余亩的春季造林工程已经完成,共栽种大小石榴苗木10万株,签订流转合同3000多份,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目前经过精心的培育和呵护,石榴苗木长势良好,成活率在95%以上。第二期2000余亩的雨季造林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该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为万亩榴园再添一道亮丽的风采,为榴园镇的观光旅游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榴园镇旅游观光农业下一步发展方向

1、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自然景观观光游。立足独具魅力的生态资源优势,以自身人文环境、山水环境和周边风光环境为基础,以自然观光为目的,以山色为主景点,全力打造自然景观观光游,努力建设生态旅游强镇。以“冠世榴园”景区为依托,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把生态林,景区景点与“冠世榴园”融为一体,努力打造绿树成荫,林果飘香,清水长流的绿色生态长廊,构建新的强劲的旅游经济增长点。狠抓精品景区、景点建设,重点建设开发长生泉景区、逍遥峪景区。将这两大景区打造成集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原生态高档养生基地。

2、挖掘乡土文化内涵,打造“农家乐”民俗文化游。借助浓郁的“榴园、榴乡”特色,抢抓农村旅游发展机遇。推出吃农家饭,居农家院,品榴叶茶的王府山“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努力在完善服务设施、强化管理、挖掘乡土内涵、强化综合整治上做文章。通过民居改造,营造乡土田园气息;设置农家桌椅、农用器具,追求特色民俗;收集民间故事、民间服饰,丰富文化内涵;增设牌坊、亭台、楼阁,组建民俗风情表演队伍,展示民间传统文化;充分凸显“榴园、榴乡”特色。

3、狠抓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快速发展乡村休闲游。榴园镇内群山逶迤连绵,植被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盛产柿子、板栗、樱桃、核桃、石榴等干鲜果品,大棚果、大棚瓜菜等高产高效农业初具规模。榴园镇要依托冠世榴园景区,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创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康居生态园、石榴盆景园区、奇石园、无公害石榴生产基地和大明官庄农业观光园等一大批休闲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园区带动促进以新特农作物观赏、农事体验、垂钓采摘和高新技术种植展示为主要内容的观光休闲乡村游。加大投资建设大明官庄生态农业示范园,围绕大明官庄山水资源,种植石榴、核桃、板栗、柿子、桃树等名优果树,种植各种中药材、名木古树,种植高端有机蔬果,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展示馆、采摘园、名优花卉苗木种植区,建成一处集餐饮、住宿、娱乐、农业观光、科技示范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五、加快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建议

1、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综合管理到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旅游道路建设和旅游景区服务性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旅游道路、景区、景点及“农家饭店”的卫生清理和绿化美化工程。在照明设施、停车场、交通标志、旅游厕所、污水垃圾处理、餐饮卫生等方面进行加快建设、完善配套,确保景区整洁卫生,环境优美。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游客,进一步规范理顺旅游发展综合管理机制,重点加强旅游管理队伍建设,配有专职旅游管理人员,做到规范管理,秩序井然,力争让管理上台阶,让管理出效益。出台《旅游治安管理条例》,设置旅游投诉电话,制定部门联动制度,抓好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旅游培训等各项制度的落实。切实提高接待质量,改进旅游服务。

2、要挖掘文化资源,凸显地方特色。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发挥名人效应,弘扬传统文化,深化历史积淀。高标准制定旅游观光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立足旅游资源优势,采取超常规的更加有力的措施,整合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和行政资源,实现差异化良性发展,在资金、政策、规划、项目、配套设施、产业建设等各个方面予以重点倾斜,集中力量,集中资金,突出特色,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重点建设本区域的核心景区和核心景点,打造名副其实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3、要加大旅游产品促销支持力度。旅游经济是知名度经济、注意力经济,大手笔、多元化的宣传促销是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建议政府加大旅游产品宣传促销的支持力度,在国家级和省级各大媒体上予以重点推介。

4、要循序渐进,坚持发展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观光旅游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原生态,自然化,在发展的同时一定不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做好节约耕地,水土保持,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工作,实现开发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2023年最新旅游出行调查报告(篇3)

前言:

老年市场和老年产业如同老龄问题一样,已成为当前和跨入21世纪的社会热点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和全国老龄委员会提供的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员最多的国家.因此老年人已构成了旅游人口中颇具规模的一支队伍,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日益增长,"银色经济","银色消费"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是由于旅游商家对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深度的调研, 就目前发展而言,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不尽人意 ,总体上呈现规模小,专业水平低,产品服务种类少的特点。甚至存在一些旅行社在推出热点旅游线路的时候,常对年龄作出限制,甚至收取“年龄差别费 ”,以至于使不少老年人望“景”兴叹。

一、老年人旅游市场自身的发展特点:

第一,老年人旅游需求在数量上得不到满足。随着老年人群体的不断增加,对老年旅游市场的需求也相应的增加,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3亿,并且每年还在以3%的速度增加,全国老年旅游者的出游率只有56%,远远低于城镇居民94.8%的出游率,上升空间很大。同时,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也就预示着老年旅游活动的潜在顾客群体也在不断的上涨。他们对旅游的需求自然也 不断增加,老年人对旅游需求的日益增加与目前我国专门从事老年人旅游经营企业的薄弱形成了最为明显的矛盾,众多有出游动机的老年人朋友,苦于找不到专门的旅游经销商而叹息止步。老年人旅游经营企业数量上的不足,是目前我国老年人旅游需求市场的一大主要问题。

第二,老年人旅游需求在质量上也得不到满足。有关部门的期望值过高,老年人旅游的供给满意程度不高。由于老年人群体行为的特殊性,在众多的老年人旅游服务部门中,能为老年旅游者提供相应符合其要求的部门和企业实在少之又少,基本上不能达到老年旅游者的预期。在为老年人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中,既有硬件上无法满足老年旅游者需求的,也有作为软件的服务无法满足或达到他们的要求标准的。因此,在老年旅游市场中,旅游需求对旅游供给市场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并不完全满意。

二、老年市场特点:

(1)对旅游目的地选择性强,对出游活动的安排比较慎重。老年人已经失去了青年人所具有的对旅游活动中探险成分的好奇,因此,出发前会通过各种媒介,对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作尽可能详尽的了解,并力求提前安排。

(2)以纯旅游活动为主,在旅游消费支出中,基本上全部用于旅程中的吃、住、行、游、娱,很少购物。

(3)以团队旅行活动为主,往往老俩口结伴而行,对旅程中各种活动的安排,要求以舒适、休闲和旅游机构的高质量服务为标准。这之中,健全的医疗安全保障体系,是老年旅行团完成旅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老年旅行团不同于一般旅行团的一个显著特点。

(4)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传统文化,是对老年游客吸引力最大的两类旅游产品。

(5)旅行距离受局限,通常是旅程长的目的地参游的老年人趋少。

三、 客源市场开发策略

(1)由于老年旅游市场有区别于其他市场的重要特点,因此,我们在开发老年旅游市场时,要以这些特点为依据,有的放矢。老年人对目的地选择性强,对出游活动安排慎重,这就要求我们在针对老年人作促销宣传时,尽量内容丰富详尽,并且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老年人旅游受身体状况及经济能力的限制,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旅游线路时本着“短而精”的原则,行程路线要短,旅游景点精炼而特色鲜明,内涵丰富。鉴于老年人对旅游目的地文化意义情有独钟,应在这方面多花费些精力。老年旅行团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有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这就对我们旅游服务的硬件和软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配随团医护人员,及时与旅游途中和目的地的医院挂钩。对导游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求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求在老年心理、老年保健等方面有所了解,如安排老年人用餐时,尽量安排香、脆、软和含糖少、营养高、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安排活动时本着稳健的原则,强度要适当。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老年人出游比例高,内陆和西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老年人出游比例比较低;城市经济比较发达,老年人出游比例较高,乡村经济相对落后,老年人出游比例较低。所以我们在开拓国内老年市场时,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一方面重点开发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旅游市场,积极为这部分老年人的出游提供方便;另一方面适当开发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旅游市场,鼓励经济不发达地区老年人出游,并对这部分老年人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

(3)由于不同经济能力水平老年人采取旅游的形式也有明显差异,在对不同经济能力水平老年人旅游促销时也应采取不同的形式。对经济能力强的老年旅游者,尽量向他们推荐档次较高的旅游景点和民族风情。对于经济能力相对较差的老年旅游者,在促销时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经济状况和他们的心理特点。那就是“花费少点,看的地方多点。”尽量多安排景点,可以是一系列优美的自然风光游,也可以是一连串名胜古迹游,也可以互相交织穿叉。总之,开发老年旅游市场一定要真正做到想老年人所想,急老年人所急。这既是对旅游从业者的一次机遇,又是一项考验。

四、 旅游行为分析

人进入老年期以后,生理条件的变化,人生阅历的丰富,以及长期消费行为经验的累积等等使他们的消费心理与其他年龄阶段的消费群体的心理是不一样的,有着属于他们这个年龄层的特色,而这种独特的消费心理反映到旅游消费行为上,具体表现为他们的旅游动机、出游时间、出游方式、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以及旅游消费时的特征这五大与旅游密切相关的行为上,只有把握好这些,才能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旅游需求。

(1)在旅游动机上主要表现为怀旧情结、派遣孤单、增长见识、健身、休闲、疗养和享受天伦之乐;

(2)在出游时间上,由于受到老年人身体条件的限制,一般不适合在严寒和酷暑外出旅游;

在出游方式上绝大多数旅游者采取的是跟团的出游方式,因为体力不如一般旅游者,且一般带着度假、疗养、尽情游玩的目的,所以希望旅行社能够替他们安排;

(3)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一般以自然风景观赏为主,以健身疗养为目的也是出于身体方面和年龄状况的原因;

(4)在旅游消费上,老年人一般生性节俭,对消费持谨慎态度,强调舒适、安全,不太追求单纯的奢侈和豪华,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讲究实惠实用。

五、旅游产品

(一)产品设计原则

1、市场需求原则提供旅游产品应符合老年旅游者的愿望,为老年旅游者喜闻乐见。

2、 安全第一原则向老年旅游者提供的旅游产品应有安全保障,对旅游中可能危及老年旅游者人身安全的情况,应当事先说明或明确警示。

3、 安排合理原则开发的旅游产品应交通行程合理,组织联接性强,有一定的系列化程度

4 、 确保履约原则对所提供的产品一般应确保完全履约,意外情况发生时,应有合理对策。

(二)旅游产品

首先,根据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特征,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旅游线路安排讲究宽松性。考虑到老年游客的特殊性,尽量将游览参观的节奏放慢,把时间安排得充裕些。在景点的选择上,选择老年人喜欢的、不需要太多体力的景点。对导游的选择可以考虑年龄偏大、阅历丰富的中老年为主,这样可以拉近导游员与老年旅游者的心理距离,使旅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顺利进行。旅游时间安排注重自由性。老年人可选择在淡季出行旅游,可以避免高峰期人多拥挤的情况,让老年人在从容状态下旅游。旅游交通工具要求舒适性。老年人长途旅行最好坐卧辅或飞机,也可分段前往,旅行日程安排宜松不宜紧,活动量不宜过大。

其次,充实完善老年旅游项目,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专项旅游产品。比如:设计适合老年人的保健、康复、疗养性的旅游产品。一些温泉、海滨之地,空气清新、阳光充裕,对老年人身体疾病的治疗、休养、恢复都有很大益处。旅游业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旅游资源,针对老年人客源市场开发增设保健旅游项目,开设保健旅游、康复旅游。使老人在领悟益寿健康的真谛的同时还能欣赏美景,受到文化艺术的陶冶。在旅游产品内容的设计上,可以进行一些专题旅游,如怀旧游、亲情游、寻根游、故地游等,这些都是老人们所喜欢的旅游内容。

(三)产品的特点:

1.成本高但收费低,以经济旅游为主 老年旅游市场蛋糕虽大,但旅游服务成本高,如旅游保险费用高;旅游操作难度大,必须配备随团保健医生和设备,还具备一定的风险;收费却低。

2.需求价格弹性大,以包价旅游为主 老年旅游需求弹性大。大多数老年人的节俭习惯(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旅游花费、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对价格都比较敏感,所以在做报价、宣传时特别需要降低直观价格,让老年人首先从心理上愿意关注旅游产品。另外,老年旅游产品适合以包价旅游为主。老年旅游者由于精力不足,内蒙古培训学校,多希望一次性购回成套的旅游产品(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地活动安排等项目的组合),而不愿购回“零散”再自己进行组合。

3.独特的消费偏好,以观光旅游为主 传统的“观光型”旅游线路是十分适应老年旅游市场的产品。总的来说,现在的老年人仍然比较保守,新奇的东西对他们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要他们真正参与其中还有一个过程。所以,老年人的旅游活动多以游览观光、健身疗养和探亲访友为主,具有“传统旅游”的特征。 老年人多选择风光秀丽、有文化内涵、较少或没有艰难险道的旅游景点。在对一些老年人进行的市场调查中,有20%的人将首都北京作为首选的旅游目的地。北京兼有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大。老年人大都经验阅历丰富,又富有“怀旧”情结,十分希望能有机会重游曾经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寻访昔日老友,聊天叙旧。所以组织老同志、老战友、老同事等重回故里的“怀旧”游览也很能引起老年人的兴趣,是又一个适应老年旅游市场的产品。

4.固定求稳的消费心理决定回头客多 老年人对待选择的商品或者服务时会进行理智的分析和思考,并多家选择,充分考虑质量可靠、方便省事、舒适安全、经济合理等多种因素,直至购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或服务。他们通过反复购买、使用某种商品或服务,对这种商品或服务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逐渐形成固定不变的消费习惯和购买习惯,而且不容易改变。老年人好群聚,容易受相关群体的影响,“口碑”的作用也十分明显。稳定的回头客也能促进销售,所以旅行社给老年旅游者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5.季节和安全是两个关键的制约因素 老年旅游不同于一般常规旅游。老年旅游的特点是周期长、节奏慢、花钱少、收获大。一般而言,每年的春季、初夏、秋冬,气候不冷不热,最适宜老年人出游;另外,在这些季节里,应该避开节日旺季,淡季出门最理想。如“爸妈之旅”海南游便是利用淡季来做的包机组团线路,呼和浩特到朱家尖旅游,其1200多元人民币的价位偏低。 老年旅游的特点很多,但对于组织老年旅游的旅行社来说,重中之重的是做好安全服务。老年人从生理、心理上来说都是谨小慎微的,拥挤的交通、令人忧虑的社会治安等安全问题都可能让老年人望“游”止步。 6.产品服务的专业性强 一般而言,老年人最好组成老年团,不便参加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有的普通旅游团体。老年人购买旅游产品时不光考虑价格因素,往往强调消费兴趣,更希望能和同龄人一起出门游览,这样有共同话题,能够排除旅途的寂寞和枯燥。老年团的导游或者领队应具备心理、保健等方面的知识;特殊团队或重点团队可从老年医院等医疗机构聘请兼职随团医护人员。在行程安排上要注意节奏,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相适应,让老年人有充裕的时间去欣赏、摄影等。在吃、住、行方面需要细心安排,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少盐、少辣、少油腻;住宿要求强调安静、干净、通风,这样才能保证老人们得到充分的休息,以消除旅途疲劳,中午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安排短时间的午休;途中尽量以车代步,减少劳累。老年人大都非常珍惜出游的机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导游在途中要多介绍些民俗风情、各地经济与文化特色、老年旅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四)产品营销策略

1.普及旅游观念,引导旅游消费。

旅游需求是旅游者旅游行为的驱动力,也是旅行社开发产品、拓展市场的方向标。旅游需求的产生既来源于旅游者内心的渴求和欲望,也受相关旅游信息(如新产品、新景点等)的影响,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信息常常能激发起旅游者潜在的旅游需求,促使旅游者做出旅游行为。根据这一原理,旅行社应加强老年旅游宣传,采用老年人易于接受的方式,把产品信息广泛地发布给老年旅游者。同时,普及旅游休闲的观念,改变老年人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对于激发老年旅游需求、促进老年旅游市场发展也有明显的作用。

2.制定合理的促销策略。

要吸引老年人参加旅游,除独特的产品和合理的价格外,促销策略必不可少,尤其在现代中国老年人的旅游意识还不算很强的情况下更需要利用形象而具体的促销来刺激需求,引导消费。老年人不喜欢孤独,又最容易孤独,他们渴望与人接触,渴望得到社会、家人的尊重和关注。因此,在促销的各个环节都要用“情”字贯穿始终,处处为老人着想。一个有针对性的老年旅游市场促销策略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设计内容详尽、符合老年人思维习惯和阅读习惯的宣传印刷品,介绍旅游线路、可提供的服务、旅游目的地的特色(风土人情、风光名胜、特殊意义、特殊资源等),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每一项介绍都要语言诚恳且与老年人旅游的动机(回归自然、怀旧、疗养)相联系,一再触发其出门旅游的欲望。这种印刷品应图文并茂、实用功能强、可长时间保留。②针对老年旅游者制作的广告,应该多选择介绍性、提示性和劝说性广告,尽量避免炫耀性、夸张性和竞争性广告,并以报刊广告和视听广告为主要媒体。③利用特殊节假日(如老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推出“家庭旅游特餐”,利用中国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子女与父母同游。

3.制定优惠的旅游产品价格体系。

在制定旅游产品的价格时,应结合老年人消费特征来考虑制定老年旅游产品的价格。从老年人的消费特点看,他们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是比较大的,他们一般能够承受并不太昂贵的旅游费用,呼和浩特到钟鼓楼旅游,因此质优价廉的旅游产品是最受老年朋友欢迎的。而老年人具有出游时间充裕不受限制的`特点,这样,旅行社就可以根据旅游的季节性特点,在旅游淡季时,利用服务设施和交通工具的空闲,给予老年人以优惠的价格,来吸引更多的老年游客。

4.提供适宜的服务和产品

(1).产品策略

老年人由于其身体阅历的情况与其他年龄组差异较大,旅游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老年人对旅游产品的特殊要求,因此旅行社应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专项旅游产品。我们认为,老年旅游产品应当形成“安、专、新、敬”的特色。

①“安”,就是要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特点,注重旅途的安全性。

②“专”,就是要开发专门属于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创出“老年之旅”的特色。

③“新”,就是要使“老年之旅”不断创新、敢为人先,从而使“老年之旅”成为老年游客所钟爱的旅游品牌。

4“敬”,就是要强化“敬老爱老”意识,使旅行社成为老年人温馨的“家”。

(2).价格策略

老年旅游产品时应该避开旅游黄金周,安排在旅游淡季,比如每年的春秋两季,三四月份、“十一”以后以及十一月份,这个时间段不仅有利于降低旅游价格比如提供旅游折扣,也因为其气候适宜而比较受老年人欢迎。另外,老年人在淡季出游过程中,旅行社可提供一些具有特色的老年活动,不仅使得老年人能感受到与普通游客出游所不同的乐趣,同时也达到了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旅行社还可以通过批量购买各景点的景区门票,通过产生价格差价(即零售价于批发价之间的差额)来降低旅游价格。

5.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及行业协作。

拓展老年旅游,需要进一步强化旅游管理部门的宏观管理职能。指导旅游业在具体经办实践中,要逐步办成既有老年旅游特色,又有一套接待操作流程规范化的服务体系,探索出一条适合老年生活特点的规律性的标准。在中国老年旅游业的新形势、新局面的情况下,推动强强合作,品牌共享,优势互补,拓展老年旅游市场。为长者量身定造舒适的旅游环境,优质的旅游服务。二是制定老年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改善老年旅游的微观环境,使之有序发展。三是政策倾斜,鼓励扶持。具有权威性的老年组织的职能部门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主管部门应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经营上给予扶持,同时各级老龄委、退管会也应大力配合。

针对此项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很多传统意识浓厚的老年人其思想也开始悄然改变。他们正在抛弃“重积蓄,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传统观念,花钱买健康,花钱买潇洒正成为现代老年人的时尚追求,而且把老年人旅游市场作为旅游淡季的补给力量,抢先占领老年人旅游市场已经成为那些具有先知意识的旅行社的营销策略的一部分。因此这就要求针对老年旅游者依据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原则设计不同的旅游产品,推出适合老年人的产品组合,因为在旅游产品同质化竞争越来越严重的市场环境下,只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开发不同的产品线,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喜好的旅游者的要求,同时对产品组合的设计也是对旅游资源更加合理和完善的利用。在此条件下,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使老年旅游市场获得长远的发展。

2023年最新旅游出行调查报告(篇4)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旅游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发展前景良好。罗田县委县政府与时俱进,以大别山的自然优势和革命老区的人文优势为依托,结合县域自然资源与文化内涵,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着力打造旅游文化古城。为了了解我县旅游概况,理清未来发展方向,10月26日,罗田县第二期青年干部读书班沿着罗九公路赴大河岸、九资河镇开展旅游调研活动。

一、罗九沿线旅游发展现状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品位,打造大别山生态旅游核心示范区,20__年,罗田县启动了罗九百里生态画廊建设工程。百里生态画廊南起罗田县城,北至九资河旅游名镇,是连接大别山旅游度假区的景观卷轴。经过三年的投入建设,目前,罗九百里生态画廊正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呈现在游客面前:宽阔的旅游公路旁葱郁的香樟树,清澈的河流,广袤的稻田,飞翔的水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里乡村,展现出独特的生态山城魅力,吸引着游客在这里流连忘返。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罗九沿线以原生态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罗九旅游业的发展制造了一些障碍。

1、沿线旅游配套设施不到位。罗九沿线开发时间晚,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成,但配套设施还没完全到位。调研路上发现一辆自驾汽

车陷入河道,给游客带了麻烦,应该树立显著标志牌,提示安全。

2、历史文化底蕴深而挖掘整理潜。罗田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文化风俗的挖掘整理、包装提升、宣传促销还有巨大的发掘潜力,应该在住、吃、行、游、娱、购等方面努力,争取使罗田的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为一体,提升旅游魅力。

3、交通不发达。罗田县旅游业相关服务缺乏,交通仍不很发达,罗田地域广袤,各景点分散,景区间联系不紧密,,旅游耗时,极不方便。

4、旅游产品的包装与促销不到位

罗田县有雄厚的旅游资源,但旅游宣传没有形成市场效应,特别是在包装和促销方面没有适应现代旅游消费需求的过硬的手段和措施,更谈不上听觉上的吸引力和视觉上的冲击力。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三、发展罗田旅游的几点建议

1、牢固树立“旅游兴县”的战略思想

随着可支配收入越来越高,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欲望越来越高,集休闲、健康、揽胜、娱乐为主题的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消费拉动是发展经济增长见效最快的一种手段,旅游业包含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都与消费有关,我县的旅游要牢固树立“旅游兴县”的战略思想,树立抓大旅游的思想。旅游产业是全社会的产业,一方面抓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一方面抓服务功能的完善配套,只有这样,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开创出一片天地,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2、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县旅游开发,由罗田县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环境,牵头引导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

3、深度挖掘,提升服务。以专业精神研究每一处资源, 将罗田县现有旅游资源汇编成册,将旅游市场细分,从专业角度推出罗田一日游、农家游、度假游、会议休闲游等系列套餐,将老人、中年、青年、少年、妇女、参加会议人员、情侣周末休闲、家庭短期度假等各类需求主体区分开,同时做好配套服务。

随着罗田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大和投入,罗田旅游的环境会越来越好,罗田未来的经济必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2023年最新旅游出行调查报告(篇5)

渭源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极具特色的旅游开发价值。为了加快建设渭河特色文化大县,倾力打造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对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

一、做法与成效

(一)产业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紧紧依托渭源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把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型战略主导产业来抓,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渭源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和《渭源县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华夏文明渭河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品牌定位,确立了建设“渭河特色文化大县”和打造“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强力推出“生态之源渭河源、文化之源首阳山、活力之源太白山”三大品牌景区。并与渭河沿线天水、宝鸡、西安等7市区成立了渭河旅游联盟,签订了“渭河流域旅游发展合作协议”,加强了交流和合作,联合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域。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齐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并举的良好局面。

(二)产业开发体系初步形成。坚持以节会、活动为载体,不断扩大渭源文化旅游在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功举办了两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甘肃渭源华夏文明渭河源生态文化旅游节,在兰州、西安召开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会,多渠道宣传推介渭源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提升渭源知名度。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举办书画专题讲座,为加强我县文化人才相互学习、交流搭建了平台。目前,我县有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44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13家(包括KTV),网吧7家,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单位1家,艺术品经营3家,文化市场其他经营单位3家,专业演出企业1个,出版物零售单位3家,印刷企业13家)。依托“渭河源”文化品牌,积极鼓励一批龙头企业参与旅游商品的开发。目前,开发出了以灞陵桥为亮点的工艺品和渭源土特产为主的旅游商品。全县现有专业旅行社3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5家,新增旅游商店3家,主要生产有“秀峰”牌南山放养虫草鸡、鹿血酒、土鸡蛋等土特产,“得林”牌系列中药材营养保健品,“渭井坊”牌系列酒,“绿源”牌蕨菜、卧龙头、苦苦菜等山野菜系列产品,深受省内外游客的青睐。20__年1至10月份,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0.27亿元,增速39.59%,文化产业投资额达到1.22亿元,文化从业人员累计达到1260人;全年旅游接待人数34.32万人次,旅游收入1.32亿元。人均消费385元,未发生重大(含)以上游客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

(三)项目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编制完成了《渭河源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太白山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首阳山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并通过了评审。同时,集中精力打造品牌景区。总投资8600万元的渭源县渭河源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755万元,完成了景区4.3公里车行道路、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景区大门建设工程,并完成了禹王殿主体工程、一线天摩崖石刻、景区游步道部分工程、玉龙景观道铺装工程、九鼎台的安装工程、渭河龙王庙、历史文化展馆框架工程和完成了生态厕所、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和生态桌椅休憩设施等。总投资4315万元的渭源县首阳山景区一期建设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161万元,完成了生态停车场、林下休闲区、5座景观亭以及景区1.5公里的游步道建设和首阳山山门、八卦楼、厕所、车站的改造工程,还完成了游客中心框架工程、采薇苑主体工程、生态厕所、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和部分标识系统。据统计,全县“农家乐”旅游经营户达到4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达1560人。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编制完成了《灞陵桥保护及环境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渭河源自然遗产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约8969.85万元,建筑面积23683.3平方米的文化综合场馆,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苏维埃政府纪念馆、非物质文化展览馆、城市发展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城市影剧院于一体。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10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一个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四)文化旅游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县上把旅游宣传推介作为稳固开拓客源市场、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重要方式,不断创新宣传形式,积极拓宽宣传渠道。一是设计编印了《渭源旅游指南》、《渭源旅游优惠卡》、《渭源旅游招商手册》及酒店、旅游商品、景区宣传单页、渭源旅游宣传扑克等宣传品,并在县内各酒店和省、市部分宾馆饭店进行了摆放。拍摄制作了《华夏文明渭河源》文化旅游宣传专题片和《探秘渭河源》,大型纪录片,摄制了《走进渭河源》专题栏目。二是依托 “中国旅游日”、兰洽会、文博会等省内外重大宣传节庆活动,向社会各界赠送各类宣传品、宣传光盘、优惠卡、优惠券等,有效的宣传推介了我县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三是在会川镇三角路口、兰临高速和兰州至中川机场、定西至兰州的高速公路旁设置5个大型户外广告牌,并在县内G22高速安定段、316国道河口段等重要路段安装了5块旅游宣传大型户外广告牌,县内各旅游道路制作宣传牌17块,有效宣传了渭源旅游资源。四是将“灞陵桥”、“渭河源”、“首阳山”、“秦长城”等4项知名品牌作为重点商标进行注册保护,极大提升了我县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民间文化保护成效显著。一是依据国家、省、市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由渭源县文化界知名人士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小组,健全了我县的“非遗”保护体系。目前,我县进入省级名录的有4项,市级名录的有30项,县级名录的有64项。二是挖掘、整理、提炼了一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编辑出版了《渭源民间故事》、《渭源花儿》和《渭源小曲》三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共3000册,为进一步推动民间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困难和问题

一是规划特色不明显。即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统筹不够,导致对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不清晰,也导致一些景区景点规划缺乏明显个性。在景区景点规划中还存在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规划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规划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根据以往定量评价结果,渭源县旅游资源中只有首阳山、天井峡、渭河源头、双石门和灞陵桥达到四级水平,景区文化底蕴均未得到深度挖掘,70%的旅游资源处于中低水平。从现有知名度来看,仅有渭河源、首阳山、灞陵桥跻身于定西市旅游精品线路中,而在省内只是略有体现,区域知名度不高。相对于渭河以北的广阔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来讲,渭源南部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但与同属于秦岭余脉的漳县、岷县等地区具有雷同性。花儿、傩舞等民俗,马铃薯、中草药等产业在临洮、岷县等邻县均有共同的特色。因而,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无明显的竞争优势。

二是精品品牌缺乏。产业发展需要品牌支撑,而在我县,真正“打得出、叫得响”的产品和服务品牌基本空白。也就是说,渭源县还没有形成独特的市场品牌和广泛的市场辐射。县内文化旅游资源较多,但产品以单一的观光型产品为主,产品开发缺乏对文化内涵、景观审美特征、地域文化背景等发展因素的综合考虑,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不够,导致产品结构单一,缺少集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多元化的文化旅游“精品”。

同时,对文化产品的宣传、包装和推介不够,文化产品与旅游脱节,许多产品仅限于家庭作坊式的制作,产业发展仍处于较低层次和水平,文化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极少。景区景点基本上是观光游览性项目,游客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项目很少,难以留住客人。

三是融资困难,投入不足。全县文化旅游建设投资滞后于经济建设投资,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县上还未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民间资金也没有被充分引导到产业建设中来,融资渠道不畅,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力量还很薄弱,没有形成强有力拉动和促进作用。资金投入不足成为渭源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表现在:一是现代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没有较高的投入,其旅游发展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而渭源县地处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的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容量的限制,导致旅游开发和建设资金短缺。二是文化旅游促销资金的不足,直接导致了渭源县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文化旅游产品缺乏相应的包装,区域文化旅游的总体形象不够鲜明突出,从而也降低了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致使文化旅游销售额增长缓慢。三是文化专项基金匮乏,致使非遗保护、图书藏量、文物勘查及保护、三馆免费开放等均受到严重影响。

四是人才队伍匮乏。渭源县现有文化旅游产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工作经验不够,专业旅游管理和经营人才缺口较大,不能适应文化旅游业大发展的整体需要。而且,文化旅游单位市场意识淡薄,文化产业经营理念落后,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在产品研发、宣传促销等方面,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创新意识,使文化资源优势和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竞争力不强。再者,文化、旅游管理部门编制紧缺,所需机构和人员编制一直落实不到位,文化旅游执法大队、扫黄打非办公室、渭源县美术馆和渭源县野外文物保护管理所编制及机构一直得不到切实解决,现有人员与担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

五是配套设施滞后。目前通往景区的旅游道路路况比较差,尤其是通往首阳山、天井峡景区的西五路、罗莲路和西五路黑爷庙处至天井峡旅游路通行状况极差。各景区规划区内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薄弱,河道治理滞后,通讯信号覆盖率过低,供电、给排水等设施基本未通达,同时景区内种养殖设施、工程烂尾楼和原住地农舍、耕地等交错存在,极大的制约了景区建设施工、经营管理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再者,三馆建设面积普遍偏小,宣传展示不足,不能充分发挥服务群众的职能作用。

三、对策及建议

按照县委、县政府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健全机构,强化领导力量。首先,要进一步增强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的行政推动力。全面升格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健全由宣传、政法、旅游、交通、住建、环保、文化、发改、农业、林业、工信、商贸、教育、公安、司法、食药、行政执法、民族宗教、电力、通讯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部门工作机制,各部门定时向领导小组提交、汇报工作进程,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集中全县力量抓旅游的良好格局。其次,尽快成立“渭源县旅游管理委员会”(设副县级专职副主任),升格旅游主管部门职级。由旅委会主任(兼任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副组长)专门负责统筹推进全县旅游产业的建设发展,着重解决职能弱化和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如县内旅游景区、景点分属文化、林业、国土、城建、园林、水务、统战等部门管理,在开发利用上,由于各自利益所致,很难统筹开发,严重影响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各部门支持发展旅游工作的目标任务,由一把手负总责,明确分管领导,全面抓好任务落实。在各涉旅乡镇组建文化旅游管理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实施“全县是景区,乡镇是景点”工作措施,保护旅游资源,落实旅游规划,创建本辖区星级农家乐,把文化旅游触角延伸到基层。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尽快成立渭源县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正科级建制,领导职数2名,主任1人,副主任1人,办事员1名。专门负责全县文化产业调控管理、数据统计、渭河源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等工作。成立渭源县“扫黄打非”领导小组,正科级建制(正副主任由文广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兼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名。将“扫黄打非”专项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市责任书要求不得少于5万元。成立渭源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副科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5人,负责全县野外文物安全维护和灞陵桥日常管护等工作。尽快成立美术馆,核定事业编制4人,争取国家免费开发资金补助等项目。对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升格为正科级建制,同时充实专业人才,尤其是音乐、舞蹈专业。

同时,建立健全全县发展文化旅游业统计指标评价体系,每年细化分解旅游业发展年度重点目标任务,纳入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年终严格考核奖惩,对贡献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到位,没有完成任务的,取消其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并追究相应责任。

二是理顺体制,实现市场化运作。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实行政企分离,统筹、整合县内各类具有资产价值、经济效益和可供开发的“大农业、泛旅游”类国有旅游资源,组建成立渭源县文化旅游投资开发管理有限公司,解决旅游管理部门专业人员少,行政管理、宣传营销和建设开发、市场融资两块事务相互交织,工作疲于应付,无力开拓创新,无法适应目前产业发展新需要的问题。高薪外聘高层管理人员,并对公司所掌控的资源资产数量,组织专业投融资机构进行分析评估和策划包装,高端谋划编制招商开发项目,积极与银行、证券、投资集团等金融机构对接,采用独自、合资、BT等多种合作模式,对外多元融资,进行景区开发和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以人为本,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积极实施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立文化旅游人才库,聘请一批专家、教授为渭源文化旅游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打造一支精通旅游管理与经营的专家队伍;加强导游人员引进和培训,开展岗位大练兵,定期举办导游大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服务水平优质的导游队伍;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吸纳人才,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演艺人才队伍;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全县都是大景区、人人都是导游员”活动,加强对干部职工旅游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推广普通话,不断提高全县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星级酒店建设步伐,力争到20__年底,建成一批上档次、有规模的星级酒店。深度挖掘陇中饮食文化,开发渭水菜系,各乡镇以主干道路为重点,积极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休闲农庄和星级农家乐,打造渭水美食天堂;以渭河源旅游区和灞陵桥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旅游综合体为重点,加快农产品和超市对接,在旅游干线建设农产品购物超市和旅游商品专卖店,满足游客购物需求。积极组建旅游汽车服务公司,设立旅游巴士停靠站,开通县城至各景区(点)之间旅游公交专线。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工程,不断改善城乡旅游环境面貌。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监、物价等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做好社会治安、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各项旅游服务工作,加大对景区及周边旅游市场环境的联合执法检查力度,努力营造诚信有序、服务规范、安全舒心的旅游大环境。

四是文旅融合,打造产业品牌。转变品牌打造理念,拓展品牌建设外延,以更高的标准、更远的眼光,打造旅游品牌。按照《甘肃渭源旅游战略品牌策划》和旅游市场需求情况,从定位、规划、建设、宣传、促销、管理等方面,系统策划制定“旅游品牌战略策划重点项目实施规划”,内容对全县所有涉旅乡镇村社、部门行业、服务机构、经营场所和宣传广告产品进行统一策划、包装,实现战略品牌目标形象的整体塑造。挖掘传承源头文化,创作推出一至两部大型文化旅游主题演出或历史剧目,展示独具魅力的“渭源印象”,让游客畅游渭源,读懂渭河。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包装策划推出县域两日游、三日游、七日游等一批品位高、吸引力强的旅游精品线路,扩大旅游消费;按照“请进来考察观光,走出去宣传促销”的思路,积极推进“区域联动、企业联合、媒体联姻、电子联网”的旅游营销战略,加快形成全方位的宣传促销体系,实现宣传的聚合效应、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广泛开展以派出机构代理、目标城市推介、演艺团体营销、媒体广告宣传为主的国内营销和以电子商务推介、国际旅行社互动宣传为主的国际营销;积极参与省内外各种大型节会营销活动,争取主办、协办大型体育赛事,不断扩大对外影响;在组团参加各种旅游推介活动的同时,抽调县内涉旅专业大学毕业生和旅游局导服人员,组成宣传推介营销小分队,每年深入兰州、西安、天水、定西等地机关单位、厂矿院校和居民小区,多形式、多渠道举办各类专题宣传促销活动;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户外宣传牌等媒介刊发专题广告,在各旅行社、酒店摆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推介渭源旅游资源,促销我县旅游产品;在县内精心策划富有特色、影响深远、文明向上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节庆活动,力争“年年有盛事,月月有节会,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收入”。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出一个成型的渭河源旅游品牌,真正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023年最新旅游出行调查报告(篇6)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_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20__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和“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项主要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分别突破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更是逆势飞扬,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40.8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入境旅游人数14.8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外汇收入8229.2万美元,同比增长30.7%;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32.1%。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7.96%,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确立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并把旅游产业纳入“1346”行动计划加以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广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在国家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饭店和乡村旅游等级评定标准。目前全市已经挂牌的星级饭店和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饭店104家,五星级标准10家,挂牌3家,古井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旅游饭店民族品牌20强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总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

3、旅游业与会展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伴随着会展经济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合肥共举办会展122余场(次),参会客商达360万人,占来肥游客总数的37%多,也就是说每3个来肥游客中就有1个是会展客商。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博会,大大提升了合肥旅游会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而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地客商产生较大吸引力。此外,旅游主体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会展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经济拉动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从直接经济效益看,,会展拉动第三产业收入增长约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6%。从间接效益看,会展旅游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合肥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更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从对城市品牌提升等无形效益上看,会展旅游业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中起着促进作用。

二、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旅游产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我市虽然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拥有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却缺少自然景观,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地位,还必须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其服务配套的服务业、通讯业等行业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强会展旅游业对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合肥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上,建设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64.84亿元,财政收入301.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强,为我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汉的高速铁路均已开通,京福等高速铁路也将从合肥通过,大大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建设,合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臻完善。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机遇。

同时,合肥市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教育实力。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每千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为合肥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合肥这座科技名城作为依托,合肥可以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市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7处(包公园、徽园、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省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元一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群暨渡江战役纪念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包河区大圩乡、长丰县丰乐生态园、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全省优秀旅游乡镇4处(上派镇、撮镇镇、三河镇、双墩镇)。近年来,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配合、联合促销,积极开展“聚焦包公故里”媒体采访推介,组织旅游大篷车促销,举办中国(合肥)中东部旅游交易会、中国徽菜美食节、合肥市乡村旅游节和紫蓬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系列节庆会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明显,泰国、韩国等旅游包机,上海、太原等地旅游专列源源不断涌入合肥。同时,旅游合作与开放步伐明显加大。合、巢、六三市无缝对接,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与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五市共筑合铜黄沿线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了《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内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联合周边打造了“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科教之城鱼米之乡—合巢芜之旅”,成为安徽省十佳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从政策层面积极扶持会展旅游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去年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近几年,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进一步完善。成立了“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5月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合肥会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市会展办、商务局和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合肥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扶持会展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政府又出台了《合肥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预案》,进一步加强对会展的服务保障工作。,市政府调整了合肥市会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常务副市长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并加强和充实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并健全了会展办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出台了《合肥市促进和鼓励会展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

会展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由于绝大多数展会都是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以往展会“撞车”、同一档期多次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大了协调、引导力度,并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加强自律。现在,各专业会展企业及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地单位,依托各自特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办会办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会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劣势分析。

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合肥地处内陆,与旅游先进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相比,不靠边、不靠海,既无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著名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加之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规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游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历史文化遗址虽多但可供参观的成熟景点较少。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普遍体量偏小,多为历史遗产类,其中包公墓系迁葬类,李府属重建类,其它类型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并不占有很大优势。

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一直以来,我市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存在着品牌效应较低,品牌支撑力不足的问题,缺少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现有产品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不足以吸引游客专门到合肥来旅游。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机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经失去了建设像芜湖方特那样具有震撼力的现代化主题公园的机会,这是合肥旅游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缺憾。

会展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数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会不多,尚未形成象广州广交会、杭州西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那样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展会。与国内会展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国际性会展太少,围绕合肥及安徽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策划举办的区域性会展也较少。会展业市场主体培育滞后。我市目前从事会展的企业只有60多家,而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会展企业都在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会展企业不仅数量少,实力也比较弱,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问题,具有运作全国性、专业性展会能力的公司不多。与国内外著名的会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随着我市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展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精通展览设计、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会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尚未形成,会展保障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低,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3、会展业发展体制不顺。

1、会展办在协调工作方面:大型会展尤其是全国性展会涉及政府提供具体服务的部门多、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责任大,客观上需要会展办有很强的协调力度。

2、会展办公室只是临时性协调机构,但日常协助企业申办展会、组织协调各类大型会展活动的事务越来越多,现有会展办设置状况极不适应合肥会展经济工作的发展要求。

城市承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会展旅游业是一个与城市承载能力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对展馆、交通、宾馆、通信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要求较高,我市在展馆、配套设施、保障能力等软硬件条件上与发达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的需要。一是展馆面积不足。除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为3.7万平方米外,其余3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均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设施不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商场、高档次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仍显不够,为参会客商提供高标准的综合配套服务仍难保证,展馆仍处于单体经营状态。三是国际航班明显不足。由于自身条件等客观原因的局限,目前我市骆岗机场仅开通了合肥—首尔、合肥—香港两个国际航班。稀少的国际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会展期间,道路通行不畅、公交运力不足、车辆停放难等矛盾也比较突出。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合肥市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会展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是,合肥会展旅游总体看好,未来更好,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抓住难得的机遇,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充实市会展办的工作力量

针对会展业和旅游业,合肥市会展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旅游局分别承担了管理责任,但均各司其职,未能充分结合。特别是会展业,我市还缺乏一定主导推动力量,尚未完善相应的立法、监督机构。若要将会展旅游作为一产业发展,我市还缺乏一个管理部门。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会城市设有独立的会展机构(有编制)。我市组织开展过一次“会展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完善领导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会展办公室力量,将市会展办公室列为市政府直属单位,由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提升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能力。”从我市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充实政府会展办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如有编制问题限制,可采取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添人不增编的方式解决,建议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

2、加快会展场馆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旅游产品的质量和价值要提高。一个城市能够吸引旅游者,或者一个国家能够吸引外国人到我们国家来旅游,最重要的是旅游产品。一个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是由旅游景区、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三个部分组成。景区很值得到此一游,旅游设施安全让人放心,服务令人满意,那么越来越多的人来,当地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所以要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

综上所述,我国以后的发展,有必要把旅游业作为重要项目,进一步加强旅游产品的包装与营销、重点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发展的区域合作,努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更好的促进经济的腾飞。

2023年最新旅游出行调查报告(篇7)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当今全国高校数量已达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__万人,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同时,国内的旅行社达1.6万个,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大学生旅游却很少选择旅行社这条途径,是大学生的原因还是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方面,旅行社对于大学生市场的潜力不是很明了。鉴于这两点,对当今大学生旅游的调查就显得是有必要的。

所以,我通过自己搭建的个人网站“一起旅游吧-大学生自助游”做了相关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今大学生旅游的大体情况以及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态度,为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状况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数据。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为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旅游的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有接近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另外5%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只有接近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游。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旅游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是没有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4%。

去旅游的目的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同时,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是金钱,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们。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是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由于学习目的而选择旅游。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与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占了总人数的54%,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

其次,旅游目的地选择民族风俗区有30%左右;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分别约占总人数的9%和5%。反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和高校校园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不定期,想去就去,占了总人数的56%左右,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在具体时间段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国庆、五一长假,约占了总人数的52%。选择寒暑假期以及平常的周末出游的人少,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0%和24%。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而普通周末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预习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故国庆、五一长假是大学生旅游的高峰(56%),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时间休息调整。

三、大学生旅游的消费方式

在选择旅游消费方式上,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约占51%;其次是选择个人游的,占21%;而只有28%的'大学生选择跟旅游团。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在选择自助游和个人游的学生中,高年级明显多于低年级,这可能是高年级有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来自城市的学生明显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可能与学生的个性有关。

四、大学生旅游的方式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出游方式选择与同学结伴而游的(约52%)占大多数,与男(女)友一起的约占21%,数字表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而与家人一起(约6%)和独自一人出游(约21%)也占一定比例。在旅伴的选择上,部分人选择跟男(女)友一起去旅游,这可能是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大学生正处于感情萌发的时期,与情侣同游一方面可以体验生活,增加旅游乐趣,共同解决旅途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双方的了解,培养共同兴趣、增加双方的感情。相反,选择与父母亲人同游的人很少,只占6%,这也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大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的因素,以及个人消费水平的差异,旅途距离长短,个人爱好等等原因,影响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出行方式。

五、大学生旅游的次数(每年)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年出游次数为1次为约32%,2次为约53%,3次为约10%,4次约3%和5次以上为约2%。

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多数大学生平均每年出游次数为一到两次,少数有条件的学生也有年出游次数为三到四次的,但每年出游次数为五次以上的很少。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出行旅游情况调查报告精选

下一篇:2023旅游市场现状分析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