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实录 >

杨氏之子课堂实录

青春笔迹分享 55634

青春笔迹 分享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杨氏之子课堂实录5篇,希望大家喜欢!

杨氏之子课堂实录篇1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学的,也是一篇文言文,知道是哪一篇课文吗?

生:《杨氏之子》

师: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上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看老师些课题。(写)齐读一遍。

生:杨氏之子

师:大声读一遍,

生:杨氏之子

师:读了课题,谁能说说课文写的是谁吗?

生:写的是杨家的儿子。

师: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杨氏之子他有什么样的才华。

师:想了解他。

生:我想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师:接着说。

生:我想知道杨氏的儿子发生了什么事。

师:对,课文写了他一件什么事,还有谁要说?

生:我想知道杨氏之子是谁?

师:想了解这个人物。

生:是跟什么人谈话。

师:看来同学们想了解的还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是我们第一词学文言文,同学们可以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书的时候,让老师听到你的声音,看到你的表情。

生:(继续读)

师:课文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字音读准没有。

生:(读全文)

师:有个生字,她读得真好,同学们齐读一遍。

生:yì

师:同学们读古文哪,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懂句子,这句话,有个人,叫什么?

生:孔君平

师:叫谁呀?这人叫什么?

生:孔君平

师:老师顺便介绍一下,孔君平,是孔子的第26代后人,他学识渊博,现在,你能读这句话吗?

生:(读)

师:对,全班一起读。

生:(齐读)

师:就读这一句,再读一遍。

生:再齐读

师:谁再来给我们读一遍?

生:(读全文)

师:读得不错,有一个字音,同学们听出来没有

生:wèi设果。

师:好,咱们一起读

生:为设果。

师:老师要表扬他,这个字音他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

生:儿yìng声答曰。

师:老师刚才听他读的时候,有两句话停顿不正确,谁会读?

生:孔君平yì

生: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师:同学们,这“曰”是什么意思?

生:说

师:这句话是谁在说?

生:孔君平

师:好,想想这句话该怎么读?谁会读?

生:孔指以示儿曰。

师:还是儿曰,谁说话?

生:孔指以示儿曰。

生:孔指以示/儿曰。

师:注意停顿,这样一读,句意就出来了,来,读好这句话。

生:读

师:看着屏幕,再读

生:再读

师:最后一句话有点长,谁会读?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禽指的是什么?

生:禽指的是孔雀。

师:指的应该是什么?

生:应该是动物。

师:概念有点大。

生:鸟类。

师:这是谁家的鸟?

生:孔君平。

师:非常好,注意停顿。

生:(读)

师:谁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次成功?

生:(看着屏幕读)

师:谁来读一遍?

生:(读一遍全文)

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像这样读,完整的读一遍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生:(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杨家的儿子九岁了,还非常聪明。

师:哪个词告诉你非常聪明?

生:甚聪慧。

师:甚聪慧,在这里,聪慧是什么意思?

生:聪明

师:这个慧字呢?在这里,它和huì字是通用的,那么,很聪明很聪明,哪个词说很聪明?

生:甚

师: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

生:很,特别

师:还可以换个词?

生:非常

师:同学们,那么,这个孩子到底怎样的甚聪慧呢?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注意读懂每句话,的意思,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通过一件怎样的事,写出了他的甚聪慧,开始,静静的读,注意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生:默读课文

师:(提示)实在有困难的,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讨论。

生继续读

师:意思读懂了吗?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他的甚聪慧?

生:(说出了大致内容)

师:他说得好不好?掌声送给她。联系注释,联系上文,她完整的读清楚了这个故事,课文,就是用这四句话,写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仔细品味其中的趣味,去了解人物的(?)

谁来读?谁来说第一句?

一生说第一句

师:哪个字是叫的意思?

生:呼

师:这里的yì是什么意思?

生:yì就是拜见

师:乃呢?

生:乃就是于是

师:你读懂了,同学们,读古文哪,要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出自己的体会,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好不好?

生读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举手?

生:(读第一句,读完简单说了这话的意思)

师:老师的要求,第一句,谁来读?

生:(读)

师:这是你的体会,谁再来读这句话?

生:(读)

师:读得不错,同学们,你想啊,孔君平兴冲冲的来拜见,可是,没见到人,心里多少有些?

生:有些遗憾。

师:有些扫兴,可他听说这家的孩子?

生:特别聪明

师:何不借此机会叫他出来?问一问,看一看,这时,叫的时候,心情又怎样?

生:叫的时候应该非常小心的去叫。

生:非常兴奋的去叫。

师:非常好,看样子,我们应该读出这种心情的变化来,对吗?再读读

生:(齐读)

生:(一人读)

师:轻声的读,谁来读这句话?谁会读?

生:(读)

师:乃呼儿出,读出它的味道来。

生:(读)

师:这是急切的,读出来了。

生:(读)

师:你们班谁读书读得最好?

班长读

师:乃——呼儿出

班长再读

师:心情读出来了,你们读了吗?

(生一起读)

师:第二句读懂了吗?谁来说说?为设果,果有杨梅。谁来说?

生:(说意思)

师:谁为谁设果?

生: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

师:非常好,咱们完整的一起说一说,谁为谁设果?

生: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

师:如此细腻的情节,如此丰富的内容,作者只用了几个字,再读。

生:为设果,果有杨梅。

师:同学们,杨氏之子如此热情款待,孔君平说了一句话,哪一句话?读

生:此是君家果?

师:同学们读懂了吗?此和君是什么意思?

生:此是这个。

师: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生:指的是杨梅/

师:君呢?

生:君是你。

师:君是你还是您?

生:您

师:为什么是您呢?

生:因为——

师:意思读懂了吗?完整的说一说

生:(完整的说)

师:读懂了吗?同学们,孔君平说这句话,有什么用意 啊?这杨梅是你们家的水果?有什么用意?读明白了吗?

生:因为杨梅的杨同杨氏子的杨。

师:都同一个杨字,还有吗?接着说?这杨梅是你们家的水果?都有一个杨字,这杨梅成了什么?谁会说?

生:应该是杨家的水果。

师:这杨梅成了杨家的水果,都是杨,这杨梅和杨氏怎样?读懂了吗?

生:(说)

生:(说)

师:应该说杨梅也成了杨家的宝贝,那杨氏子和杨梅呢?

生:一样的,也是杨家的宝贝。

师:也是杨家的宝贝,他们俩是什么?

生:同一个姓。

师:他们是兄弟,读懂了吗?看来这句话,孔先生和杨氏子?

生:应该是捉弄。

师:应该是跟他开了一个?

生:玩笑。

师:读懂了吗?你们自己再读读,看看孔君平是如何跟杨氏子开这个玩笑的。

生读

师:谁来?读孔先生和他开玩笑,怎么读?你来试试好吗?

生:(试读)

师:此是君家果?用杨梅来开玩笑。

生:(读)

师:君子用得好,他才几岁?孔先生称他为什么?成他为君。

生:——

师:逗他玩是吧?

生:(读)

师:此是君家果?谁再来读?

生:(读)

师:君家果,(范读)用什么开玩笑?还可以读?

生:(读)

师:此——是君家果?你来读

生:(读)

孔先生如此妙问,九对小儿如何作答?

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儿应声答曰?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儿应生答曰: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儿应声答曰: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同学们,从他的回答中,你们明白了,这个孩子聪明吧?你们体会到了他的甚聪慧了吗?谁来说?谁体会到了?

生:(读)

师:你怎么体会到他的甚聪慧?

生:(简单说)

师:谁会说?他的回答怎么聪明啊?

生:(说)

师:联系上句,会说吗?

生:(孔君平——)

师:用自己的话说

生:(说)

师:你用杨梅逗我?

生:我就用孔雀逗你

师:用别人的话来回应别人,这一招叫什么?

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以牙还牙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将计就计。

师:将计就计,这小孩聪不聪明?答得多妙啊!还从哪些话,你们也可以感受道这个孩子的聪明?

(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我觉得应该还有儿应声答曰,就是马上给他答而不是思考一会。

师:他的话音一落,这孩子就立刻答出来了,怎么答?

生:不假思索。

师:脱口而出,而应声答曰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儿应声答曰——

生:(再读)

师:竟然用孔雀这么一种说法来回应他,为什么这孩子还要说没有听说孔雀是夫子家禽呢?读懂了吗?

生:(说)

师:还有吗?

生:(听不清)

师:把这个玩笑给划清了,这个词用得多妙啊!咱在一起在下面读一读,演一演,好吗?一个扮演杨氏子,一个扮演孔君平。

——

师:好,这个孩子非常的聪慧,反应又是如此之快,让我们体会到他的甚聪慧,你们能把这有趣的故事背下来吗?能背的背,一起试一下,

生:(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课外大家可以看一部书《世说新语》。《杨氏之子》就选自这部书。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杨氏之子课堂实录篇2

一、故事引入

1、出示罗斯福的故事,默读:

(故事1: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

师:孩子们,昨天我们聊到了一个话题语言的艺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语言艺术的故事,请大家看看。

生:(默读故事)

师:看懂了吗?一个小小的问题,罗斯福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告诉朋友了吗?

生:罗斯福没有告诉他的朋友。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罗斯福说:我也会保密,说明罗斯福没有告诉朋友。

师:对,你读懂了这个故事。罗斯福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的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这里就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刚才大家读的故事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读一篇古文,齐读课题──

2、引入课题,解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讲了杨氏的孩子的故事。

师: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生: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范读:

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哪我们就先来读读吧,把每一个字音读正确。

2、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师: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

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检查字音:

师:读得很不错!

三、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课文:

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先试一试。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师:我们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通过看注释理解了甚、诣等字的意思。

理解为设果需要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师: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讲的是?

生1:这句话的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小孩才九岁,非常聪明。

师:你说的非常是原文中哪个字的意思?

生:是甚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了课文下方的注释。

师:很好,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注释,你很会学习。

师:大家来读读第二句。

全班朗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谁来说说这句的意思。

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为设果,果有杨梅。谁为谁设果?

生: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

师:对,孔君平是客人。你采用的方法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有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师:通过刚才探讨的两种方法,我想最后两句话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问题,请大家读最后两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你们认为文中的家禽和现在我们所说的家禽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

生:现在说的家禽是指鸡鸭这些动物,而古文中的家禽是?

师:我来帮助你,古文中禽的意思是鸟,哪家禽就是──

生:家里的鸟。

师:对。这句话中的夫子指对读书人的尊称,相当于您,现在谁来完整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孔君平指着水果对杨家小儿说,

师:孔君平到底是指着什么水果对杨家小儿说?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家小儿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小儿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很好。

4、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我想你一定能把这个故事通畅地讲出来,谁来试试?

生: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掌声)

师:非常棒!

5、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师: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

生:齐读课文(读出了停顿)。

四、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

1、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师: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你再细细地读,静静的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大家就大屏幕上的话题一边读一边思考,可以在书上作批注,现在开始。

2、品读句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独立学习思考,并做好批注。

4、四人小组交流:

师:刚才我巡视了一圈,看到可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样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体会。

5、全班交流:

重点点拨: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

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

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哪孔雀就是你家的鸟罗!

师:我们来分享大家的读书体会,谁来?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回答的妙在于他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为什么他要说孔雀呢?

生:因为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生:我认为孔君平是在讽刺杨家小儿,你姓杨,杨梅就是你家的水果。

师:大家认为讽刺的说法恰当吗?讽刺是用在对立的双方。

生:我觉得孔君平在这里不是讽刺,因为他们之间并没有矛盾,我觉得是孔君平在考考杨家小儿是不是传说的那么聪明。

师:这样说有道理。

生: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

师:体会得真好!杨家小儿的意思是说,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

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鸟。

师:还可以说──

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的回答很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生掌声)

5、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

师: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呢?

生:这孩子真聪明。

生:孔君平无言以对。

生:孔君平会暗自佩服。

6、揭示中心词聪惠:

师: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聪惠。

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

生:智慧。

师: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7、小结:

师:(总结)正如那位同学说的那样,这杨家小儿真是不简单啊,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五、熟读成诵

1、孩子们的体会很深刻,如果现在朗读课文,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请一个同学读。

2、师: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

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3、全班背诵。

六、拓展

1、给你家小区花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师: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例子还有很多,就拿身边的事来说吧,几年前像禁止践踏草坪!这样生硬的,带着指令性的提示语随处可见,但是,现在,你走进公园,你会发觉,这样的语言少了,同样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你能试着来改一改这个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生: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

师:充满关怀!

生:草儿青青,何忍踏之!

生: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

师:多么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

2、生活中体现艺术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分享收集的资料:

师:孩子们还收集了许多这样的语言,我们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待会把你们小组里最能打动人的语言大家分享。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生:我收集了一条贴在车上的标语别吻我,我怕羞。

师:这个羞字一语双关啦!

生:另一个意思是我怕修。

生:还有的说:我不是碰碰车。

(笑、掌声)

师:大家为什么要笑,因为它幽默,这幽默的背后却在善意地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生:

3、总结:

师: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下课,谢谢孩子们!

生:谢谢老师!

杨氏之子课堂实录篇3

一、 课前谈话师生互动

师:五(1)班的同学非常棒希望在这节课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很特别的文章——《杨氏之子》(师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8页,齐读课题,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生311:就是姓杨人家的一个孩子。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121:“氏”就是姓氏,是姓杨人家的孩子。

师:你们理解得非常正确。“杨氏”在古代文言文中有两个解释。第一,在古时“氏”特指女性,女的地位低下,嫁给姓马的就叫马氏,嫁给姓牛的就叫牛氏……第二种解释特指这户人家姓杨。

师:“之”是什么意思?

生齐答:是“的”的意思。

师要求学生在书上记下来。

师:“杨氏之子”就是讲姓杨人家孩子的事。

三、初读课文,读通全文。

时间:8:15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

生默读并思考。

师:谁来说说课文有什么特点?

生252:课文中的一个字代表一个词。

师:每个字都有它的含义。

生411: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语言,这语言非常简练,一个字可以有很多种意思。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很精彩,掌声鼓励!(板书:文言文)

师:文言文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老师昨晚数了一下,整篇文章只有55个字,加上标点15个,不上100个字就成了一篇文章,太简练了,但学法和现代文不同。

师:请同学们第二次默读课文,看看读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在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待会儿举手回答。

生默读课文约两分钟。

交流反馈:

生261:“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你是句子的意思不明白。

生121:文中第一次称“孔君平”,而第二次却称“君”,这是为什么?

师:这是在字词上纠缠不清。

生231:孔君平是谁?

师:这是内容上的疑问。

生411:孔君平后面的那个字怎么读?

师:你是读音不清楚。

生152:父亲不在,为什么叫儿子出来?

师:你也是内容上不理解。

师小结:刚才几位同学的疑问有读音不明确;字词不理解。

时间:8:20

师出示课件:孔君平诣(yì)其父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yuē)

师:“诣”应读yì,请把音注在课本上。“为”是什么意思,请看图,什么叫“设果”?

生322:招待客人,摆上水果。

师:谁为谁设果?

生261:这个孩子为孔君平端上水果。

师:所以“为”在这里读weì,请注上音。

师板书:“曰”,问:这个字和哪个字太像了?

生齐答:日。

师:没差别呀?

生齐答:有!

生221:我打个比喻。“曰”太胖了,“日”太“瘦”了。

师:“日”像老师的身材,又细又长,这两个字笔画数一样,但样子不同。

师先板书“口”,然后在“口”中添一横。

师:这一横像舌头,舌头在说话就念“曰”,还有一种代表说话呼出的气。

生齐读课件上出示的三句话。

师:你们还有一些困难没说到。

生齐答:节奏停顿和现代文不一样。

师:现在听老师读课文,请同学们在停顿的地方用斜线标出。

师范读,生边听边做标记。

时间:8:25

师出示课件(有停顿标记的课文),让学生和自己所做的标记进行比较并更正。

生齐读课文。

四、指导学法,读懂课文

师:能顺当地读,够了吗?

生齐答:不够,意思还不懂。

师:可以怎么理解?有什么方法吗?

生231:首先要理解每个字的意思,看看这个字在文中的意思。还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师边做小结边板书( 看注释 联系上下文)

师:给你们三分钟时间,用上这些方法读懂文章。

时间:8:30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师:利用自学方法基本上读懂了吗?

生:读懂了。

师:真的读懂了吗?

生高声齐答:真的读懂了!

师:这篇文言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31说通篇文言文的意思。

师:文章会读,也知道了讲一件什么事,这就学完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文章讲杨氏子有什么特点?用书上一个词来说说。

生齐答:聪慧。

师:甚聪慧放在文章的开头起来什么作用?

生212:为行文作铺垫。

师:请一位同学来当孔君平?谁来乎?(无人举手)那肖老师来当孔君平,谁来和我配合当杨氏子?

时间:8:35

师生表演:

师:我乃孔老夫子也,杨氏子在否?

生212:低声——在。

师:杨氏子甚聪慧呀!你说在,我为什么还说不对?见父不在,叫儿子出来,可见关系不一般,两家很亲密。

第二次表演

师:杨氏子在否?

生:在也。

师表扬学生会用文言文回答了。

生212:在,在也,我来了!

五、品读文章,领悟语言艺术。

师:除此之外,还有谁?

生:孔君平(板书)

时间:8:40

师:用直白的方式读,直白就是去掉旁白地读。

生读:一二两组读“此是君家果”,三四组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杨氏子与孔君平的对话妙在何处?

生412:孔君平逗杨氏子的。杨梅姓杨,你也姓杨,你们就是一家人。

师:这是长辈对晚辈开玩笑,是在逗趣,现在请你们读出逗趣的语气。

生齐读:“此是君家果”

师:杨氏子如何回答,回答妙在哪里?

生221:孔雀姓孔,孔君平姓孔,他们是一家。

师出示课件:

因为杨梅是杨家的果子,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你认为杨梅是杨家的果子,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谁能填,谁就读懂了。

师依次指名回答,体会语言的精妙。

师:你还能用上其他的关联词吗?

生342:“之所以……是因为……”

生152:“既然……就……”

师:杨氏之子是怎样回答的?

生齐答:“应声”

师:从“应声”你发现了什么?

生311:杨氏子反应快。

师:说明杨氏子聪慧。(板书:反应快)

师:老师认为杨氏子的回答可以去掉两个字。

生:“未闻”

师:为什么文中要用上“未闻”这两个字?

生461:因为杨氏子是晚辈,要尊敬长辈。

生341:长辈逗晚辈,但晚辈不能逗长辈。

师:请试读杨氏子的原话。

生齐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看看这两句话读起来语气有说明不同?

生121:加上“未闻”语气比较柔和。

师:这是他的什么特点?除了反应快,还看出他什么?(师板书:有礼貌)

师:既然他的语言这么精妙,请再读读他们的对话。

生齐读对话。

六、拓展延伸,想象表达。

师:在正常的情况下,听了杨氏子的回答之后,孔君平还会说些什么呢?

生221:妙!妙!妙!杨氏子甚乃聪慧!

生231:妙哉,妙哉!

生121:真乃妙语!

生152:后生可畏!

师总结。

杨氏之子课堂实录篇4

课前热身

师:同学们做好课前准备了吗?

生:做好了。

师:看着老师,对!就是这种状态。初次见面,老师先自我介绍下。我姓干,干干净净的干,大家可以叫我——

生:干老师

师:我来自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像厦门一样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那儿山美、水美,人更美,到我的家乡去看一看。(课件展示大连风光)

这就是我的家乡——大连,一座年轻又充满活力的城市。老师诚挚地邀请同学们与在座的各位老师有机会到大连走走看看,看看北方的海,尝尝当地的海鲜,听听早已风靡网络的大连话,感受一下大连人所独有的热情。干老师啊,这是第一次到厦门来,非常期待能与梧村小学的五五班的同学们同台学习。在这之前就了解到咱们班的孩子擅长积累古诗名句,让我来见识一下,可以吗?

生:可以

师:我说上句,你们来接下句:言必行——

生:行必果

师:与朋友交——————————

生:言而有信

师:读书破万卷——

生:下笔如有神

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师:真不错!我们再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句子,老师想见识一下你们的朗读水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齐——

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最后一字读“y?”,当“了”的意思。这句话是说,温习旧的知识就能从中有新的发现,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再读这句话,子曰:——齐

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可以做大家的老师。其实平时呀,我们也积累不少这样的句子,你们能说上几句吗?说说看,你来!

生1:我在我们学校走廊里看到了:微笑是最美的。

师:哦,其他同学看到的是一样的吗?我们平常见到过类似这样的语言吗?像日积月累中学过的,你想说?

生2:我在学校的墙上看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师:真好,还有吗?你说,孩子!

生3:我在书上看到的,一日不读书,百日荒芜。

师:真不错,还有吗?你说!读万卷书,不如阅人无数

生4:……

一、谈话导入

师:刚才我们交流的这些语言都叫文言,用文言写出的文章才叫——

生:文言文

师:今天这节课啊,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我们准备上课。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我们学习的`文言文,题目是——

生:《杨氏之子》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手伸出来!齐读课题!

生:《杨氏之子》

师:什么意思?男孩子说!

生5:在古代的时候,有个姓杨的是姓杨的一户人家的儿子

师:真好!这个“子”在文章中可以当“儿子”,不仅可以当儿子,还可以当女儿。老师是姓干人家的女儿,你们称呼我干氏之子,也可以说是干氏之女,你们能不能介绍自己啊?说说看!

生6:我是许氏之子

师:你来说

生7:我是邓氏之女

师:真聪明,你说

生8:我是刘氏之子

初读感知

检测预习情况:

师:恩,孺子可教也。课文预习了吗?那我们来检测预习?

生:可以

师:这是本节课要求会读的生字,会读吗?

生:会!

师:一起来!(课件出示生字:梁国、聪惠、诣、乃、曰、禽)

生齐读生字

师:节奏再快点,会更好。齐——

生再齐读生字

师:这是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先读读看

生自由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喜欢齐读,既然喜欢齐读,那就把声音放开,大大方方地读。“梁国”齐!

生齐读

师:会读了,会写吗?

生:会

师:都会吗?同学们再想一想,用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写好了吗?我们来检测!翻到12页的背面,注意听,老师连读三个词,听清楚了再动笔写:梁国、聪惠、禽

生写词语

师:写好了吗?

生:写好了

师:对照大屏幕,自己来批改,全对的举手。挺好的,来,你哪个字写错了

生9:“禽”字写错了

师:哪错了?

生9:我把“禽”字人下面的点漏掉了。

师:那现在记住了吗?有没有同学把聪“惠”写成了智慧的“慧”?老师要告诉你们,其实古时候这两个字是通用的,都当聪明讲,而现在的意思多了,像仁爱、智慧、善良都可以。但在听写本课生字的时候,希望同学们还要尊重文本,了解了吗?

生:了解了

(二)朗读课文

师:错的同学在错字旁边再工工整整地写一个,全对的同学选择一个你认为难写的生字再写一遍。写好了吗?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老师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课件出示课文)

生自由读文

师:谁第一个来试试,男孩子来!

生10: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字音上有问题吗?没有,请坐!谁还想读?男孩子来读,从题目开始!

生11:《杨氏之子》……

师:读是读得很准确,如果把声音放出来,更好些。看来课前预习挺充分的,文章中出现的两个多音字都读准了,一个是“为设果”,那我要考考你们,知道为什么读“wèi”吗?谁知道?你来说。

生12:应该是这样的,杨氏的儿子招待客人。

师:“为”在这里表示的是“给,替”的意思,为设果的意思是,给客人摆上水果,把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写在字单上。我们在读多音字时,是根据它的意思来练习它的读音的,现在来读两遍。

生读

师:再读一遍

师: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你们读准了吗?是“应yìng”声答曰,知道为什么读yìng吗?怎么样回答,就是刚问完问题就能马上回答,这就叫——

生:应声答曰

师:对啊,这就是根据它的意思来辨析它的读音,一起再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我们在读古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还要读出重音,读出停顿,这样才能读出味道,老师来试试,行吗?请听老师读。(老师示范读)自己读读,在哪停顿好?

生自由练习读

(课件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对照大屏幕,看看你的停顿是否合适?再一起读读,体会体会。

生对照大屏幕练习朗读

师:看出来了,咱们班的同学们特别喜欢齐读,呆会儿,老师还会给你们机会大大方方地大胆齐读,那么现在,谁想读读这篇课文啊?男孩子,你来试试

生13:有感情地读

师:读得挺好的,老师听出来,你们都特别努力,如果重音啊,停顿啊,再鲜明一些,这味道就更足了,比如说这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生练习读此句

师:就是这种味道,谁还想读读?来,你来试试

生14: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三、精读品味

师:读得好,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遍,现在我们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其实理解古文和理解诗句的方法是一样的,那你们平时怎么理解诗句的呀?你有什么方法?

生15:我是借助图片、注释来理解

师:你还有好方法吗?你来

生16:我是每字每句地理解

师:那遇到不理解的字怎么办?

生17:我就查字典

师:对啊!这又是一种好方法,我们可以查阅资料和工具书,你还有什么好方法?

生18:其实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师:老师觉得用上这些方法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自己先读读说说(课件出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生读文

师:老师发现有些词挺难理解的,但注释当中又没有。来,我们来请学习小帮手来帮忙,有了它的帮助,看看能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课件出示难理解的词的意思)

同学们自己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有困难的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解决不了的,一会儿大家一起来看看。

生四人为一小组交流研讨,理解意思

师:好,同学们交流到这,还有哪些是小组没解决的?都理解了?谁能把这篇文章的意思从头到尾地来讲讲,来,男孩子来讲,其余同学用心听,有疑义呆会儿指出或纠正。

生19:梁国姓杨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到他们家,刚好父亲不在,儿子出来接应。儿给孔君平摆放了水果,果里面有杨梅。孔君平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果吗?”他儿子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禽。”

师:有疑义吗?你来

生20:杨氏子应该指的是他们家的孩子

师:对,很正确,还有疑义吗?还有哪些听出来了?你来

生2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这里是指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子说:“此是君家果。”

师:直接说出来就可以了,那么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是什么意思啊?你说,把这句话完整地说出来。

生22:就是孔君平指着杨梅问那孩子

师:是问吗?注意标点

生22:是说

师:那示什么意思?

生22:是告诉他

师:是吗?请你看看注释

生22:给他看,说:“杨梅跟你同一个姓,这是你家的果子吗?”

师:同学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了吗?就是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且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自己练习说说这句话。

生练习说

师:会说了吗?

生:会

师:那象刚才这样,来这篇古文从头至尾来说一说,赶紧说吧

生练习说

师:好,先说到这,老师刚才发现有个男孩子特别善于倾听,老师漏掉的东西他发现了。请你讲给大家听听

生23:这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里的禽字应该是鸟的意思

师:对啊,学习小帮手当中告诉你们了,那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生23:我可没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

师:是您家的鸟。同学们听清楚了吗?那到现在为止,这篇古文的意思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那我们试着来对读,那何为对读呢?就是老师读白话文,你们来读文言文。这对读啊,可不是简单地读出声音就行了,咱们试试,注意力要集中啊。梁国有个姓杨人家的儿子九岁,特别聪明。

生: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师:特别聪明。

生:甚聪惠

师:孔君平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就把他的儿子叫了出来。

生: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杨氏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生:为设果,果有杨梅。

师: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子看,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子看,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这才读出味道来了,请再读这句话,注意老师语气语调的变化。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子看,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杨氏子随声回答道:“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挺好的,初次合作就如此默契。话说啊这孔君平到杨氏子家去拜访他的父亲,可未曾想他父亲不在,于是啊,就把他儿子叫出来了,杨氏子为孔君平端上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看看杨梅,再看看眼前这杨氏小儿,眼珠一转,他在想些什么呢?所以他才对杨氏子说:“这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果子。”想想看,他想些什么呢?你说

生24:为什么摆放了杨梅?

师:是吗?孔君平想他怎么把杨梅端上来了?来,你说。

生25:他应该会想区区一个小孩子不可能那么聪明呢,今天刚刚好有个机会,所以我要考考他。

师:他怎么问倒他?你问问。

生25:就是指着杨梅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师:他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呢?你说

生26:杨梅杨梅,杨梅第一字开头是杨,杨氏子开头也是杨,所以孔君平专找这机会来考杨氏子。(师板书)

师:你一下子就猜透了孔君平的心思,但是能转换成孔君平的心理活动来说吗?孔君平心想,接着说。

生26:孔君平心想,今天正好有杨梅和姓杨的一个人

师:杨梅的第一字是杨,杨氏子第一个字也是杨。都说你杨氏子聪明,我何不以姓氏做文章来考考你啊。那杨氏子听了孔君平的话,他也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所以他才对孔君平说:“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你来说。

生27:他回答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孔君平姓孔,孔雀有孔字。

师:想一想,杨氏子心里怎么说的?

生28:他心想,孔君平居然用这考我,他是考不倒我的,我也这样回答他吧。

师:真是一种机智又聪慧的回答!请坐。你还想说,你说。他心里会想什么?

生29:你说我和杨梅都有同一个字,那你名字的开头和孔雀开头不是一样的字吗?

师:真聪慧,这孔君平和孔雀都有孔字,既然先生你这样考我,那我就有同样的方法来回答你。那我还有疑问,为何杨氏子不干脆直接说:“孔雀是你家的鸟?”而要加上“未闻”二字来说:“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谁体会到了这其中的奥妙?这问题有点难度哦,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研讨研讨。

生交流研讨,教师随机点拨。

师:你来说

生30:就是杨氏子虽然心里不服气,可是如果直接这么回答的话,就会觉得太直接了,这样说委婉一点。

师:这样的回答更委婉。恩,还有想法,女孩说/

生31:可能是出于对孔君平的尊敬才这么说

师:的确如此。这杨氏子既机智地回答了孔君平的话,又对长辈不失委婉敬重之意,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儿应声答曰,齐

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再读一次,儿应声答曰,齐

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若来者非孔君平,而是李君平,这会怎样回答呢?你说

生32:未闻李子是你家的果。

师:非常好,还能说的更有礼貌些,你想说?

生33: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

师:若来者是梅君平呢?你想说?

生34: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

师:这就是应声答曰,若来者是黄君平呢?谁能应声答曰。

生35:未闻黄桃是夫子家果。

师:聪慧,还有

生36:未闻黄鹂是夫子家禽。

师:对啊。还可以是——

生37:未闻黄河是夫子家河。

师:非常好

生38:未闻黄花菜是夫子家菜。

师:同学们都笑了,是不是在机智诙谐当中既回答了问题,又不失委婉敬重。刚才我们体会到了语言的精妙,再把这篇小古文读一读,就更能读出其中的滋味了,读一读。

生自由感情朗读古文

师:其实古文啊,在古时候是没有标点的,没有标点的《杨氏之子》,谁敢尝试?(课件出示不带标点的古文)女孩子,你来

生39:《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

师:女孩子,这篇古文读得味道有点不对了

生40:《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

师:古文在以前不仅是没有标点的,排版和现在还不太一样,从哪边读?(课件出示与现在排版不同的古文)

生:从右边往左边读

师:来,女孩子

生41:《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

师:读得真好,让我们穿越到古代,打开最原版的《世说新语》,想一想古人读书时,抑扬顿挫,放声吟诵的情景,一起来这篇《杨氏之子》齐

生:《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

师:能熟读成诵吗?试一试啊,我们一起再来一遍,《杨氏之子》齐

生:《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

师:真了不起,喜欢这篇小古文吗?

生:喜欢!

师:它出自于?

生:《世说新语》

四、布置作业

师:作者是南朝的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咏雪》,还有许多像杨氏子这样聪慧的孩子,比如让梨的孔融。这些孩子长大以后都成了当地社会的上流人士,《世说新语》就是记载这些上流人士言谈趣事的小说,这样的小故事有两千多个,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里面有原文,有注释,还有译文,老师相信你们能读懂它们,也会喜欢它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

杨氏之子

杨氏子————————孔君平

杨梅————————孔雀

杨氏之子课堂实录篇5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今天我们一起学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叫什么来着?

生:(齐声)杨氏之子。

师:好,看于老师写。

(师板书:杨氏之子)

师:同学们肯定有备而来,那咱们就来交流学习的心得、学习的体会,怎么样?

生:好。

师:先告诉老师,你在自学的时候,这篇文章出自哪本书?这本书是谁写的?这个问题明白的请举手。

生:这篇文章出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南朝的刘义庆。

师:多清楚啊!收获不少。读一篇文章,我们一定要关注它的作者,这点非常重要。刘义庆是江苏徐州人,是我的老乡啊!我在学习的时候,不但记住了作者,记住了这本书的名字,而且我还进一步研究,既然这个杨氏之子那么聪明,那么厉害,那他到底叫什么名字呢?于是我翻了好多资料,请教了好多专家,终于知道这个小孩叫杨修。

(师板书:杨修)

师:但是,不是三国时候的杨修,(全场笑)是南朝人杨修,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后来非常得有成就。这是我在学习的时候弄懂的一个问题,比你们多得了吧?比你们收获是不是多一点?

生:是。

师:我是怎么知道这一点的?通过看资料,通过请教别人,于是我比你多了点儿收获。下面,咱们交流第二个问题。

(师板书:诣)

师:咱们交流对这个字的学习,它读什么?

生:诣(yì)。

师:噢,都认识。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诣(yì)。

师:这个字在哪句话里面?找出来。

生:在“孔君平诣其父”里面。

师:整句话读完。

生: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对了,在这句话里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孔君平诣其父……

(众生朗读)

师:好的。你在自学的时候,把它的意思弄明白了吗?它是什么意思?

生:“诣”是拜见的意思。

师:“诣”是拜见的意思,还有补充的吗?

生:“诣”在古代一般指下级对上级的参见。

师:你是在哪里得到这个解释的?

生:嗯……书中。

师:书中,哪本书?

生:我看的课外书。

师:课外书。你已经很了不起了,来,握握手!

(师生握手)

师:你看,这就叫会学习。虽然他说地不是那么的准确,但是我在备课的时候,自己查阅了一些资料,我就比你们多了一点收获。这个“诣”不是一般的“拜见”,而是指拜见长辈、拜见他尊敬的人。这位同学说的下级拜见上级叫“诣”,也有这个意思。看看,我们俩的收获是不是比你们大呀?就要这样学习。好,我们继续交流。这篇课文里有一个词,非常关键的一个词……

(师板书:聪慧)

师: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读读……

生:(齐读)聪慧。

师:“聪慧”的“慧”,什么意思?

生:这个“慧”是智慧的意思。

师:不错。古代这个“慧”字和“智慧”的“慧”通用。但是,我又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个“慧”有八种解释。第一个是仁爱,第二个是好处,第三个是善,第四是理……一共八个解释,最后一个就是聪慧。看来,我的收获又比你们多了点,是不是的?

生:是的。

师:这里的聪慧是指杨修聪明过人。我在备课的时候,有别的老师听到我读课文说:“于老师,最后一句读得不对。”我不知道你们预习的时候最后一句话是怎么读的?你们觉得该怎么读?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他跟我读得不一样。我开始是这样读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我把“家禽”连在一块儿读了。那你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分开来读?

生:因为古代的禽是指鸟,夫子家是说您家的鸟。

师:噢,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那我连起来读有什么不对吗?

生:家禽挺起来就像是现在家里的牲畜。

师:不是牲畜。

生:家里养的牲口。

师:不是牲口。那是骡子、马、牛,我们现在说的“家禽”是指什么?

生:家禽现在通常指的是鸡、鸭、牛、猪等。

师:是指鸡、鸭、鹅等,牛、羊那是牲畜。明白?

生:明白。

师:看来你们的预习比我好,这句话读得比我好。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儿应声答曰……

生:(齐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棒极了。这点我是跟你们学的,你看我读得对不对?(师朗读该句)行吗?

生:行。

师:看来交流非常必要。通过预习,通过自学,这篇古文的意思读懂了没有?

生:懂了。

师:懂了,这么自信?那好办,我念一句古文,你们用白话文解释一遍,行不行?

生:行。

师:好,听好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生: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他家的儿子九岁,十分聪明。

师:不用增减一个字,这就叫会说话,果然第一句话的意思弄明白了,再往下听。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生:有一天,孔君平拜见他的父亲,可是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他就叫出了这个孩子。

师:嗯,就把杨修给叫出来了。说得多好啊,预习得不错。我们接着来,为设果,果有杨梅。

生:为他摆设水果……

师:谁摆水果?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摆设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师:不错,再往下听。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师:不错,有一点没讲出来,谁来补充?孔指以示儿……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小孩看。

师:听见没有?孔君平指着杨梅这个水果给这小孩看,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啊!明白啦?“示”就是让他看。你再说一遍,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给……

师:给谁看?给杨修看,说……

生:说……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师:你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胆怯,一个男子汉怎么这样呢?同是一个班的学生,差距怎么那么大呢?站起来,大声说。我说原文,你来用白话文解释。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修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师:有进步,但是不大,但是说得很好 ,但是我很满意。好,再往下听,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那个小孩听了立刻回答说:“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果然学得好啊!既然意思弄明白了,咱们交流交流朗读。于老师读了好几遍,都能背下来了,你们自学的时候读了几遍?

生:有十几遍。

师:肯定会背。是不是的?有备而来的同学一定会背。我先背还是你先背啊?你们先背?好,你先来!

(生一背诵全文)

师:掌声送给她,棒极了!(生鼓掌)如果每一次上课都预习地那么好,老师就“下岗”了。(全场笑)还有谁来背?

(生二背诵全文)

师:掌声也送给他。(生鼓掌)这位同学,请你说说你们班还有谁朗读比你棒,你来推荐一个。

生:叶与杨(音)。

师:哪一位?请站起来。(该生起立)有同学推荐你,说你的朗读很棒,现在请你把这篇文章背一遍。

(生三背诵全文)

师:果然声音洪亮,字字铿锵有力,掌声送给他。(生鼓掌)读文言文虽然要注意停顿,但是声断,气不断,下面想不想挺于老师背诵啊?

生:想。

师:看我的表情,看我的动作。表情表情是表达情感的,表达意思的,还要注意我的动作。

(师走到黑板前,面向全体学生,朗诵课文)

师:《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手势:数字九),甚聪慧(手竖大拇指),孔君平诣其父(双手作揖),父不在(摇手),乃呼儿出。为设果(手指桌面),果有杨梅。(师沿着桌子来回踱步,目光注视桌面,并指着桌面)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作抬头回答状)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全场鼓掌)

师:我说得对不对?表情和动作能帮助你理解。像于老师这样练一遍,好不好?每个人单独练习。大家放开练,活泼一点,全体起立,我给大家起个头——《杨氏之子》,开始……

(众生朗读,并模仿老师动作)

(读毕,全场掌声)

师:你看,加进了动作有意思吗?请坐下,学语文很有意思的,不要那么拘谨。现在,你觉得你自学时候练的朗读和于老师备课时候练的朗读有什么不同吗?有不同吧!是不是老师读得比你们稍微好一点?

生:对。

师:那么有没有人想要和我比试比试的?大胆地举手,走到前面来。有谁?刚才这位男同学,来……

(生走上讲台)

师:是你背诵,我做动作呢,还是我背,你做动作?咱们一起做动作?

生:好的。

(生朗诵课文,辅以手势)

师:还有同学吗?你想来?

生:是的。

师:好的,我就喜欢毛遂自荐的。

(生上台)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陈则序(音)。

师:好,陈则序,你做动作还是我做动作?

生:石头、剪子、布?

(全场笑)

师:什么意思?

(全场大笑)

师:你做动作还是我做动作?

生:我做吧。

师:好,来!我扮演杨修。

(生朗诵课文)

(全场鼓掌)

师:请回座位。(生就座)语气很好,就是脸上没有戏。小朋友,如果你学唱京戏,脸上就有戏了。(生笑)好,继续交流。我在备课的时候读到这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手指板书:聪慧)读到这个词的时候,我脑海里跳出一个问题。请大家猜一猜这是个什么问题?

生:杨修,他怎么聪明?

师:聪明在哪里?咱们握握手,我们的问题相同。

(师与生握手)

师:这个杨修聪明在哪里啊?怎么能看出他聪明呢?最后,我在课文中找到了答案。你们找到了吗?交流一下。

生:因为孔君平说杨修他们家姓杨,所以那个杨梅是他们家的果子。而杨修又以孔君平姓孔,继而说孔雀是他家的鸟。

师:通过这件事说明杨修非常地聪明,是不是?

生:是的。

师:非常好!再说细一点,同学们看,这个“聪”字,什么偏旁?耳朵旁。会听、有口有心叫“聪”。先从耳朵说起吧!这个杨修,他的耳朵怎么样啊?

生:他的耳朵很灵,能听出孔君平这句话里面的隐含意。

师:嗯,叫会听,他能听出孔君平的话中之意。那么,孔君平的话中话是什么?

生:他说杨梅是杨氏的果子。

师:孔君平的心里会怎么想?

生:杨梅的第一个字也是“杨”。

师:好的。(板书:杨梅)你看,孔君平是拿着杨修的什么开玩笑?

生:姓。

师:对了,他拿着杨修的姓开玩笑。孔君平想:“杨梅,杨修,杨修,杨梅,我何不逗他一逗啊!看看他是真聪明还是假聪明。”聪明的人都会听,聪明的人耳朵都灵,你们也要会听。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他的聪明表现在哪里?

生:杨修也根据孔君平的姓,提出了:“没听说孔雀是孔家的鸟。”

师:好嘛,你拿着我的姓开玩笑,我也拿着你的姓开玩笑。孔君平姓名孔,杨修就想到了什么鸟啊?

(师板书:孔君平 孔雀)

生:孔雀。

师:你看,他的脑子转得多快呀!你拿着我的姓开玩笑,我也拿着你的姓开玩笑,这叫什么来着?

生:这叫以牙还牙。

师:还没到那种严重的程度,还有更准确的词可以形容。

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师:掌声送给他。(生鼓掌)这叫学问啊!这叫会用啊!你怎样待我,我也怎样回敬你,这是杨修的聪明。同学们,我真得佩服你们呐!我在备课的时候就在想,他到底聪明在哪里——会听、会说。你们也是这样想的,给自己鼓鼓掌吧!

(生鼓掌)

师:我能行,只要动脑筋。咱们继续交流,好不好?我在读课文的时候冒出这样一个想法,杨修不但聪明,而且——

生:而且他很懂礼貌。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对答如流,有不失礼貌。

师:很有礼貌。我用的词和你们不一样——九岁的杨修不但很聪明,而且非常的有教养。有教养不仅仅是礼貌。想一想为什么于老师说他有教养,而你们说他有礼貌?

生:因为他没有直接顶撞孔君平,而是婉转地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说得多棒啊!他没有直接说:“那这样说孔雀是你家的鸟。”而是很婉转地说:“没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

生:他的回答不仅礼貌,还表达出了他的意思——既然孔雀不是你家的鸟,那杨梅又岂是我家的果。

师:好。(生鼓掌)他不但很婉转、很有礼貌,还回敬了孔君平,而且话中还暗含了否定的意思。真是聪明绝顶啊,绝顶聪明啊!多有教养的孩子!他的有教养还体现在哪里?

生:他用问的方式把问题提给孔君平的。

师:这点说过了,还有吗?

生:杨修在孔君平来他家做客的时候,为他摆上了水果。

师:多少水果?

生:嗯……

师:是一种水果吗?

生:不止一种,应该有一大盘水果。

师:而且品种比较多。你看,杨修多懂待客之道。九岁的小孩,家里来客人,没有大人的吩咐,就端来好多水果。热情、大方、彬彬有礼,这就是九岁的杨修。

生:一般人在听到孔君平的戏言时会在他没说完的时候就插嘴,而杨修却是等到他把话说完,这里也看出他很有教养。

师:虽然他听出了孔君平的戏言,但还是等他把话说完再回答。你果然十分了得,请问尊姓大名?

生:陈则序(音)。

师:姓陈,今年几岁了?

生:十二岁。

师:陈氏之子,十二岁,甚聪慧。(生鼓掌)就这样学习,自觉地学,好多东西不要老师教的。下面,于老师要布置一个非常难的任务——故事新编。鲁迅先生就根据好多古文,好多传说写了一本书叫故事新编。我们今天就根据这篇短文来个故事新编。文言文是高度精炼的,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师手指左手边同学)

师:现在请这三排同学把课文中的第一句话扩展开来,写成一段话。参考课文中的插图,他的模样、穿戴,重点描述一下他的外貌。中间的这三排同学负责第二、三句话,也就是到“果有杨梅”为止。现在请中间的同学起立。

(中间的同学起立)

师:你们看我的手势,注意听我说。孔君平到了杨修的家口是谁给他开的门?进门落座了之后是谁把杨修叫出来的?杨修端来水果,他们又是怎样对话的?你们的任务很艰巨,要展开想象。好,请坐!最后两排同学,孔君平和杨修对话课文中只说了一人一句,而实际上不会这样的。请你们想一想并展开一段精彩的对话。

(众生练习,师巡视并与同学交流)

师:好,我们先请第一组的同学来讲。有谁?好,你来,到前面来讲。

(生上台)

生:在梁国有一户大家庭,家中有一个九岁的儿子。他的两颊透出粉色,红色的双唇,笔挺的鼻子,一双丹凤眼,一对柳叶眉,一脸清秀。他头上缠着头绳,身上披着件黄色长袖衣衫,外罩一件蓝紫色大褂,腰间系着一条绿色绸带,下着棕灰色长裤,脚蹬布鞋。他虽然只要九岁,却很聪明,很有礼貌。

师:嗯,写得真不少。就是有一句话于老师不赞同,有谁知道是哪句话?你们没听出来吗?

(师环视四周)

师:你写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生:男的。

师:男孩,“柳叶眉”就不太合适,那是形容女孩的眉毛的。(生笑)改成“浓眉大眼”怎么样?

生:好。

师:好,请坐,再请个同学说说。

生: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他们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名叫杨修。他长着一双灵动的眼睛,一个中等大小的鼻子……

师:鼻子也有高等、中等之分?

(全场笑)

生:他的嘴唇红红地,虽然嘴巴很小,但是伶牙俐齿,能说会道……

师:我最欣赏这个词“伶牙俐齿、能说会道”,为后面做了伏笔。

生:他的头上扎着一块布……

师:头上应该是头巾。

生:他的头上扎着一条蓝色的头巾,身穿一套宽大但是得体的衣裤,杨修不仅长得讨人喜爱,还十分聪明呢!

师:好。于老师给你个建议,宽大和得体不能在一起,或者改成他穿了一身得体的衣服。好吗?

生:好。

师:掌声送给她。

(生鼓掌)

师:描写得很精彩。第二组,谁来读?

生:一日,孔君平来看杨修的爸爸,到了他家门前,孔君平敲了敲门,一位夫人缓缓走来开门,此人正是杨修的妈妈,她把孔君平请进了门,摆上了茶点……

师:不,请进了客厅,要不然茶点往哪儿放啊?

生:待孔君平说明来意后,杨修的妈妈答道:“真不好意思,我相公出去了……”

师:相公,太好了,会用相公这个词。(生笑)

生:孔君平却不显得失落,因为他早已听说过杨修的过人才智,便说:“那就请您把杨修叫来,好吗?”母亲叫来了杨修,杨修果然出身在书香之家,很乖巧的从母亲手中接过水果,递给了孔君平,这其中就有他爱吃的杨梅。

师:精彩,非常地精彩。(生鼓掌)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我特别赞赏这个词——失落,虽然杨老先生不在家,他并不感到失落,因为他可以看看他的儿子。失落这个词用得好,请坐。来,另一位同学上来。

生:一天,风和日丽,山上飘着杨梅的香味……

师:停,他还没忘了写上季节,杨梅成熟的季节。

生:孔君平由于有急事赶到杨氏府上。孔君平敲开了他家的门,孔君平问佣人……

师:这个“孔君平”可以省略。

生:他问佣人:“您家老爷呢?”佣人答道:“我家老爷有公事,不在府上。”孔君平说:“那么我去见见他的儿子吧!”

师:把“去”划掉。

生:那么我见见他的儿子吧!于是,孔君平在佣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会客厅。落座以后,孔君平说:“真不知道这小家伙是高了,还是胖了?”这时,杨修端来一大盘水果,有桃、李、杨梅,放在桌上请孔君平吃。

师:换个词——请孔君平品尝。

生:请孔君平品尝,孔君平连连拱手道:“不客气,不客气。”

师:掌声送给他。

(生鼓掌)

师:看来这位同学也非常懂得待客之道。最后一组,谁来?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修看,说:“这杨梅是你杨氏的水果。”话音刚落,杨修立刻回答:“我可从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孔君平听了大吃一惊,果真是名不虚传呀!“对不起,我刚才失礼了。”杨修道。孔君平说:“不要紧,赶明儿你到我家来看,我的确是养了一只孔雀。”

(全场笑)

师:他果然喜欢孔雀。

生:杨修回答:“好啊!我也带上您最喜欢吃的杨梅。”说完,两人哈哈大笑。

(全场鼓掌)

师:有情有趣,想象力十分的丰富,请回座位。现在请同学们看着于老师,老师送给你们三句话,第一句话字是写出来的,第二句话书是读出来的,第三句话作文是做出来的。记住了没有?下课。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下一篇:寻隐者不遇古诗教学实录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