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说课稿
本文共计2321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93分钟。
大班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正方体》。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教学重难点、活动准备、教学方法和活动流程等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和设计意图
《方方世界——认识正方体》这一数学活动选自《儿童学习与发展活动指南》大班上学期科学领域中的一次数学活动。积木和卡纸是幼儿常见的玩具,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喜欢搭积木和玩卡纸,他们可以用积木搭出各式各样的建筑物。《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大班的孩子们已有了一定的空间概念,因此我设计了《认识正方体》这一数学活动,旨在发展幼儿感知立体图形的能力,建立起图形和数量的关系。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性、系统性、分辨性于一体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需要在幼儿的生活认知经验和游戏的'基础上去探索、发现。因此,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我根据教学活动流程设计了此次活动的重难点:
1、重点:认识正方体,知道它的显著特征。
2、难点:学习按形体的明显特征分类,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四、说活动准备
充分的活动准备不仅能够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数学探索的趣味性、因此,此次活动我做了如下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样、课件
2、学具准备:彩笔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 、课件演示法。通过课件中直观图形的展示,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可以直观的展示活动流程,让幼儿需要完成的任务一目了然。
2 、操作练习法。《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探索活动中。”
3 、观察记录法。孩子的记忆很多时候具有临时性,因此,在观察过程中让幼儿学会做标记,不仅有利于巩固所学的内容,也可以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
六、说活动流程
(一)、导入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出发吧。
(二)、集体活动
(1)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教师操作课件,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现在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
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
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四)活动小结
这四个环节的安排,我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的科学指导要点的第一条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最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内容,注重整个活动的可操作性,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在整个活动中,我充分运用了课件与实物的交互功能,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幼儿探索,来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让幼儿自主操作,体验成果。既增强了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也能让孩子们看得一目了然,便于孩子们的学习,同时也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大班数学说课稿2
结合青海玉树的地震事件,幼儿园里组织了一系列的援助活动,孩子们和家长们都纷纷捐出了钱、物,献出了自己的一片爱心。孩子们之间在聊天的时候也经常会谈论这个话题,因此结合孩子们最关心的这个话题,我选择了重建家园这个活动内容,并将数学领域的加减算式以及找规律排序融入里面,设计了这样一节数学活动。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是通过让孩子们盖楼房的活动来复习枯燥的加减算式,算式题的提供有难有易,能满足不同能力的孩子操作,孩子们先完成算式题,并根据算式的得数来选择楼房的层高,比如:得数是1的将作为楼房的第一层,得数是2的将作为楼房的第2层,以此类推。另外结合孩子们的不同水平,可以随机调整加减算式的难易程度,有很强的灵活性。在此基础上,增设了绿化的活动环节,找规律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来种植花草树木,美化我们的新小区,看规律排序是这节活动的难点,教师分别出示了abc、aba、abb、aab这四种规律标记卡片,孩子们在理解规律标记的基础上按照该规律进行排序。为了充分体现孩子们的自主选择、合作性,所有的活动都是四人合作完成。
教学对象分析,地震事件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已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尤其是大班的孩子们,在家长、教师、媒体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孩子们都很关注这个话题,都有要帮助灾区人民的一颗爱心,因此设计这个活动能那满足孩子们的这片爱心、热心,活动开始通过观看地震后全国人民帮助灾区人民的图片,激发幼儿也产生帮助他们的情感,这位后面的活动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最后在通过观看人民搬进新家的喜悦图片,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劳动后获得的成功感以及助人为乐的快乐。活动有始有终,目标明确。
1.复习8以内的加减,并能看标记按规律排序。
2.通过四人合作盖楼房、绿化等活动,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3.体验劳动后的成功以及帮助别人的快乐。
重点:复习8以内的加减算式,能看标记按规律排序。
难点:能理解标记图片,并按标记上的规律给小花、小草、大树等有规律的排序。
一、看地震后全国人民献爱心的视频,激发幼儿的.愿意帮助灾区人民的情感。
1.教师播放视频,并有感情的解说视频。
2.说说自己观看短片后的心情,激发要帮助灾区人民的情感。
“刚才我们看了短片,心里感觉怎么样?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愿意)
二、复习8以内的加减,四人合作盖楼房。
1.教师介绍盖楼房的要求。
四人一组,先完成加减算式然后根据算式的得数来盖楼房。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验证操作结果。
“楼房都盖好了,下面总设计师要来验收房子看是否合格,最先盖好的是╳好楼,合格,插上一个红旗---------
三、学习看标记按规律排序。
1.教师出示按一定规律排好的花草树木,幼儿用字母abc总结其规律。
(1)教师出示按abcabc规律排序的花草树木,提问:按照前面的规律,继续往后种应该怎么种?
(2)用字母abc总结其规律。
把刚才的规律用字母abc来代替总结,谁会说出它的规律了呢?
2.教师出示的规律,请幼儿尝试操作排列。
我这里有一个abbabb的规律,谁会按照这个规律来种植这些植物呢?并说说看你是怎么种植的。
除了可以这样种植,还可以怎么种呢?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人一组完成一种规律的种植,分别是abcabc、abbabb、bbabba、abaaba引导幼儿先看清楚规律标记图,然后再按照上面的规律来种植植物,并能合理摆放在楼房四周。
4.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排列规律。
“请你来说说你们的规律是什么?(引导幼儿先说标记卡片上的规律再说出自己的种植规律。)
四、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及人们搬进新家喜悦欢庆的短片,感受成功以及助人为乐的快乐并说说还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灾区的人民。
剪裁庆祝家园的建成,以及观看人们搬进新家喜悦欢庆的短片,感受成功的快乐。
五、感受助人为乐的快乐。延伸:想想还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灾区人民?
“今天我们帮助了灾区的人民设计了新的家园,心里感觉怎么样?那除了今天做的,我们平时还可以做哪些来帮助灾区的人民呢?回去想想,我们下次再分享。”
大班数学说课稿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数学活动《单数与双数》。
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容易枯燥、乏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单数和双数这一数学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幼儿教育纲要》中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根据这些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和游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在发现中学习,掌握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含义。根据教材内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和游戏,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
本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根据我班幼儿情况我认为难点应该是幼儿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对于突破重难点所采用的方法,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得出结论。
3、活动准备:
(1)、五子棋若干、1-10数字卡片、单数、双数汉字卡片。
(2)、小动物磁板若干。
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幼儿动手操作、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不同,从而理解单双数的含义,能正确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借助多种活动材料,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三位客人,你们猜猜是谁呀?(小猪,点击鼠标三只小猪飞入),这三只小猪今天可忙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呀?现在老师就让小朋友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二、看动画回答问题
看完动画片你们知道三只小猪他们在干什么呀?(分水果)他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的?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呀?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三、探索单双数
(1)根据动画片中小猪分水果的'方法,逐一分相应的物品。(数字1-10)
(3)教师统计在黑板上统计结果,让幼儿了解到数字1、3、5、7、9是单数。数字2、4、6、8、10是双数。并让幼儿感知单数和双数是可以变化的。给双数加上一个数就会变成单数,给单数加上一个数就会变成双数。
四、救救小猪
猪妈妈打来电话,说三只小猪被大灰狼关到了狼堡里,到狼堡要经过一条很大的河,我们只有踩着单数的石头才能到达狼堡不然猪妈妈就会掉进河里!猪妈妈不知道要踩什么样的石头,所以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
五、寻找身体上的单、双数
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藏着单数和双数,就连我们的身体上也有单数、双数,小朋友用你聪明的小脑袋想一想,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说一说生活的单双数,单数和双数在生活中的用途。
六、操作
猪妈妈到了狼堡但是狼堡的大门没有密码是打不开的。分发操作纸让幼儿按照单数和双数的要求涂色,涂对的话狼堡的大门就会自动打开,三只小猪就会得救!
大班数学说课稿4
一、设计意图。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数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能力为基础。本班幼儿已经已有5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是以点数和游戏的方式获得的,但只是两个数字的分解和组成,且比较零散,而本次数学活动是在此基础之上学习5的多种方式的分解和组成,这是在本班幼儿最近发展区之内,能够对他们现有的经验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提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次数学活动借助了晒鱼的操作情景,来体验学习5的多种组成,将抽象的数概念在一个具体可操作的情境下转化,让幼儿充分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是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具体贯彻实施。
二、活动目标及重难点:
《纲要》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在对本班幼儿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我们经过不断的修订,从认知、情感、技能三个方面确定了如下的活动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组成“5”。
2、能认识重量和数量间的关系:在总重量一定的情况下,单位重量越小数量越多,单位重量越大数量越少。
3、在游戏中体验合作以及数学活动的乐趣。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大班幼儿已经有了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方法组成“5”。难点:能认识重量和数量间的关系:在总重量一定的情况下,单位重量越小数量越多,单位重量越大数量越少。
三、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本次活动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指南中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要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那么,在本次数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活动,通过互助,让幼儿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游戏,巩固新旧知识,提高计算技能。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展示鱼架,让幼儿认识点数和斤数对应的三种鱼(一斤鱼、两斤鱼、三斤鱼)
将点数和斤数对应起来,让幼儿有更直观的认识,将符号与实物小鱼结合起来,这是符合本班幼儿点数的经验的,这是提升幼儿数经验发展的关键点
2、教师让幼儿自由晒5斤鱼,即把鱼上的回形针夹到麻绳上。
在这个环节中,请幼儿自由晒5斤鱼,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操作体验的机会,感受。
3、展示并让幼儿自主表达5斤鱼的不同晒法,在师幼互动中在展示板上呈现4种晒法。
通过点数的方式让幼儿体会物体的数量不会因为排列形式、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如本次活动中,让幼儿从小中大三类鱼中自由晒五斤鱼,并让幼儿自主表达。请幼儿在自主表达5斤??的不同晒法,让幼儿初步体会重量一定,
4、教师让幼儿晒5斤鱼,要求条数最多,并把晒法和条数记录在展示板上。
5、教师让幼儿晒5斤鱼,要求条数最少,并把晒法和条数记录在展示板上。
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对幼儿的任务提出了不同层级的要求,从自由的晒五斤鱼,到具体有条数的要求,让幼儿感知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由于基数的不同(一斤鱼、二斤鱼、三斤鱼),数量相应的变化,但是这种组合是有规律的,让幼儿在这个环节中感知到这一总量一定,数量的有规律的变化。
6、幼儿以小组合作方式快速晒出10斤鱼,串成鱼干项链送给客人老师。
最后的任务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晒10斤鱼,串成鱼干项链。从晒五斤鱼到晒十斤鱼,这是对于幼儿的数概念的更高要求,在个体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借助于同伴合作的形式,在同伴互助交流中,对于幼儿的数经验有进一步的提升。
大班数学说课稿5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
一、说教材。
对于钱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但对于幼儿园的还孩子年龄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的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家长单独让孩子上超市购物的机会很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认识人民币》。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的年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认识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是: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和大胆发现的机会。我做了以下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文具店超市。
2、学具:人手一份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纸币和1元的硬币)四、说教学法。
根据3~6儿童学习指南里的科学领域中的学习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的能力。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游戏发、观察法、操作法、演讲法等。
学法:我采用了视、听、讲合法、操作法、尝试法、体验法等。
四、说活动过程。
我把活动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初步认识人民币。
观看小视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钱币对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第二环节:认识人民币。
本环节中我采用了观察法和提问法等在里面。首先认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里的各种人民币,活动时鼓励幼儿主动求知。
第三环节:了解不同面值货币的换算。
本环节也是活动的重点,难点。首先我会引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每一张人民币,知道他有多少面值,然后认识它们的单位名称。最后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说活动反思。
通过以上活动,我做了以下反思。钱币在日常生活经常都见到,在我刚出示钱币时,孩子们都很兴奋很激动。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参与和大胆的求知,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人民币都有了新的认识,但在"买文具"的游戏时还是有个别幼儿对于钱币的换算还不是很会还有待加强。
大班数学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水果是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幼儿最熟悉的。通过这样的材料让幼儿来主动的探讨和数数.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分苹果"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但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分苹果"这个数学活动课,我将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总结出"两数之间的多、大、少"的特征。
二、幼儿情况分析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动手操作数数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数数,可能这堂课的要求会比较的低,但目的是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能够对数与数之间的"多、大、少"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
三、目标确定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数数,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分苹果"的规律特征。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的概念2、更进一步得理解什么是点数。
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幼儿自己先自己来点数;2、教师示范引导,帮助幼儿了解每排2个的基本特征.这里,我准备水果卡片若干,首先,我将6个苹果按两个一组,摆放三组,那4个梨,小朋友也就会按2个2个来摆放,然后,我再请小朋友对6个苹果跟4个梨来进行比较。
3、幼儿再次操作活动准备:
1.一张图,6个苹果,4个梨按每排2个用排列法排列2.卡纸做的苹果和梨若干五、教学方法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尝试操作法、语言讨论法1、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数"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每个幼儿发6个苹果卡,4个梨卡,让孩子们每排2个用排列法排列,然后选幼儿上来讲讲他是怎样发现苹果比梨多几个的。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开始时,我就引导幼儿先数数再讨论,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6个苹果比4个梨多,就是6比4多,也就是6比4大,(理解大、多、少的关系)六、教学流程: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1、通过对水果的兴趣进行谈话,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2、启发诱导,在自由操作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先引导幼儿观察图案鼓励幼儿自由的操作,在自由探索中发现分类的方法;4、幼儿再次操作;5、游戏活动,扩展思路加深印象。
七.活动延伸让幼儿在班里寻找两种物品进行比较,比如小椅子和桌子,男孩和女孩比较等让幼儿加深多大少的理解
八.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能够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自己动手操作感知按2个2个排列的排列方法和规律,并对按顺序排列的概念和规律有初步的了解,获得直接的经验。不足之处在于,只进行两个物品之间的比较可能过于肤浅和简单,也许再增加两种物品的对比效果会更好。
大班数学说课稿7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大班数学领域《生活中的数字》。"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活动内容灵活丰富,根据大班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事物充满好奇心。《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不同物品上的不同用途。
2、尝试运用数字纸条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3、幼儿能对数字产生兴趣,能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说学法:
本次活动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和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中的关系。本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活动重点难点:
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它们的不用用途,并知道人类与数字的密切关系。
活动过程:
1、数字找朋友--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找数字--幼儿在食物上找数字,并激励幼儿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3、生活中的数字--通过讲述、猜想来激励幼儿畅所欲言,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拓展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4、幸运号码--通过游戏发现数字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从而更真切的体会数字的神奇,随便的调换数字的位置就可以排成不同的'数字组合。
5、设计电话号码--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为自己编电话号码。让没个幼儿参与其中,从而体验成功感,使他们对数字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励幼儿在生活中主动观察事物和运用数字,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反思:
根据《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活动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气氛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保证数学活动效果,本教学活动是环环相扣的,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使新知识得到巩固和利用。
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按差异画图形特征》:大班数学活动按差异画图形特征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尝试根据图形标记表示的差异数目,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根据勾画的图形特征,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幼儿园数学教案:乌鸦喝绿茶》:大班数学活动乌鸦喝绿茶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培养幼儿的估计能力,空间感知推理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骰子的秘密》:大班数学活动骰子的秘密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通过抛骰子探索骰子的秘密,知道骰子上下两个面的点数加起来是7的规律。自制骰子,创编用不同的方法玩骰子。
大班数学说课稿8
导读:本学期,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分合和10以内数的加减了,针对孩子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几乎没有的情况,我将数学的学习融入故事、图片、游戏等活动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孩子们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得轻松自如,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我的设计思路如下,希望得到各位同行的批评指正。
各位老师、家长:
你们好!今天我要上的课是一节拼音拼读游戏课,拼音这门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它将为入小学的汉字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但同时也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课,幼儿学完以后掌握的怎么样,发音是否准确,是否掌握了拼读方法都非常重要,至今我们已经学完了拼音课的内容,但孩子是否能熟练运用还是一个重要课题。
所以在整个课程学完以后能让幼儿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我准备了这节拼音拼读游戏课,以拼读作为重点,让幼儿在灵活多变的方式下反复、熟练的拼读各种音节,让幼儿能非常牢固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我采用了三种方法来上这节课。一、字母卡拼读;二、汉字拼读;三、实物拼读。
开始部分:先进行复习总结学过的拼音内容分为三大类“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通过复习把这三大内容融到一起,从以下三种方式里来让幼儿熟练掌握拼音:
一、字母卡拼读
1、教师先出示sheng、wang、jin、轻声字母卡,拼读之前先请幼儿说出两音相拼的拼读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然后再拼读。最后请幼儿说一说给拼音带声调的儿歌“a要在把帽戴,a要不在o、e戴,要是i、u一起来,谁在后边给谁戴”。这样小朋友会很清楚的戴在哪个字母的头上。然后请幼儿拼读带声调后的音节:“wèi、shēng、wáng、jìn”。同样用以上方法,出示第二组字母卡:huo、gai、jing、sui,带声调后成为“huǒ、gāi、jǐng、suì,”然后请幼儿拼读,教师随时引导、纠正幼儿的发音。
2、以上是两拼音节,幼儿掌握后过渡到三拼音节。
①教师分别出示字母卡
二、字卡拼读:
1、教师出示汉字字卡:起、好、娃等让幼儿看字卡、拼读字卡的音节,集体或个人分别。
2、教师出示字卡组词:翅膀、祖国、广场、练习、困难、世界等字卡,请个别小朋友举手起来拼读。锻炼
幼儿发音的准确性,并能丰富幼儿词汇,熟练掌握拼音的拼读。(给予表扬)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字母卡拼读、字卡拼读这两种方法的融合,让幼儿产生了浓厚的拼读兴趣,这时老师将进行下一步练习。
三、实物拼读:(用形象直观的物品引起幼儿的拼读兴趣)教师分别出示实物:钟表、小水桶、文具盒、玩偶唐老鸭、花篮等,用实物调动幼儿的注意力及学习欲望,请幼儿拼读各种实物的音节。(教师现场讲评或示范)
能过以上三种方式的融合、灵活变换方式,让幼儿在不同的方式下反复拼读音节,幼儿的拼读能力一定会增长很多,能为幼儿上小学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数学教案《5的加减》
课型:新授
设计意图:本学期,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分合和10以内数的`加减了,针对孩子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几乎没有的情况,我将数学的学习融入故事、图片、游戏等活动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孩子们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得轻松自如,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我的设计思路如下,希望得到各位同行的批评指正。
教学目标:
复习5的分合,在掌握5的分合的基础上,学习5的加减.
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加减问题.
能根据分合式说出加减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教学准备:
背景图一幅,活动动物卡片(小兔子5只),5的加减算式23=532=5
5-2=35-3=2,5的分合式.幼儿书写用具.
一、;复习5的分合。
1.出示5的分合式,请幼儿认读。
2.游戏:碰球(复习5的分合)
师: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生:嘿嘿嘿,你的1球碰4球,1和4合1起来是5。(依次说完5的分合)
二、;新授5的加减。
A1.出示背景图,老师边操作边讲解:草地上先跳来了2只小兔子,又跳来了3只小兔子,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2.指定幼儿回答。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23=5)
6.提问:如果草地上先跳来3只兔子,后跳来2只兔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一名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32=5)
8.比较两道加法算式的异同。
9.拓展练习:89=17&98=?
B1.老师再次出示背景图,操作并讲解:草地上的5只小兔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兔子?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5-2=3)
5.提问:如果先跳走了3只兔子,还剩下几只兔子?
6.请幼儿交流、讨论并回答。(5-3=2)
7.比较两道减法算式的异同。
C游戏:你问我答
师:小朋友,我问你,23=?生:╳老师,告诉你23=5
依次说完所有的算式。游戏熟悉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提问回答,巩固加减法计算.
D抢答:看谁最快?
老师准备一些口头的加减法应用题,师读生抢答,比一比,谁最快?例如:河里游来了3只鸭子,又游来了2只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答得多又对的为胜,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
大班数学说课稿9
一、设计理念: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来自于生活。等分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探索性强,操作性大,在平日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的活动中,幼儿已经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我选择等分教学,让幼儿自主探索对不同形状物体和实物进行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实现认知的平衡,获得发展。
二、说教材,教材处理:
学习二等分、四等分,主要是通过等分几何形体,先启发幼儿通过操作,自己去探索发现,然后反复比较,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
三、目标定位:
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许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二等分、四等分,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探索图形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原来的图形大于等分出来的任何一部分,等分出来的部分小于原图形?等分后的每一部分一样大;等分的次数越多部分越小。
五、活动准备:
幼儿常见的各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剪刀、与教学相关的PPT、魔术袋一个。
六、教学方法的运用:
1、主要运用故事引入法和引导启发式教学。利用幼儿最感兴趣的“羊村长过生日分蛋糕”的故事引入课题,并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并启发他们向教学目标思维。
2、幼儿主要运用尝试操作法、比较观察法、探究认知法。
(1)利用尝试操作法引导幼儿理解二等分与四等分的意义。
(2)利用比较观察法突破难点,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利用探究认知法掌握二等分与四等分的方法。
七、教学流程:
1、讲述故事,利用故事引入、随故事内容出示PPT。
讲完故事设计问题:羊村长和喜羊羊分蛋糕,两个人一样多,怎么分?
2、指名让4-5名幼儿进行操作,并把操作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3、请全体幼儿参与进行二等分。
(1)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每组选一个代表到口袋里摸图形,摸到什么图形,那组就对什么图形进行二等分。
(2)幼儿尝试进行二等分。
(3)每组选代表说说怎么分?如何验证?
4、比较、理解二等分的意义.
选出上述幼儿二等分的作品为范例,引导幼儿比较理解二等分的意义。
教师小结:我们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小的两部分就叫二等分。
5、在二等分的基础上进行四等分。
(1)PPT上出现美羊羊和懒洋洋,请幼儿思考:这时有四个人,应该怎样分蛋糕?
(2)提问:什么叫四等分?
(3)小组讨论:怎么在原来二等分的基础上进行四等分?每组至少讨论两种方法?
(4)幼儿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四等分操作。
(5)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
(6)提问:你是怎样进行四等分的?请幼儿在图形上画一画。
6、活动延伸:
出示不规则橡皮泥:这个可以进行二等分、四等分吗?
大班数学说课稿10
目标:
1.理解加号、减号、等号的含义。
2.学习5以内的加法。
准备:
1.5以内加法题卡,加、减、等于符号,动物卡片图等。
2.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过程:
1、介绍新朋友:教师出示+、-、=符号。“+”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合起来。
教师示意:两个幼儿分别站在教师左右两边,“+”表示两个幼儿分别从教师的左右两边走到一起并拥抱。
“-”表示原来的总数中去掉一个数。
教师示意:原来拥抱在一起的`两个幼儿,走开一个。
“=”表示它两边的数量相等。
教师示意:教师的左右手分别搀着两个幼儿。
2、学习加法: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加法题:
——“河里有2只小鸭,游来了只小鸭,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
教师演示算式:
——“原来的2只小鸭用数字2表示;游来了一只小鸭用数字1表示;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在数字2和数字1之间用+,表示这两个数字合起来是3。
2+1=3。”
“等号两边的数字有什么特点?”(两边的数量相等。)
以此类推,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3、游戏:奇妙的口袋:
教师在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幼儿参加游戏,看教师出示的符号,立即做出反应:
——“看到‘+’号你们赶快从外边站到圆圈里去;看带‘-’号你们要从圈里出来;看到‘=’号表示圈内圈外的人数一样多。”
大班数学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大班幼儿思维处于抽象逻辑的萌芽发展阶段,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判断和推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出现的某些简单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该教材选自南方出版社《新课标》,教材取之于生活,发展能力运用于生活,这是幼儿园所有课程建构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我选择了本节活动,激发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思考、探索,学会自觉地构建知识。
二、说学情
当今社会幼儿对各种新鲜事物、电子产品等司空见惯,但对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入座常识却不怎么了解,本次活动让幼儿在认识“排”和“座”的基础上,通过情境创设让幼儿模拟买票看电影来提高幼儿社会认知能力、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三、说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的社会交往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四、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感受“排”与“座”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难点是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受客观条件限制,对座位票可能很陌生,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幼儿大胆尝试,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五、说活动准备
教具:教师一张大的“__排__座”;1――4排的“排”标记;音乐磁带;动画碟;猫咪挂饰;贴有“排”、“座”标记的小椅子40把。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小的.“__排__座”;小箩筐;水彩笔。
六、说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将以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的角色出现,恰当地使用数学方法,引领幼儿在已有对序数认识的基础上运用观察法、尝试操作法自制座位票。运用情境创设法,帮助幼儿快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活动中。通过体验探究法使幼儿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1、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猫妈妈和猫宝宝们配戴胸卡)。
2、情景导入。导语:嗨!亲爱的猫宝宝们,你们好,今天天气真好,妈妈想带你们去看电影,可是你们从来没有去过电影院,拿到座位票不知道怎样对号入座,妈妈知道我的猫宝宝们可聪明了,我们先来学学对号入座的本领,再去看电影。(在日常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角色扮演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之一,他们活泼好动,扮演小花猫对此更是感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3、创设电影院场景:座位共为4排,每排10座(座位分单双号)。
(1)认识“排”,幼儿自制“排”号。
(2)给每排贴上“排”标记。
(师):妈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字宝宝,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个字宝宝:“排”,看我们猫宝宝坐了几排呀?(师幼):1排,2排,3排,4排。(师):第一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鼓鼓掌,请坐下;第二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招招手(你们好),请坐下;第三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点点头,请坐下;第四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拍拍肩,请坐下。(师):现在请我的猫宝宝们从你的小箩筐里拿出“——排”和黑色水彩笔,你坐在第几排你就在横线上写上几。
(3)认识“座”,幼儿自制“座”位号。
(师):猫宝宝们我们再来认识第二个字宝宝:“座”,我们来看一下我的猫宝宝们坐了几座?(同时猫妈妈告诉猫宝宝们电影院的座位号分单双数)。引导猫宝宝复习10以内的单双数。并告诉猫宝宝左边是单数,右边是双数。(师幼)左:1座、3座、5座、7座、9座。(师幼)右:2座、4座、6座、8座、10座。猫妈妈引导猫宝宝认清单双数并记住自己的座位号。(师):现在请猫宝宝们从小箩筐里拿出“——座”和黑色水彩笔,你坐在第几座你就在横线上写上几。
(4)认读座位票。
请个别猫宝宝认读自己的座位票,同时猫妈妈帮助猫宝宝纠正不对的地方。
4、摸拟排队购票,按座位票找座位看电影。
(1)猫宝宝有序排队购票。
(2)看购到的座位票,找到座位。
5、评价。猫妈妈给表现好的猫宝宝发奖。
八、说预计效果分析
幼儿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常识,在理解座位号是分单双号,左右分排上可能有一定困难。通过此次活动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将会得到锻炼,丰富幼儿的社会交往经验,更好地满足幼儿在生活场景中自然获得知识的求知欲望。
大班数学说课稿12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7:30入园,4: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
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评聪明娃娃
在每组中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
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大班数学说课稿13
在日常生活中,我在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我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及我班幼儿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准备了数学《照相》这个活动。
一、说教材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草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呢?我以《动物园》为线索,将认识"10以内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探索。
二、说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了以下活动目标
1、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往右,从右往左)确定10以内序数排列的次序,知道物体按不同方向排列时它所在的位置,进一步理解序数的意义。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说重难点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是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认识10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对于突破重难点采用的方法是:运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寻求答案。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学习,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
四、说活动准备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我准备了小动物若干。
五、说教法本次活动我通过引导发现法,操作法、游戏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亲自实践,主动的进行学习。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不同幼儿水平的发展。
六、说学法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幼儿自己相互讨论、合作做游戏,让幼儿在想想说说玩玩的氛围中掌握学习目标。
七、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是通过听音乐:照相,积极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第二环节是通过动物园的小动物照相排队引导幼儿认识10以内序数,让幼儿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时小动物的排列次序。出示水果图片,幼儿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第三环节是让幼儿动手操作,自己给水果排排队,然后按不同的方向说出各个水果分别排在第几。对第二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教师及时对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肯定。
第四环节是完成幼儿用书中的题目。
以上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启发幼儿探索,来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使幼儿主动学习,达到认识"10以内序数"的目标。
大班数学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要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在“我会分”这个数学活动中,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等分”的方法。因为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常常会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而且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三、说目标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等分的方法。我把本次活动目标设定为:
1、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二份、四份,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探索用不同的方法等分一个物体,发展观察力、创造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线绳一段,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包括:细绳(或毛线),剪刀,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各若干。
3、方形面包片,圆形蛋糕,橡皮泥,桔子,黄瓜段,番茄,塑料专用刀。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引导幼儿学习二等分。
(1)出示一根绳子,请幼儿想一想,这根绳子要分成一样长的两段,应该怎样分。请幼儿动手分。
①幼儿操作,教师巡视,鼓励幼儿积极动手,重点强调要分成一样长,让幼儿探索发现从折痕处剪,才是正确方法。
②教师小结:像这样把细绳分成相等的.两份叫二等分,等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
(2)出示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纸片,引导幼儿尝试将它们分成两份。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发现有不同的分法应积极鼓励。
(3)讨论: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纸分成二等分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正方形3种,圆形1种,长方形3种)
(4)启发幼儿想办法验证分出的两份一样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分出的两份一样大吗?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多少?分出来的两份合起来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二份。把分开的两份合起来会变成原来的图形。
2、出示实物,引导幼儿学习四等分。
(1)出示正方形,请幼儿想一想,这个正方形要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应该怎样分?请幼儿动手分。
教师小结:四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教师演示)
(2)出示圆形、长方形纸片和绳子,引导幼儿尝试将它们分成四份。
(3)讨论:圆形、长方形纸绳子分成四份有几种不同分法?
小结:圆形1种,长方形3种,绳子1种。
(4)启发幼儿想办法验证分出的四份一样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四份之一。
3、幼儿分组操作:《两个好朋友》、《分图形》、各种食物学具,教师个别指导。
4、活动评价。
巩固二等分、四等分概念。
大班数学说课稿15
一、说设计意图:
积木是幼儿常见的玩具,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喜欢搭积木,他们们搭出的建筑各式各样。《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大班下学期,孩子们已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因此我设计了《数正方体》这一数学活动,旨在发展幼儿感知立体图形的能力,建立起图形和数量的关系。
二、说活动目标:
1 、学习有序地观察,正确点数正方体的数量,体验数形关系。
2 、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乐意接受挑战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难点:学习有序地观察,正确点数正方体的数量,体验数形关系。
三、说活动准备:
幼儿已认识正方体、电子白板、投影仪、正方体积木若干、操作纸2张、笔等。
四、说教学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 、课件演示法。
2 、操作练习法。
3 、观察记录法。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一、复习认识正方体;二、看实物数正方体;三、学习数正方体的方法;四、复习、巩固数正方体的方法。下面我就具体来说一说。(一)复习认识正方体。
(点击课件:出示一个正方体)
请孩子们看一看,说一说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接着总结正方体就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合的形体。(并点击正方体展开图。)在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和孩子们复习了正方体的特点,并播放了动态的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个正方体具有开合功能,使孩子们看起来更加直观,同时也加深了孩子们对于正方体的认识,为后面的数正方体活动做了铺垫。
(二)看实物数正方体。
1 、(点击课件:出示喜洋洋图片)
(创设情境)喜洋洋今天要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数正方体。以孩子们喜爱的动物形象喜洋洋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孩子们易于接受,也更容易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2 、看图片来说出有几个正方体搭建而成。
(点击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片)因为这幅图相对比较简单,没有遮挡,所以可以请小朋友一起来回答,老师在课件上做上记录。
(点击课件出示第二幅图片)这里有几个正方体呢?可能有的孩子会说6个,有的孩子会说7个。这里可以追问回答是7个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是6个,而是7个,让孩子们说出被遮挡住的那一个积木。(接着点击课件出示下一幅分解图)让说6个的孩子看清楚被遮挡住的那一个积木。在这里,可以请小朋友上来写上数字7,这样就加强了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点击课件出示第三幅图片)请小朋友看看这里又有几个正方体呢?如果小朋友说出了不正确的个数,那么可以请他上来看着图指一指,这样就可以发现他哪里漏数了,然后大家一起来帮他纠正。接着播放一段视频,让孩子们看到刚才那些被挡住,容易漏数进去的积木。
在这一环节,我先后出示了3幅图片,图片由易到难,最后一幅图被挡住的有2个,通过观看分解图片、录像视频让孩子们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在这一环节中也体现了电子白板的优势,在一个页面上我就可以点出录像,很是方便,这是其他课件所没有的功能。
(三)学习数正方体的方法。
上一个环节是请孩子们看实物积木数正方体,这一环节过渡到看图示数正方体。刚才我们数积木的时候可以移动,把遮挡住的积木移开来,那现在看图示不能移动了,我们怎么数呢?
1 、看图猜测和验证。
(点击课件出示一份操作纸)
请孩子们看一看,猜一猜有几个,然后把猜测结果记录下来。接着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猜测的结果取相应数量的正方体积木来搭一搭,看看能不能搭出图纸上的图形。成功与否请小朋友在括号里做个记录。
2 、交流操作结果。
请成功的小朋友上来介绍自己用了几个正方体积木搭出来的,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
数出来的。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是一层一层数的,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是一幢一幢数的,还有的孩子可能会说先数外面的,在数里面的。
那哪一种方法又快又不会漏数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正方体看成一幢幢小房子,这幢是1层,我们就在上面写1,这幢是2层,我们就在上面写2,这幢有3层,我们就在上面写3,这幢有4层,我们就在上面写4,然后把这些数字加起来就得到了正确的正方体个数。在分享这一好方法时,我把这些立方体画上了不一样的颜色,并把前面的做了透明化处理,这样看上去一目了然,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方法。
(四)复习、巩固数正方体的方法。
1 、运用刚才的方法进行记录。
(点击课件,出示一幅正方体图示)和孩子们一起运用刚才分享的数正方体的方法来数一数这幅图有几个正方体。
2 、(点击课件,出示一份操作纸)人手一份操作纸,请孩子们运用刚才的方法数出正方体的数量。
3 、交流操作结果。
在这里可以请个别幼儿上来记录自己的结果,尤其是可以请几个做错的小朋友上来写一写,看看他错在哪里,大家一起帮他纠正。这一点,就是白板的好处了,写错了可以擦掉重新再来,也让孩子们进一步巩固了数正方这一简单、方便、快速又正确的方法。
在整个活动中,我充分运用了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既增强了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也能让孩子们看得一目了然,便于孩子们的学习,同时也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环节层层递进,从易到难,活动中让孩子们动手操作、验证,体现了孩子们自主探索的过程,另外在讲评环节充分利用了白板可反复擦写的功能,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