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解析
好的教学案例具有故事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它是典型和独特的。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解析,欢迎大家来阅读。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解析篇1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语文主题学习”模式下的自主学习
源汇区实验小学张景
初接触“语文主题学习”,许多教师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叫“主题学习”,而不是“主题教学”呢?当代教育名师,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给出了答案:“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他引导教师们不要教得太多,“主要是让学生自我去学习,期望学生经过欣赏、分享、诵读、比较和模仿来打下阅读的基础,并进一步提升本事的素养。”
细读深思,李校长的观点是真正基于学生阅读需要及语文素养的构成为出发点提出的,我也深有同感。尤其是看了潍坊市李虹霞教师《动物那些事儿》的课堂实录,这种感觉便越发强烈了。
以下是《动物那些事儿》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同学们,在过去两周的时间里,我们分别通读了人教版和苏教版所有的小学教材课本,大家对自我感兴趣的专题进行了各组的统合,其中有两个小组对动物专题异常感兴趣,“学彬组”和“王晶组”将人教版、苏教版中描述动物的12篇课文全部排版打印,他们还搜集了部分片段、词语、谜语、古诗,最终统合为我们班的“学习课本”,取名为《动物那些事儿》。之前各小组都进行了自主学习和研究,此刻请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好吗?
生:好!
(“凯若组”汇报展示。)
生1主持: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松鼠》与《鲸》的比较阅读,瞧!我们还有自我的幻灯片呢!(学生操作出示“凯若组”幻灯片)
生2:我们发现,《松鼠》与《鲸》不一样的地方是:《鲸》的知识性比较强,而《松鼠》的趣味性性比较强。它们的说明方法也不一样,《鲸》是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而《松鼠》是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的描述了事物。
师:你们只说了它们的不一样点,却没有说它们的相同点。
生3:《松鼠》和《鲸》的相同点是他们都是说明文。
生4补充:《鲸》和《松鼠》是说明文,而其他课文是记叙文。
师:对啊,继续讲。
生2:我们模仿说明文,写了一篇作文《猫》,给大家读其中一个段落(投影仪出示)——小猫黑白相间的皮毛上,白显得格外白,黑显得格外黑。可是,仔细一看,白色比较多,大约有六七块。它那张清秀的面容上镶嵌着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白天是圆圆的,中午是细细的,晚上就像两颗小灯泡一样一闪一闪的。在这双敏锐的鼻子下头有一张“人”字形的小嘴巴,里面有一些干净利落的小牙齿,旁边有几根头发一样细的胡须。
师:不错,还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呢!
生1:我们还有自我的练字呢,看!(投影仪出示字迹工整的练字纸)
生2:这是我们组默写的课文片段——
生1:我们还标注了课文呢,你看!(投影仪出示标注的所有课文)
生2:我们小组用红色标注出来的圆圈时表示动物颜色的,用红色曲线标注出来的是表示动物外形的,三角号加上两条横线是表示好词的。
师:同学们,读书必须要做记号,让你思考的痕迹留在书上,大家要向他们学习。
小组成员齐:我们小组的汇报完毕,多谢大家。(学生鼓掌)
片段二:
(“学彬组”汇报展示。)
生:我们小组通读完了课文,发现课文用了很多拟人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格外可爱,我们它们全部做到了幻灯片上,请看。
幻灯片出示拟人句,生读。
生:我们还发现作者在写看的时候,用了不一样的词语,我们就整理了课文中所有表示看的词语,把它所在是句子做成了幻灯片,请看红色标注的词语。
幻灯片出示: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狗就躲在篱边窥伺。我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只蝉虫,等待着金蝉脱壳这一时刻的到来。……
生:在白鹅中的“窥伺、左顾右盼”作者用得形象生动。
师:并且用得和别人不一样!刚才有个小组说必须要好好观察,同样是观察,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就往往都用一个字“看”,读一读这些词语,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词,都是看,可是它却不是“看”这么一个简单的词,来,读一读。
生读——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师:瞅瞅我。
(学生纷纷转头看教师)
师:你们很细心,了不起,关注到了“看”的词语,李教师都没有关注这一点,你们超过李教师了!我们祖国的语言就是这么丰富,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如果大家这么细致地去读课文,你们就变得更棒!
生:我们还写了一篇作文《我家的保安——狗》。
高学彬读:《我家的保安-——狗(节选)》
投影仪出示:
大家应当很奇怪,狗就是狗,是一种牲畜,你给点吃的它就像签了终身契一样,卖身为奴,给你看家护院。没错,狗在你们看来只是一种牲畜,一种给你看家护院的动物,可是在我看来,狗是一种尽职尽责的好“保安”。
……
它对什么人都怀有戒心,只要不是我带来的人它便厉声叫嚣。不分昼夜,就是爸爸这么贪睡的人也要起来看看是不是有小偷。
……
师:真精彩!如果不是高学彬对小动物这么喜爱,喜爱到把它当人一样来看待,是不会写得这样栩栩如生满怀深情的,当然,这与他很多读书更是分不开的。
案例评析:
与传统的语文课相比,李虹霞教师这节课的容量很大,一节课居然交流、学习了12篇描述动物的课文,并引领学生欣赏了《蜻蜓》《蜂》《鸡》等四篇古文,古今对照进行了拓展阅读。没有接触过主题学习的教师,可能很难相信一节课竟然能够完成这么多的资料,而每个学生又都学得那么充实而欢乐。其实,走进“语文主题学习”,会发现它没有了对课文支离破碎的分析,把读书、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经过很多的阅读去充实学生的头脑,运用各种手段巧妙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自我去享受课堂,自主、欢乐地学习。
普通的语文课,流程大致是这样的: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再读课文,加深理解——细读课文,学习表达——拓展延伸,深化主题,不管什么样的课文都要“掘地三尺”,一字一句不放过,满堂讲,满堂问,一篇文章基本需要两三个课时才能讲完,篇篇如此。这样的课堂,教师累得够呛,学生仅有被动地理解,原本对事物的喜欢和好奇,被没玩没了的分析消磨殆尽。可想而知,这种味如嚼蜡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学习效率会怎样!
而案例中的李教师则大胆放手,给学生很多的时间通读两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把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统合,将描述动物的12篇课文加上学生搜集的词语、谜语等编为一个专题——《动物那些事儿》,再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使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欣赏者、组织者、引领者。案例中的“凯若组”汇报交流时,运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分别从文章体裁、说明方法的运用方面,说出了《鲸》和《松鼠》这两篇说明文之间的异同,并能现学现用进行仿写,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情景。不仅仅如此,他们还注重书写的练习,注重语言的积累,会读书,善思考,随时留下读书的痕迹,综合学习本事之强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都明白,语文学习离不开观察,有观察才会有发现。“学彬组”的汇报展示中,就格外留意本专题中表示“看”的不一样词语,他们把诸如“左顾右盼”、“窥伺”“瞅”等的词语整理出来供全班同学学习。在小组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还发现,写动物的文章中,经过很多的拟人句写出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不是教师强灌给学生的知识,而是小组学习自主探究的结果,是小组成员智慧的结晶。应当说,仅有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才更深刻,才能在自我的创作中学以致用,写出像《我家的保安——狗》这样真实、趣味的文章。
看了这个案例,我不禁在想:李教师的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超强的学习本事是怎样得来的?想来自然是与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言传身教有莫大的关系。换句话说,是“语文主题学习”的模式营造了大容量、快节奏的高效课堂,孩子们才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海量阅读、自主学习。如果我们仍像以往那样每一天埋头苦教,费时费力在一篇课文中“挖地三尺”、“精雕细刻”,期望教学生学会一篇文章,就想要他们明白很多文章,那便是失败的教育。仅有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师自身整合教材、提炼教材的本事,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在“语文主题学习”的探索中越走越远!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解析篇2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寻”等八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开小火车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1.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
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第一课时
一、作业导入,创设情境
1、前置性作业:
()的北风
()的谷粒
()的地方
()的朋友
()的身体
()地成长
()地哭泣
()地等待
()地奔跑
()地游戏
2、、课件出示:
师:小朋友们真棒!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讲述故事,老师可以及时补充或纠正)
3、提问引入:马良用神笔做了些什么吗?(指生讲一讲)
4、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23课《假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教学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要求:
(1)画出生字、词语;
(2)想一想,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小诗人会做些什么呢?
2.出示难记字的生字卡片,让学生通过熟字加熟字的方法,或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来记字。生字卡片:健康、哭泣、缩着、寻食
分别找到含有“健康、哭泣、缩着、寻食”的句子,练习朗读。
(1)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2)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3)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条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3、师配乐朗读课文。
4、生自由朗读,要求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想一想,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小诗人会做些什么呢?
5、请四位同学读一读这首诗,每人一小节,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想一想,
假如这位小诗人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会做些什么呢?
6、生生评价,完成练习:假如这位小诗人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会画()给(),画()给(),还会画()给()
7、全班交流。
三、读悟结合,体验情感
1、1.学习第一节:
课件呈现:图1:一棵光秃秃的小树在寒风中独立。
(1)创设情境,品词悟读。
师:为什么要给窗前的小树画太阳呢?你们看这就是寒风中,窗前的小树,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们能表演一下小树吗?(全体起立,来表演一下小树吧)(再次开课件)!“小树小树,现在你感觉怎样?你想说些什么呢?(太冷了)(全体学生亲身体验:学生“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师:带着这种感觉读这句话?(小树在寒冷的冬天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用逻辑引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出感情)
师: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师:小女孩看见了小树,给小树画了什么?(红红的太阳)
课件呈现:太阳图整节诗
师:还可以说什么样的太阳?(指名拓展)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小树身上,(学生做伸展的运动)小树小树,现在你感觉怎样?想说什么?现在是怎样的一棵小树?相机板书
师:有了太阳,小树还会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吗?(指导朗读: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想一想,该怎么读好这个句子?(指名——齐读)
(再出示: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再读)
(2)朗读整个小节。
师:看到小树那么高兴,小女孩的心情怎样,你们呢,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读这节诗吧!。
2.学习第二节。
师: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看到了一棵棵快活成长的小树,接着小女孩又用神笔做了什么事?课件出示:小鸟等妈妈图
并配上文字: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1)你看,图上都有谁呢?多可爱的小鸟啊!鸟妈妈为了不让小鸟饿肚子,一大早就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寻找食物了,想象一下,鸟妈妈会去哪些地方找食物呢?(指名2个说),鸟妈妈离家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用课文的话说就是(在想象说话中明白“遥远”的意思)(指导朗读“遥远”)
(2)苦苦等待:你看小鸟在家从早上一直等到了天黑,鸟妈妈也还没有回来,小鸟伤心得流下了眼泪,小鸟小鸟,你现在想说什么?(指名)像这样等了很久很久,心里又担心又难受,就叫做“苦苦等待”(生读——指名——齐读)。
师:现在的小鸟是只怎样的小鸟?(指名回答)相机板书:饥饿的小鸟
(3)带着这种感受,读这句话。(学生感情朗读)师:小鸟,小鸟现在你最需要什么?(谷粒、米饭、面碎)课件出示:谷粒
整节诗
(4)小女孩又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谷粒)
师: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挨饿,还有鸟妈妈陪着呢!小鸟现在你觉得怎么样?(指名)师相机板书:(快乐的小鸟)
(5)小鸟们,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男女同学来比赛读这节诗吧!
3.学习第三节。
课件出示:西西坐在家里图
并配上文字图:他只能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鸟和飞燕.
(1)师:同学们,你们看课外活动,同学们在操场上( )、()他们多高兴啊。你们喜欢做游戏和体育活动吗?说说你最喜欢做什么游戏或体育活动。
(2)师:看课件图谈话:我们都有健康的身体,可以在操场上奔跑,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可西西怎么了?他只能坐在屋里,觉得西西怎么样?课文里用哪个词来形容西西?(不幸)你为什么觉得他可怜?除了这些,西西还想去做哪些事情?(指名回答)
(3)师:西西想做的事,他一件也不能去做,心情怎么样?
(设计意图:在换位对话中,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到没有一双好腿的西西的痛苦,产生了要帮助西西,还西西快乐的强烈愿望。情感熏陶和人文渗透水到渠成,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4)师:原来西西也和你们一样有一双健全的腿,可一场意外的事故,使他永远不能站起来了。西西心里该多痛苦啊!女孩读懂了西西的`心。课件出示:有好腿的西西图
出示整节诗
(看图说)练习句子:西西有了一双好腿,他终于可以(),可以(),可以(),想做的事情都能去做了。西西心里多()、()、()。(师相机板书)
(5)品读: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西西,你这么高兴,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谢谢)小女孩,你帮助了西西,看到西西这么快乐,你的心情怎样?看到西西那么开心,我们也一样开心。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小组赛读)
齐读——指导——再读(在师生评议练习有感情朗读)
4、指导背诵,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出示百度搜集的图片:
1、师:现在,老师也给你带来了一位朋友。她的名字叫“海伦”,她出生不久就双目失明了,还成了一名聋哑人。但她后来却克服了身体的缺陷,成了著名的作家。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怎样帮助她呢?(全班讨论)
2、师:请大家看图,这里是什么地方?(一望无际的沙漠)。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应该怎样改善这里的环境呢?(全班讨论)
3、这是山区失学的儿童,假如你有一枝神笔,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全班讨论)
4、师:来,能写的小朋友呢,把你的想法像书上的格式写一写。
5、抽学生上台展示。
五、指导书写
1.复习要写的字。记住字音,认识字形,扩词、用词语说句子。 2.小组交流。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3.指导书写。重点提示: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双:左边的“又”写得稍窄些,捺变点。
六、总结
师:如果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解析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荷花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荷花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的说话活动。
同学们,现在我们照例开始每节课前的“你说、我说、大家说”活动,今天的说话主题是:花的王国是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的,如果能化身为鲜花王子,花朵公主,你愿做哪种花?为什么?
二、导入课题。
如果可能的话,老师和前面那位同学一样,也愿意做一朵洁白无瑕、清香醉人的白荷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荷花》,借这个机会老师邀请你们和我一起化身为荷花仙子,亭亭玉立在荷池中,尽情地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愿意去的同学请举手。都愿意,太棒了!现在,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飞进那清晨的荷花池中去吧。
三、播放课件,生观看,并说说自己找找自己。
1、学生观看,找找自己,边看边指:满池的荷花中,有你有我,有大家,那么哪一朵是你呢,请赶快找一找,找的时候可以可以指指点点,自由抒发此时的感受。
2、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形容一下池中的自己。
从你们充满喜悦的脸上可以看出来,找到自己了,是吧?好了,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一下自己或我们大家吗?
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洁白无暇、冰清玉洁、含苞欲放、
翩翩起舞、争奇斗妍、雪白雪白、娇艳亮丽
……
说得真好,能用积累的词语把自己形容得如此优雅,如此动人,真了不起!想不想知道叶老先生妙笔下的我们又是什么样的呢?好,现在就请大家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找出描写我们样子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分享。
四、生自读课文,勾画句子并朗读汇报。
过渡:荷花们,这些句子美吗,是呀,每个句子都闪烁着美丽的色彩,都洋溢着浓浓的情感。现在就请大家找出你认为写我们荷花写的最美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想美在哪儿,然后美美地读出来。
五、生自读课文,勾画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并汇报。
指名朗读,其他听读感受美,感受到的评议读美。
他读出美了吗?从哪儿听出来的,没有读出来,应该怎么读。
1、“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是简笔画)
“挨挨挤挤”我从挨挨挤挤中仿佛看到荷叶,数不胜数,密密麻麻,长势茂盛,富有生机。(学生演示)“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翠色欲滴的绿,是湿润闪亮的绿,好美啊,“大圆盘”是写我们的小裙子,形状像个盘子,又大又圆,同样很美。这是一条多么漂亮的短裙呀,穿上它,我们就更漂亮了。喜欢吗?来,一起读出我们的喜欢来。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我觉得这个冒字读得特别美,从冒中,(迫不及待、兴高采烈、激动万分、争先恐后、欢天喜地、迅速地心花怒放、悄悄地不可阻挡的)荷花姑娘荷花王子们,我们玩个文字游戏,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跳”!“探”!“蹦”!“伸”!“钻”!
是呀,我们为什么跳出来,不探出来,不跳长出来,不伸出来,也不钻出来,而非要冒出来呢。就是因为我们是怀着这样的心情长出来的,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请问,你们冒出来,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我想到外面来透透气!(那就做做深呼吸吧)
我想向人们展示我的美丽!(叶老先生已经感受到了你迷人的美了。)
我想让人们都来观赏我!站在岸边的人们正在专心地欣赏你呢!
我想欣赏这美丽的世界!(世界很精彩,请好好欣赏吧)
我想和大家交朋友!(我就是你的好朋友)
我想让游客记下我的美丽!(看,有两位游客叔叔正在用摄像机记录你的美丽呢)
让我们再次用动听的朗读表达大家冒出来时的激动迫切的心情和美好的愿望吧。
3、(1)所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启发想象:雪白雪白的花瓣儿,嫩黄嫩黄的莲蓬,碧绿碧绿的叶子,配在一起,真的是鲜艳夺目,美丽极了。读出你的这种美吧!
花瓣像一张洁白无暇的玉床,嫩黄的小莲蓬像一个可爱的娃娃仰面躺在上面酣睡做美梦呢!这种感觉是多么有趣,多么美妙,快点读出来吧!
(2)、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欲开又合,羞羞答答,这是一位文静可爱、娇嫩羞涩的的荷花姑娘啊。是谁呢,我看看,来(学生摆姿势),读一读,读出你的娇嫩羞涩。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饱胀得好像马上要破裂似的。
花骨朵在哪里,我瞧瞧。好可爱哟,真惹人喜欢。真想摸一摸,还是算了,那样会伤害他的。
是什么力量让它如此饱胀?
花瓣你争我抢,使劲往外挤,想向人们展示自己新换的衣裳。
花蕊着急地探着头,多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花香拼命想冒出去,非常希望人们闻闻自己沁人心脾、醉人肺腑的味道。
总之,在这小小的花苞里面,有不可阻挡的生命力在膨胀着,在涌动着。
师:刚才,我们以欣赏词句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不同的美姿,一共有几种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白荷花……有的……有的……有的……
师:读到这儿,有的荷花特别着急,有点不高兴了。为什么呢,因为她美丽的身影并没有出现在叶老先生的笔下。怎么办呢?现在,就给你们一个机会,请你们大胆地尽情地展示出最优美、最动人的姿态吧。师边看边描述:
有的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这是一位荷花战士,在站岗放哨。
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哦美丽的姑娘在镜子前梳妆打扮、自我欣赏呢。
有的荷花舒展自己的双臂,好像在晒着温暖的太阳。她在享受阳光温暖的拥抱呢。
有的相依相偎,像亲密的姐妹在窃窃私语,偷偷说笑。荷花姐妹在说悄悄话呢。
刚裂开嘴笑的荷花婴儿。荷花婴儿在做美梦,都笑出声了。
六、想象说话,朗读感悟:想荷花。
过渡:荷花仙子们,你们那洁白无瑕的颜色、婀娜娇艳的姿态,沁人心脾的清香,引来了太阳哥哥,引来了风姐姐,引来了小蜻蜓小鱼儿,还会引来了谁呢。他们多么希望能和美丽的你们嬉戏玩耍,你们愿意吗?
1、想象说话:你想和他们玩什么?
那就尽情地玩耍吧,快去吧,它在等着你呢,希望你玩的快乐,相信你们会成为好朋友的。荷花们,此时此刻的你们的感受一定和美妙,谈谈吧。通过朗读表达心中的快乐和幸福吧。
2、配乐朗读,自由读文,指名朗读,其他听读表演。
伴着优美的声音,让我们尽情舞蹈尽情欢乐吧,表演。
过渡:荷花仙子们,在这个美丽的王国里,在这个神奇的舞台上,我们穿着雪白雪白的衣裳,碧绿碧绿的裙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时而静静站立,遐想连篇,时而甩动衣袖,翩翩起舞,时而切切私语,低声说笑,我们优雅的身影,明艳的色彩,无限的活力,深深地吸引了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的游人。人们久久地站在荷花池边,欣赏着,赞叹着,听,叶老先生说:齐读句子:这么多的白荷花……那画家的本来可真了不起。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说:这么多的白荷花……
那画家的本来可真了不起。一个活波可爱的孩子道:男生;这么多的白荷花……那画家的本来可真了不起。听着人们的赞叹,我有个疑问:为什么说我们是活的画呢,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呀,你想对这位画家说什么呢?荷花们可以窃窃私语,交流交流。
是啊,白荷花们,正是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你们美丽优雅的身姿,赋予你们勃勃向上的生机,为人类造就这么一幅明艳动人的画卷!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第三自然段的方式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好吗。
停顿……
正如叶老先生所说: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呢!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给同学们上《荷花》一课呢!过了好一会儿,你们……
同学们,叶老先生用精美的文字、饱满的感情按照看荷花、夸荷花、想荷花的顺序,采用总分结合的方法,体现了荷花的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你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去描写自己喜欢的画吗,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吗?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解析篇4
教学思路
《刻舟求剑》是寓言两则的第一则,课文讲的是有个人照船上刻的记号去寻找落入江中的宝剑,批评他不按照情况的变化去处理问题。内容上讲比较简单,本人想利用这节课继续传授学习方法之“提问阅读法”,因此设计了这节课。提问阅读法是本人第一次引入课堂,为了让他们尽快地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因而所设计的问题偏简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认真体会语言故事中含着的道理,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2、引导学生学习“提问阅读法”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并学会运用。
3、利用录音磁带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重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2、学会运用“提问阅读法”。
3、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这则寓言。
教具
PPT课件,录音机,同步朗读磁带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熟读课文,于本节课前已经扫清生字障碍。
教师:
①制作PPT;
②准备录音机以及同步磁带。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下上学期大家学习的寓言故事是什么呢?(狐假虎威、鹬蚌相争)提出思考引入课文:大家坐船过江,一不小心,身上有东西掉进江里去了,你该怎么办?(学生讨论)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看看古时候的一个人如何做的。请翻开课本P41页
二、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引入学习方法“提问阅读法”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学习方法,名字叫提问阅读法。现在先听录音,然后我们一起边学习课文,边学习这种方法。
(2)、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学习朗读节奏。
(3)、学生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4)、教师简单点评朗读情况
三、课文讲解
(1)、解释课题刻:用小刀挖。舟:小船。求剑:找剑。
(2)、从课题中提出问题①找得到剑吗?(明确:找不到。)②如何找剑?用简洁的话概括回答。(明确:掏出小刀——继续坐船——靠岸沿着刻痕找剑)
(3)、分析第一自然段①学生先朗读,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出相关问题。②这一段写了什么?(明确:写了时间、地点、发生的事。)③船的状态如何?(明确:船向前航行。)④掉进江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一不小心”就把宝剑掉进了江里去了。)
(4)、分析第二自然段
①学生先朗读,后教师辅助提出相关问题。
②这一段又写了什么内容呢?(明确:写的是丢剑人的表现。)
③丢剑人的表现如何呢?(明确:一点也不着急,掏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5)、分析第三自然段
①学生先朗读,后学生自主提出相关问题。
②这一段主要的内容是什么?(明确:主要写的是同船人的表现。)
③同船人的表现如何?(明确:催他快捞,对他的做法不理解。)
(6)、分析第四自然段
①学生先朗读,后自主提出相关问题。
②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写的是丢剑人解释刻舟的原因。提示学生注意:“不慌不忙”一词。)
③放手学生猜测结果(明确:跳入水里去寻找宝剑,但他永远也求不到宝剑。)
(7)、思考讨论
他找得到宝剑吗?为什么?
明确:A、找不到剑的基本道理:宝剑掉进江后,他的位置已经固定,而船是行进着的,人和船舷上的记号都在随着移动。等船靠了岸,记号所指的位置已经变化了,再按照记号下水捞取,是无法找到宝剑的。B、丢剑人的基本错误:他不注意根据变化的情况解决问题,还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四、总结
这个寓言讽刺了那些不用变化的眼光处理问题的人,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注意具体的实际情况,不要犯“刻舟求剑”这样的错误。
五、拓展
刻舟求剑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六、作业
1、背诵《刻舟求剑》
2、写第11课会写字:字3、音3、词3
七、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解析篇5
《几何原本》(TheElements)由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所著,是用公理方法建立演绎数学体系的最早典范。是至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世界数学名著。
《几何原本》全书共13卷。第1卷,给出了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理、公设等;第2卷,面积和变换;第3卷,圆及其有关图形;第4卷,多边形及圆与正多边形的作图;第5、6卷,比例与相似形;第7卷,数论;第8卷,连比例;第9卷,数论;第10卷,不可通约量的理论;第11卷,立体几何;第12卷,利用“穷竭法”证明圆面积的比等于半径平方的比;球体积的比等于半径立方的比,等等;第13卷,正多面体。《几何原本》一书从很少的几个定义、公设、公理出发,推导出大量结果,最重要的是它给出的公理体系标志着演绎数学的成熟,主导了其后数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使公理化成为现代数学的根本特征之一。《几何原本》是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问世以来,受到广泛的重视与传播。除《圣经》之外,没有任何一本著作,其使用、研究与印行之广泛能与《几何原本》相比。2000多年来,它一直支配着几何的教学。因此,有人称《几何原本》为数学的《圣经》。战争使大量人类文化和珍贵书籍化为灰烬。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手稿至今也荡然无存。现存《几何原本》的一种版本是公元4世纪末泰恩(Theon)的《几何原本》修订本。还有一个版本是18世纪在梵蒂冈图书馆发现的一个10世纪的《几何原本》希腊手抄本,其内容早于泰恩的修订本。
《几何原本》传人中国,首先应归功于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上海吴淞人。他在加强国防、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修改历法等方面都有相当的贡献,对引进西方数学和历法更是不遗余力。他认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之后,决定一起翻译西方科学著作。利玛窦主张先译天文历法书籍,以求得天子的赏识。但徐光启坚持按逻辑顺序,先译《几何原本》。他们于1606年完成前6卷的翻译,1607年在北京印刷发行。
徐光启和利玛窦《几何原本》中译本的一个伟大贡献在于确定了研究图形的这一学科中文名称为“几何”,并确定了几何学中一些基本术语的译名。“几何”的原文是“geometria”,徐光启和利玛窦在翻译时,取“geo”的音为“几何”,而“几何”二字中文原意又有“衡量大小”的意思。用“几何”译“geometria”,音义兼顾,确是神来之笔。几何学中最基本的一些术语,如点、线、直线、平行线、角、三角形和四边形等中文译名,都是这个译本定下来的。这些译名一直流传到今天,且东渡日本等国,影响深远。
徐光启要求全部译完《几何原本》,但利玛窦却认为应当适可而止。由于利玛窦的坚持,《几何原本》的后9卷的翻译推迟了200多年,才由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和英国人伟烈亚力合作完成。李善兰(1811~1882),字壬叔,号秋纫,浙江海宁人,自幼喜欢数学。1852年到上海后,李善兰与伟烈亚力相约,继续完成徐光启、利玛窦未完成的事业,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后9卷,并与1856年完成此项工作。至此,欧几里得的这一伟大著作第一次完整地引入中国,对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徐光启在评论《几何原本》时还说过:“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其大意是:读《几何原本》的好处在于能去掉浮夸之气,练就精思的习惯,会按一定的法则,培养巧妙的思考。所以全世界人人都要学习几何。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解析篇6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趣味的寓言。文章经过生动趣味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当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样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学校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教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很多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很多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欢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齐。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头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当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仅自我要明白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欢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我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简便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明白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此刻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景。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活力的过程。案例中,我应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欢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仅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教师不断地帮忙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欢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齐。”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我。教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进取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解析篇7
坐井观天的教育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程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作为一线老师,在教学中要挖掘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的源头——生活。在人教版第三本《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字教材为载体,使课堂教学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引导学生理解生活,学习生活,改造生活,给课堂带来生命和活力,使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说明。
坐井观天是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经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深刻的故事。有名人说,学习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孩子的兴趣,还有孩子的童真,不能唯一,标准的意思框定学生的思想。在案例中,我对教育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重视,重视童趣。
老师:同学们,青蛙听说井外的世界这么棒,想跳出井口看看。(提示课件:青蛙跳出井口。青蛙跳出井口后,会怎么样呢?
(生活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看绿草,有五颜六色的花。
生:看到学校里满是桂花,闻到了花香。
生:看到果园里挂着黄澄澄澄的梨、红苹果、丰收的景象!
生:到处游览,看美丽的风景,看拔地而起的大楼。
(正当我听到学生对生活的赞美时,一个学生忍不住叫他说话)
生:老师,我认为青蛙可能看不到这么美的景色。
老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看到路边的垃圾堆积如山,苍蝇的蚊子堆积如山,闻到刺鼻的臭味。
(一石引起千层浪,学生有各种意见)[整理]
生:看到人们在小河里倒垃圾,河上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出生:看到有很多砍伐树木的人,鸟儿不在家了。
生:看到青蛙捕获的伙伴很多,残忍地把同胞卖给酒店的酒店做饭。
出生: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奔跑,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垢窒息了。
生:我觉得外面的世界不像我们说的那么美。我想回到安全的井里。
(师灵机一动)
老师:我们可以用什么好方法挽留青蛙?让它安心愉快地和我们一起生活。
(学生想一会儿,想跳跃试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招牌,上面写着保护动物,每个人都有责任,告诉我们应该和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砍树,杀动物的人们报警,让警察抓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要弄脏动物家。
生:我们不仅要了解环境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棒!只要大家一起保护环境,保护家庭,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动物们就会幸福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反省案例。
我真的为学生的奇思妙想而振奋!我也很高兴没有错过这条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来框定学生的思考,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想象的馀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惜学生的发现,鼓励学生在快乐的状态下,使学生在简单的氛围中碰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师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辉煌,师生都能感受到生命力的涌动,让我们感受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辉煌。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与教育理论启发了我们: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思维、认知、感情、语言、语言的源泉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的,实际上最有魅力和渗透力,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活泼生动。
在这个案例中,我想让学生说青蛙跳出井口看到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理解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扩大思维。但是,一个学生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告诉他原因——环境污染。这个学生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关注。这块石头引起了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被破坏的各种场面。这就是生活给学生的。有人说,课堂应该是一次向未知方向前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想不到的通道和美丽的道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活力的过程。在案例中,我应对学生突如其来、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融合生成和预设,现场捕捉,智慧启发,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冲突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见解,学生之间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准备课程的预设思路,灵活应对,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结构,课程因生成而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有生活的地方有喜悦和宝物,产生灵感和热情。语文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寻找生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是实施语文教育的起点。只有理解生活,才能在生活冲突中点燃灵感的火花,理解生活,从生活的水中引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会产生灵感。
在案例中,只有当学生对生活有感觉时,他们才看不到这么美的景色。灵感。这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一切,竖起听众,开放心灵的关怀,感受生活,激发兴趣,培养爱生活的感情。在案例中,学生在讲话的过程中也会爆发出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意思维火花,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涌出,时刻让课堂充满疑点,闪烁亮点,呈现课堂精彩。
(3)回归生活,演绎精彩的教室。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生活在哪里,语言在哪里;生活充满了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在案例中,我把握了契机,提出了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好方法挽留青蛙呢?让它安心愉快地和我们一起生活。因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因此,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重视自然,重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人是自然界的妖精,如果人不能和自然界协调发展,人就会被自然界无情的报复毁灭自己。教师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进取自主探索,了解生活,学习生活,改造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课堂上平等对话可以调动学生结合生活学习语言,切实体现全体人员的参与、有效的参与,课堂因生活而精彩,生活是课堂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