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语文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是对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学习活动和教学资源的详细记录和总结,可以揭示教师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适切性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程度等方面的情况。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语文教学实录,供大家参考学习。
2023语文教学实录(篇1)
师问:雷雨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
生1:是有雷声的。
生2:先有闪电再打雷。
生3:雨点很大,速度也很快。
师:那雷雨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去读读课文吧。
[教师的教学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激活课堂,唤醒学生已有的切身体验,让学生对课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兴趣,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雷雨一步一步写下来的。
二、学习字词,理清脉络
1、学习字词。
(1)齐读生字。“压、垂、乱、虹”
在认读的过程中,老师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如“垂”的读音,学生指出是翘舌音;“虹”字怎么记?学生的回答有:“虫+工=虹”;“一只虫子在咬一个工人。”(老师夸奖他真会动脑筋,但能不能再编得好一些?)“虫子在工作。”(一个小女孩这么说。)
[生字在识记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办法,周老师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这样形象地记生字真好。]
(2)开小火车读生字,开双轨火车读生字。
(3)读词语。(开双轨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每个学生读一个小节,老师随机地叫学生读我觉得很好,并对“哗”字正音,看出了老师的教学功底。而对于未能读好的学生也给予了又一次机会,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1—3小节:雷雨前
4—6小节:雷雨中
7、8小节:雷雨后
3、理清课文脉络: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老师板书)
三、研读课文,多元感悟
1、自由读雷雨前(1—3自然段)的景象。
边读边思考: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想想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2、品读句子,随机点拨
师: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生1: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这里的乌云是满天的,而且还是黑沉沉地压下来(边说还边做手势,非常形象的样子,但也有种如梗在喉的感觉。)(师出示第1小节)
生2:“满天”可以看出乌云真的很多很多的。
生3:而且蝉一声也不叫了。
师:是啊,为什么蝉都不叫了呢?蝉儿们,你们怎么了?
生1:太可怕了。
生2:天气太闷了,我要回家了。
师:从哪里也感受到闷呢?
生:叶子一动也不动就是没有风,所以很闷。
(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满天的乌云压下来的样子”。)
看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满天的乌云全都慢慢地压下来,把东西都挡住了。
生2:那些房子和树都被遮住了。
师:是啊,那谁能来读读,读出闸门的感觉来。
生读。
[这里有两个孩子读得非常入情,不仅充满了感情,而且还能从她们的丰富的表情中看出了她们的感受,听课的老师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师:那么,读了第2、3小节你有什么新的感受了呢?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里的“乱摆”说明风很大。
师:“树枝乱摆”有什么想说的?
生1:说明风很大,树枝也乱摆了。
生2:老师,我有个问题。风来的时候,蜘蛛为什么要从树上垂下来,逃走呢?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这也正是老师想问的呀,谁知道呢?
生:因为树枝乱摆,说明风很大,蜘蛛就要逃了。
师让学生模仿小树大树,伸起双手,跟着大风乱摆起来。(情景模拟)
老师作随机的采访,为学生:你为什么要乱摆呀?你为什么停不下来呢?
[情景的模拟让学生感受到了风大,感受到了蜘蛛呆在树枝上的害怕,也让学生从声音中有了切身的体验。]
再读句子,读出风大。
师:我们再来看看逃走的蜘蛛(课件演示)。问:蜘蛛是怎么逃的?
生1:它先吐出一条线,再慢慢下来。
生2:因为它很害怕,所以逃走了。
生3:它逃的时候速度很快。
师:它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地逃走啊?
生1:风太大了,要摔下来了。
生2:待会下雨的话,它会从网上掉下来的,因为网会被打破的。
师:那就请你把它的害怕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师:大风吹来了,树枝在风中乱摆,现在蜘蛛也逃走了,你能不能用上“忽然,一阵大风吹来, 。”来说一说?(出示图)
(1)同桌说说。
(2)指名说。
生1: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小草、小花都被吹歪了。
生2: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树枝吹歪了,树叶也被吹掉了。
生3: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晒在外面的衣服被吹得乱飘。
生4: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晒在外面还来不及收进去的衣服被风吹得乱飘,好像在对主人说:“赶快把我收到屋里去吧。”
生5:衣服好像还在说:“我都快要掉下来了。”
师:你还能说说这儿没有的景物吗?
生1:忽然,一阵大风吹来,还在外面的小朋友的头发都吹斜了。[“斜”字用得不太合适,老师帮着改成了“吹起来了”,假如让学生自己纠正的话可能会更好。]
生2:风把衣服都吹走了。
生3:大风吹进窗户,桌子上正好有一张纸,风就把纸吹走了。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变化?
生:我看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出示句子)
(指名读。)
读后问:听着听着,你又听出什么来了?
生1:闪电很亮很亮,雷声也很响。
生2:“越来越亮”不是一下子就很亮,而是一点一点地亮起来了。
(师多媒体演示)
师:你怎么吓得跳起来了?(课件中响起了很响很响的雷声)
生:因为雷声越来越响了。
读句子,女生读,男生读。
3、总结梳理,朗读提升。
(1)师生共同小结:我们学习了1—3小节,看到了满天的——(生)乌云,又看到了——(生)蝉一声也不叫,接着还看到了——(生)大风来了,蜘蛛从树枝上垂下来,逃走了,然后又看到了——(生)闪电,还听到了——(生)雷声,这一切都让你感觉到——(生)雷阵雨就要来了。
(2)齐读1—3小节。
读后师说:大雨马上就要来,就来年生字宝宝也要躲起来了,我们跟他们说再见吧。
四、复习字词,学写生字
1、巩固字词。
去掉拼音读生字,并组词读一读。
2、学写“垂”字。
(1)书空。(2)和老师一起住进田字格(师范写)。(3)生自己写一个。
(4)评价写得怎样?(5)取长补短,再写一个。
[写字教学,老师指导得非常细致,评价过程很到位,学生也很会寻找同伴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一个学生说这个同学的字还要再写地压扁一点,非常形象。]
五、小结下课
师:至于那只逃走的蜘蛛后来怎样了呢?雷雨中、雷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周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做法,再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好奇。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
2023语文教学实录(篇2)
一、谈话导入
师:这学期我们期中考试改革了,背诵古诗成了必考项目,你们都背诵了哪些古诗?
生:我背诵了《敕勒歌》、《峨嵋山月歌》。
生:我背诵了《望岳》、《谢静远惠纸》、《山家》、《渡荆门送别》。
师:这次考试你肯定胸有成竹。
生:我背诵了《望洞庭》、《沙沟》。
师:会背诵《敕勒歌》的同学举手。
生:全班同学举起了手。
师:能背诵给我听听吗?
生:齐背诵《敕勒歌》。
师:看来你们期中考试胜券在握了。
师:这两天我也读了几首古诗:欧阳修的《西湖》,吴骞的《诗西湖》,苏轼的《夜泛西湖》,白居易的《西湖留别》,我们来共同分享一下。(出诗题)
生:齐读诗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题目中都有西湖这两个字。
生:我发现这些诗是写西湖的。
生:我发现都是写西湖美景的。
师:有意思,谢谢同学们的发现。为什么他们都要写西湖呢?看来西湖有值得我们回忆的地方。今天我们就随苏轼泛舟西湖吧。
生:读诗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
二、整体感知
师:游西湖首先与我们亲近的自然是水,咱们先轻声读读诗。相信诗中带水的字都会出现在你面前,开始吧。
生:自由读诗。
师:你看到带水的字了吗?
生:我找到了湖、潋滟。
生:有雨。
生:有水。
生:有淡、浓。
生:还有濛。
师:好眼力,因为有水使得这些字格外有灵气,咱们读读它们好吗?(出字)
生:齐读这些字。
师:因为这些有灵气的字诗句才会那样鲜活,请你把这些字嵌进诗句中读读吧,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出画有节奏的诗句)
生:读诗句。(点3——4个人读)
三、感受“雨”
师:刚才郭子文同学说雨字也带水,你真有眼光,请你把这个字放进诗句中读读。
生: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这个给西湖带来另一番景象的精灵多么重要,该怎样读?
生:再读诗句。
师:你还能让我把雨听得更清楚一些吗?
生:再读诗句。(重读“雨”字)
师:谢谢你让大家听到了雨。因为有雨让西湖的水更加鲜亮。濛濛细雨就像一层轻纱遮住了周围的一切,用你们的眼睛来感受一下吧,你看到了什么?(出图片)
生:我看到了小桥。
师:你看得清楚吗?
生:有点看不清。
生:我看到了湖中心有树,但周围都被水淹没了。
生:我看到远处的树还有山朦朦胧胧的看不清。
师:诗人在雨天看到了什么?
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诗人看到了什么景色?请你在诗句中找找哪句话带雨字。
生:第一句话。
师:请你读出来吧。
生: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雨天远处的山看得清楚吗?
生:看不清。
师:远处的树看得清楚吗?
生:看不清。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有看不清、朦胧的意思?
生:空濛。
师:什么看不清?
生:远处的山看不清。
师:为什么看不清?
生:因为有雾所以看不清。
生:因为下起雨来了蒙蒙胧胧的所以看不清。
师:一切都是那么若隐若现,你会这样感慨:哇,雨天的西湖——
生:好美。
师:请你看着诗句说说他的意思。
生:远处的山看不清。
师:在什么情况下远处的山看不清?
生:下雨的时候。
师:连起来说说。
生:下雨的时候远处的山看不清。
师:美吗?
生:很美。
师:请你连起来美美地说说。
生:下雨的时候远处的山么蒙蒙胧胧若隐若现真美啊!
师:雨中的西湖如此奇妙,听,如丝的细雨飘落下来了,你看到了山色——
生:空濛雨亦奇。
师:轻轻的细细的软软的,再读——
生:(把声音压得很低)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慢慢的雨下大了一点,山色——
生:(声音大一点)空濛雨亦奇。
师:雨下得越来越大——
生:(声音更大)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谢谢你们让大家听到了雨声。你知道吗?在有些版本的诗句中,这个“濛”是没有三点水的。你觉得是要还是不要?
生:要,因为有水就很美。
生:要,有雨就有水所以要三点水。
生:要,因为有水就有濛濛细雨的意思。
生:有细雨就很朦胧,所以要三点水。
师:对,谁嫌水多呢?咱们需要水,西湖更需要水。苏轼的诗句中也离不开水。让我们带着对雨水的感激再读这一句!
生:齐读山色空濛雨亦奇。
四、感受“晴”
师:烟雨蒙蒙的雨中西湖留在了我们心中,当太阳的万道金光撒在湖面上时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生:会出现波光粼粼的样子。
师: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出诗句)你能从这句诗中的哪个词感受到波光粼粼的感觉?
生:潋滟。
师:是什么让湖面波光粼粼?
生:阳光。
师:这种景色美吗?请你连起来说说。
生: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湖面上波光粼粼让人感觉很好。
师:咱们一起来感受,把波光粼粼的波纹微微颤动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让我们把晴天的西湖美景也刻在脑海中(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桃花。
生:我看到了世外桃源。
生:我看到了岸边娇美的桃花。
师:娇美这个词你用得真好。
生:我看到了岸上有两只白鹤。
生:我看到了湖岸边的景物倒映在水中。
生:我看到了湖面上有一条小船在水上悠闲地飘着。
师:如果你在这条船上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我会觉得悠闲自在。
师:原来晴天的西湖也如此亮丽,到底是波光粼粼的晴天西湖好呢,还是烟雨蒙蒙的雨天西湖奇呢?两种美景在我们眼前你更喜欢哪一种?结合你刚才看到的图片写出你心中的最爱。(出课件)我喜欢 天的西湖, 天的西湖。
生:我爱晴天的西湖,晴天的西湖很美,可以悠闲地坐在湖边欣赏波光粼粼的西湖。
生:我喜欢晴天的`西湖,晴天的西湖如画一般,时不时的有人架船经过,仿佛把人带入了仙境,所以我喜欢晴天的西湖。
师:你写得这么美,请你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好吗?
生:用有感情的语气表达刚才的内容。
生:我喜欢雨天的西湖,雨天的西湖若隐若现,好像给西湖罩上了朦胧的面纱,增加了神秘感。
师:你生动的描述又给西湖增添了一丝神秘感真让人向往。
师:其实这两种美真的难以取舍,喜欢晴天西湖的同学请你告诉西湖它有多美。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喜欢雨天西湖的同学也请你告诉西湖它有多美。
生:山色空濛雨亦奇。
五、体会作者的感悟
师:难怪作者自然而然想起了春秋时代生活在杭州的一位美女——西子,也叫西施。西湖,西子。西子,西湖。一个是人。一个是景。苏轼怎么会把人和景放在一起比较呢?
生:因为他们都很美。
生:西子很美,西湖也很美,作者看到西湖就想到西子。
师:一语道破天机。就因为它美,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西湖都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更有趣的是他们往往由西湖就想到西子。因此西湖也叫西子湖。看,这三位就是。自由读读吧!
生:自由读诗句。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都把西湖比作了西子。
生:他们由西湖想到了西子。
生:为什么郁达夫赞美西湖的那一句和苏轼写的一模一样?
生:他是不是侵权?
师:郁达夫看到这一湖的水这么赏心悦目不由自主地和苏轼产生了同样的感受,于是写下了这一句。把刚才我们感受到的送到苏轼的诗句中来吧。
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如果你是化妆师,你打算给雨天的西湖、晴天的西湖化怎样的妆?
生:我打算给雨天的西湖化淡淡的朦胧的妆。
生:我打算给晴天的西湖化得波光粼粼,画得鲜艳灿烂。
生:我打算给西湖画上阳光明媚的样子,荷叶被风吹动着。
师:你们都是出色的化妆师。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只要它具有天然的美的姿质,自然、贴切,它就是最美的。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只要健康、纯真、快乐你们就是最美的。
六、回归诗题
师:现在,就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诗题,这是苏轼在什么景象过后吟出的诗句?
生:出太阳然后下雨。(出示课件:初晴后雨)
师:在哪里?干什么?
生:在湖上饮酒。(出示课件:湖上 饮)
师:他醉了吗?
生:他醉了。
师:喝醉了酒还能写诗吗?
生:不能,他不是喝醉的是看到眼前的景色被陶醉了。
师:就让我们和苏轼一样带着一丝醉意,听着一首小曲,看着一池美景吟诵这首千古绝句吧!
生:集体吟诵古诗。
(下课)(十万零)
2023语文教学实录(篇3)
一、师生谈话,揭示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位文思横溢的作家,他就是———
生:齐说朱自清先生。
师:对了,他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一生的作品语言洗练,文笔秀丽,感情真切。今天,让我们再来拜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板书:匆匆朱自清)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师:同学们上节课都进行了充沛地朗读,谁有信心读好课文?
生:(纷纷举手)一位男生站起来读课文。(配上音乐)
师:你动情地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入那飞逝的岁月中。
师:请同学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并谈谈听了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生甲:读完课文后我最深的感受是觉得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我们要珍惜时间。
生乙:我觉得作者感到时间每天都从身边匆匆过去有些后悔。……
师:太好了,你们读书很深入,继续努力。
三、明确目标,感悟语言
上节课大家都画下含义深刻的和自身喜欢的句子,交流了自身的理解和感受。那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读作者的语言,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的来去匆匆。大家打开书在小组里再重点读读说说那些喜欢的句子,初步领悟作者是怎样写的。
生:分组读句子并说一说。(师巡视)
师:我们开始汇报,
生甲:我喜欢的是第二自然段中的这段话:“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从我手里溜去;像针尖……我不由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生读句子,屏幕出示这段话。)
生甲: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时间的样子写具体。
师:大家看作者就是这样把原本无形的时间写得有形了。
生乙:我还从“溜”字可以看出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走得无影无踪。
师:你真会学习。你看仅一个“溜”字就写出了时间就这样的悄无声息不知不觉地去了,让我们感伤,让我们考虑。
生丙:我从这句话读懂了作者非常惋惜,非常感慨。(板书:惋惜、感慨……)
师:你能读出这种惋惜、感慨之情吗?(生动情地读)其他同学我们也像他一样试着读读。
师:我想试试,行吗?(师读)老师读的怎么样?你们评评。
生:我觉得老师读得很好,读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伤和惋惜之情。
师:谢谢同学们地鼓励。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自身先练练。
生:自身练习读。一名学生站起来有感情地读。
师:喜欢这些句子吗?(喜欢)用自身的方式记下来。
生:自身背。
师:记下来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背诵这段话。
生:纷纷起立。(师背诵: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生接着背诵。)
师:刚刚我们读过的这些都是在写哪段时间?(生齐说过去的时间)(板书:过去)是啊,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眼前的日子又是如何的匆匆呢?同学们接着汇报。
生:我喜欢第三自然段的这句话:“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屏幕出示句子)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日子过得快写出来了。
师:此时作者在自责,责怪自身在那些日子里糊涂地过日子,而时间又是怎样地一天与我相伴,亲密无间呢?我们接着说。
生甲:我喜欢这段话:“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从我脚边飞去了。”我体会到作者用了排比句,写出一天的时间很快从身边过去了。
生乙:我从这段话中的词语“跨”和“飞”体会到时间过得这样轻而易举。
师:是啊,从“跨”和“飞”两个词语中我们就感受到时间就是这样轻巧地在不经意中溜去了。此时我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生甲:此时我只有叹息了。
生乙:此时我很无奈。(板书:无奈、叹息……)
师:我们就带着这种感情读好这段话。请一位同学咱俩合作来读,谁愿意?大家认真听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师读前局部,生读后局部。)
生:我发现作者写的都是身边的事,而且是很平常的事,时间就是这样从我们身边不经意的匆匆而去的。
师:是的,作者就是用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我们也依照这样的顺序记一记这段话。(生看着屏幕练习背诵)
谁记下来了?(一名男生站起来背诵)
生:我还从这句话也看出时间过得很快(读句子,屏幕出示)“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里的“闪”说明一眨眼的功夫。
师:真的,时间过得太快了!简直无影无踪,眨眼间稍纵即逝。你看时间无情地逝去却一天与我相伴,无情变有情。这一段是写现在的日子。(板书:现在)
如今的日子眨眼间逝去,面对实际我今后又该怎样呢?请一位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她读得怎么样?评一评。
生甲:在这段中作者一连串地发问,他读得很好让人听后能思索。
生乙:我觉得作者在这段话的最后用了反问句标明自身不能虚度人生,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的时候应再加重语气。我想给大家读读。
师:是啊,文章写的是一个普通的话题——时间。作者从开始就惜时伤时,但不是一伤到底,结尾却是对未来的一种深深地思索,一种向往与追求。(板书:未来追求、向往……)让我们再一次读好这段,引发自身深深地考虑。
生:一名学生配乐动情地读。
师:时间它来去匆匆,总在人们不经意间流逝,留给人们对它深深地考虑。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朱自清先生得到答案了吗?你从中得到答案了吗?好,同学们回家都收集了珍惜时间的格言和警句我们交流交流。
生:大声背诵自身积累的警句、格言。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格言,我们读一读。(屏幕出示格言)
生:自身读。五位学生分别读五句格言。
四、总结全文,练习仿写
师: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感悟到时间的珍贵,同学们当你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想到了什么?
生甲:我想我要倍加珍惜时间,在现在的时间里多学知识将来做个有用的人。
生乙:我想时间过得太快了,我们要抓住大好时光多作些事情。……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其实这正是作者散文语言的魅力,他往往从人人都能感受到的事例中娓娓道来的却是一种亲历的人生体验,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他告诉我们要珍视在我们身边流逝的分分秒秒。喜欢这篇散文吗?喜欢就拿起笔仿照作者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写法写一段话。可以用上“……的时候……;……的时候……;……的时候……”也可以自身写。
生:自身练习仿写。
师:巡视,指导。
生:读自身写的一段话。
2023语文教学实录(篇4)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法国大思想家伏尔泰曾这样描述一个事物,说它“是世界上最多的,又是最少的;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是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是最不被人重视的,又是最令人惋惜的。没有了它什么也做不成。”你知道他描述的是什么吗?
生:时间。
师: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纷纷写出自己对时间的感悟,咱们今天就先来欣赏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吧。看老师写课题。大家注意“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掉了。没有这一点是什么字呢?
生:勿。
师:能组个词吗?
生:勿庸置疑、请勿吐痰、请勿踩草??
师:注意加上了这一笔点,它就变成了“匆”,你们瞧,咱们汉字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呀。好,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匆匆。
师:平舌音读准了。读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很自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生1:读到这两个字,我仿佛看到了一大早,大人们急匆匆地赶着上班,我们学生拿着早点赶着上学的情景。
生2: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人们急急忙忙赶车的画面。
生3:我看到是妈妈傍晚赶着买菜、做饭时的样子。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阅读时,不管是一段话还是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都能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画面,这样读书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刚才大家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色匆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么,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时间的匆匆跃然纸上的呢?咱们来打开书,认真地读课文。
点评:在课堂上注重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读书方法和阅读习惯的指导,在教学中找到契机就渗透,学生的习惯也就日积月累的形成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一遍读课文,要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如果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注意自己的感受,有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等会儿提出来。
生读课文,按要求学习。(教师巡视辅导、评价。)
师:大家预习时读了课文,现在又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感受想说说了,但我觉得读得还不够,我们还得用心去与作者对话,咱们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以默读,也可以朗读,懂了的地方快一点读过,不懂的地方再多琢磨琢磨。
生再读文章,思考。
师:现在咱们可以谈一谈了。课文讲了些什么呢?
生:课文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要珍惜时间。(教师板书:珍惜时间)
师:文章说时间过得很快,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我从“一去不复返”这个词知道的。(教师板书:一去不复返)
师:咱们在熟读课文后,文章内容就显现出来了。内容清楚了,那咱们还要读书吗?你觉得该做些什么?
生1:我们还要抓住重点词句来读书。
生2:我们还要深入地理解课文。
生3:我们还要去品读,去体会朱自清先生的思想感情。
师:那我们现在就细细地去品味语言,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尽管提出来吧!
生1:作者是真的不知道时间在哪里吗?
生2: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生3:作者为什么说“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生4:作者写“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朱自清先生写了那么多文章,怎么还说“赤裸裸的回去罢”呢?
点评:整体感知,质疑问难,在我们的常规课上是一定要做的事,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即使是在公开课上同样扎扎实实。
三、再读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感情
师:刚才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呢?”那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开始我们的品读。看看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能不能迎刃而解。(出示CAI)
“头涔涔”“泪潸潸”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一句话呢?
生:一想到时间的流逝就头痛脑胀,流汗,流泪不止。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为时间的流逝着急到流汗,流泪的地步,至于吗?同学们,要真正读懂这一句话中蕴涵着的感情,仅就这一句孤立地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咱们要联系上下文,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感受,去与作者,与文章对话,你才能真正读懂作者为什么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头涔涔”“泪潸潸”了。
点评:文章很长,内容很多,如何入手?平铺直叙的“平推式”,学生学得累,印象还不深,要找到一个关键点切入,教学突出重点。这个关键点就是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精妙处,语言运用经典处,突出中心关键处。
师: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1~3段,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者你很喜欢的句子,圈一圈,划一划,作作批注,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就与小伙伴交流交流,探究探究。(师巡视,参与合作学习)
师:当我们用心去与作者对话时,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的心。把你的体会,你的智慧说出来。让我们都变得智慧起来。
生:我喜欢的第一自然段中的排比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生情不自禁读了起来)
师:你能注意到作者的语言表达,这是学习语文很重要的方法。燕子,杨柳,桃花,它们走了,没关系,在来年的春天都会回来,那将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该怎么读呢?
生练习读句子。(教师指导读出“去──来”“枯──青”“谢──开”的充满希望。)
师:读得真美,但是,作者主要是要说这个意思吗?大家接着读读,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样的体会?
生:作者是为了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是呀,写这个排比句是为了更加鲜明的对比出作者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苦恼与沮丧。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
生:读句子“但是,聪明的??不复返呢?”(男女同学分别读出这两个层次。)
师:朱自清先生的这段文字并没有多少华丽的语言,就是这份质朴无华,使我们读起来特别亲切,自然,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的节奏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很抒情的读第一自然段。
师接读:“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当老师情不自禁读起这一段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跟着老师一起读了,读到这里,你又有了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1:我感觉到时间过得太快了。
生2:我觉得时间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就悄悄的溜走了,我们都没有觉察到。
师:想看看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的情景吗?来,轻轻地闭上眼睛,边听边展开你丰富的想象──
师声情并茂旁白:“辽阔的大海一望无垠,海水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这时,针尖上的一滴水滴进了的这浩翰的大海里。”同学们,你看得到那一滴水吗?你听得到那一滴水的声音吗?(看不见,听不到)
那你又联想到了什么呢?
生1:一滴清透的小水珠落进了一望无际的大海里不见了,那只是一瞬间。我们根本就来不及看到,根本听不见它的声音。
生2:时间就好像这一滴水,一去不复返了。
师:是啊,作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无声无息,稍纵即逝啊!把作者的叹息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算一算,空虚了,溜走了的这八千多个日日夜夜有多少年呢?
生:约23年。
师:比较一下,为什么作者不用23年,却要用八千呢?
生:更显得数字多,逝去的年月多。更让人惋惜。
师:当作者突然间想到了自己的23个青春年华已一去不复返,他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
生纷纷:焦急、难受、猛醒、后悔、紧张、痛惜,害怕、惊慌失措??
师:那么,把你体会到的作者的这种情感,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
生再感情朗读。
师:一想到这些,作者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我们再来读这一句。(又扣到这一句)生多种形式练习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评价指导:
你的声音很低沉,我可以听出你内心的沉重。
你的声音很高亢,你是激动得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啊;你的语气虽然平静,我却听出了你的心情并不平静。
师:读着读着,我们渐渐地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作者的感慨又通过大家的读表达了出来。大家一起来读这一句吧。
生齐读这个句子。
点评:在课堂上把握课文的的文学特性,注重情感的激发与感染,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领悟作者独特的个性、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师:我们的日子究竟是怎样一点一滴地滴在时间的流里的呢?你能通过你的读把我们带进作者的小屋,让我们仿佛看到他那茫茫然跟着旋转的样子,体会到他的无奈么?(出示CAI)
生朗读第三段:“去的尽管去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音乐配读)
师: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写,可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描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大家可以交流交流,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生1:我觉得这句写得好:“洗手的时候??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用了排比的方法写出了时间匆匆而过。
生2:在这里,作者用了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时间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时候就溜走了,飞走了,让我们感到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师:作者不是直接说:我们要爱惜时间呀!而是把时间当人来写,它能“跨”,能“飞”,能“闪”能“溜”呀!简直是个淘气的小精灵,这样当然更生动、形象了,读──
生读文。
师:是啊,你再怎么遮挽也是没有用的,时间就是这样,怎么也留不住它匆匆流去的光阴,读──
生读文: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师:“斜斜”“默默”“匆匆”“茫茫然”“轻轻悄悄”“玲玲俐俐”,读起来是那样轻巧婉转,那么无奈惋惜,我们再合作读──(师读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生接读“于是──??)
点评: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的书声,课堂上以读为主,通过读培养语感;通过读体味语言文字之美;通过读用心灵和作者直接对话,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师:大家读得入情入境,看来,作家的这份迷茫,这份留恋,这份无奈已引起了我们的共鸣,那么,告诉我,你们那四千多个日子又是怎么溜去的呢?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一写?做一个小朱自清,好吗?
生动笔进行片段练习。
师:谁能够大胆地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欣赏一下?
生1、2、3念读自己的作品。
师:写得多好,三分文章七分读,再声情并茂地读一遍,好吗?
多么形象的比喻;真有几分朱自清的味道。
点评:学生年纪小,难以与作者产生共鸣,这也是这篇文章由初三下放到小学六年级后,老师们感到比较难教的原因之一。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唤起学生的些许共鸣。练笔既让学生学了写作,又拉近了与作者的感情。
师:作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溜走了,你们的四千多个日子,董老师的将近两万多个日子,也这样无声无息地逝去了,一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作者又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读──(又回扣这一句)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点评:以上的教学环节整体性很强。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对语言的品味和欣赏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读着读着又回扣到关键句,使教学显得很紧凑。情感集中。朗读的目的性、层次性、指导性非常明确。
师:时光就是这样稍纵即逝,在我们的叹息中闪过去了。读到这里,我真有一种坐不住了的感觉,你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1:我想到自己以前浪费了好多时间,真是惭愧呀!
生2:原来,时间就是这样在我们发呆时,在我们玩电脑游戏时过去了,我觉得我没有去珍惜时间,以后我要做珍惜时间的孩子。
师:我们看看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我们合作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读着读着,你又能悟出些什么来呢?
生:我认为作者不甘心就这样。
师:不甘心,说得好。你是从哪里读出他的不甘心呢?
生:我从文章这里感受到的:“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师:(出示CAI)读书是得咬文嚼字地去品,去悟的。大家注意到两个“赤裸裸”写法一模一样,意思一样么?
生:不一样。前一个是光着身子从娘胎里来到这个世界,而后一个是指自己对别人,对社会毫无贡献的离去。
师: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生齐读:“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么一遭呢?”。
师:读出了作者的不甘心。作者是在审视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在拷问自己的心灵呀!大家是否知道,其实,二十三岁的朱自清已从北京大学毕业,已经有一些作品问世了。可他还是对自己不满足。正因为他此时有了这样严肃的思考,不甘心慵慵碌碌度过一生,这一生中才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问世呀!你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吗?
生纷纷:《背影》、《荷塘月色》、《春》、《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师:这正是朱自清先生感悟人生苦短,时间匆匆,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辛勤劳作的结果呀!读出你对作者的敬佩之情吧。
生:读文“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这一遭啊?”
点评:除了紧扣文中用词用语的精妙,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查找的资料加深对朱自清的了解,有利于对作者情感的理解,现在,这一课内外结合的做法越来越使孩子们尝到甜头。
四、紧扣前后呼应句,引导从内容想开去
师:(出示CAI──首尾呼应的两个句子)同学们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达方法?
生:首尾呼应。
师:那么,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作出回答呢?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1:作者提出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回答了的。在文章中的字里行间中回答了。
生2:由此,我想到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溜走。
生3:就连朱自清先生都觉得自己没能很好地抓紧时间做贡献,更何况是我们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抓紧时间,利用时间学习,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师:同学们,读到这里,谈到这里,大家一定想到了,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仅仅是让我们珍惜时间吗?
对呀,同时也是让我们珍惜──生齐答:珍惜生命!
五、课外阅读拓展
师:老师也送给大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段话,让我们共勉吧!(出示CAI,配乐朗读)
师:介绍朱自清读物若干,大家可以去读一读。
2023语文教学实录(篇5)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宇航员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水飞起来了,宇航员飞起来了,太空生活有趣吗?
生:有趣。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太空生活趣事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事”是一个生字,哪一笔是最长的?
生:第一横最长。
师:我们一起来书空一次。
师:为什么太空中会发生这么多趣事?
师:这种现象叫失重。
二、初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科学知识真丰富。下面让我们打开书本,边读边想课文。
生读课文。
师:看看紫色的红色的树叶中的生字,你会读了吗?
生:会读。
师:会读的小朋友与同桌比一比,看哪一对同桌拼得好。
生拼读。
师:小朋友拼得又快又好呢!下面听老师来读一读课文,听听课文讲了几件趣事,是哪几件?
师范读,生听。
师:课文讲了几件趣事?
生:四件。
师:哪四件?
生:第一件是在宇宙飞船里睡觉。
师:也就是讲宇航员睡觉。
生:第二件讲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流出来。
师:也就是讲宇航员喝水。谁能像这样简单地说一说。
生:课文讲了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喝水、走路、睡觉、洗澡。
师:说对了,有没有小朋友按照课文顺序来说一说?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挺有趣的呢!
师:说得真好!
三、精讲第二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宇航员是怎样睡觉的吧。谁来读一读有关“睡觉”的句子。
在宇宙飞船里,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
师:你站着睡觉舒服吗?
生:站着睡觉我睡不着的。
生:我又不是马,怎么站着睡觉呢?
师:可是宇航员站着睡觉舒服,躺着睡觉也舒服,但却睡不安稳。谁能接着读?
生读句子。
师:你刚才把“必须”读得重了点,为什么要强调“必须”?
生:不绑起来不能睡觉的。
师:“必须”可以换成什么?
生:一定
师:小朋友能不能读一读,把必须的意思读出来?
生读。
师:“必须”不仅要会读,还要求会写呢!谁来写一写?
生书空。
师:谁有好办法牢牢地记住“须”字?
生:三撇加一个页;
生:三个人看书的第一页;
师:真好的一个谜语,记住了。写的时候,三撇要在一条线上。
师:一起来读一读“必须”。
师:为什么必须把自己绑起来呢?
生:因为不绑会飘起来的。
师:“飘”你记得住吗?
生:一个票加一个风。
师:嗯,做了道数学题你就记住了。
生:买了张票被风吹走了。
师:买了张什么票?
生:电影票。
师:我们来写一写这个“飘”字。
师范写,生书空。
师:看,宇航员睡觉有趣吗?
生:有趣。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宇航员是怎么睡觉的。
生齐读。
师:睡觉要绑起来,那么走路呢?
四、精讲第四自然段。
人稍一使劲就会飘到半空中,咳嗽一声具有可能后退好几步。
师:“稍一使劲”是使多大的劲?“咳嗽”,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有“口”。
师:咳嗽一声,都有可能后退好几步。“能”字呢能记住吗?
生:“熊”减去四点就是“能”。
师:我们来写一写“能”字。
师范写,生书空。
师:宇航员怎么走路呢?
生:要穿鞋底带钩的鞋子。
师:看看插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宇航员的鞋底有钩子。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