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育叙事 >

班主任教育工作叙事

笔墨天香分享 53785

笔墨天香 分享

班主任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者,通过个别辅导和群体活动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班主任教育工作叙事,供大家参考学习。

班主任教育工作叙事篇1

当班主任半学期了,我感受颇多。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重的工作,要当好一个班主任,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学期,我接手二年级班主任工作,因为对班主任工作的不熟悉,所以这一路上总是磕磕碰碰的。而在面对孩子们时,孩子们天真的看着我,我也好奇地看着他们,傻傻的。不过开学的第一课,我并没有笑脸迎人,而是很严肃地对待他们。我想,“保姆”的工作开始了。

当班主任要做的就是管好一个班级。自从接了这个班后,我觉得自己也尽了很大的心力。

每天我都会亲自去指导学生打扫卫生,除非有事的时候。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扫卫生的效率已有所提高了。不过总自己看着,我觉得也是很浪费人力和精力的,因此我打算培养一批督导卫生班长,来替我管理班级的卫生打扫工作,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班主任的第二个工作就是磨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家长也算是一所学生运行系统中的一份子,因此,如何与家长沟通,解决一些事情,就也成了班主任的能力体现。我在与我们班的一些家长沟通时,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我们班的家长经常关系学生的在校生活及学习情况。我觉得这种情况非常好,至少家长们都很关系孩子,不会出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也不关心的情况。我觉得在与家长沟通、磨合的这方面,我还需要加强、锻炼。

班主任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二年级的学生活泼、调皮,这是常象。当然我们班的学生有活泼的、有内向的,也有非常调皮的,还有不想学习的。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很爱哭。他只要碰到一点小事就会哭。比如说:有同学弄断了他的笔,他哭;别人打到他,但不是很严重,他也哭。每次看到他哭,我就很头痛。对待这样的学生,我每次都会先把事情弄清楚,然后对他们晓以大义,不过有时事情好像也不像他说的那样,在那时候,我就会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我们班活泼可爱的同学很多,他们每天都会给我带来快乐。当然,有活泼可爱的,也有调皮过头的。我们班的男同学大部分都有“暴力”倾向,每天下课的时候都喜欢跟其他人扭打,不过都不是大问题。但“打着打着”也会出问题。像有时会不小心打到或提到同学的眼睛、脸、手和脚。那么这时候性质就不一样了,班主任必须出动了,否则会更严重。当然我每次都会去处理,希望他们下一次能改过来,但效果似乎不怎么明显,也许我该换一个策略。

每天班级里都会出现问题,我们不能逃避,班主任就是在每次的处理与磨合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我会不断改变策略,提升自己的能力,来应对每一天。

班主任教育工作叙事篇2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我感觉这种爱和其他类型的爱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特点---无私。只有这种无私的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也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如何让他们健康成长?我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

一、案例背景:

有这样一个学生,名叫周越珊,这个孩子有倔脾气,爱和同学打架,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家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敷衍了事……每天总有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和他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一个让人喜欢的好孩子。他口头上答应了。可时间不长他又一如既往,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真令人头疼,真想放弃,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必须面对现实!我下定决心: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二、事情的经过:

一次在课堂上,我看到不爱学习的周越珊高高举起了小手,我立刻请他回答,当时他可能有些紧张,回答时结结巴巴的,结果班上另一个同学王洋当场笑出声来。我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只听周越珊气势汹汹地冲王洋吼道:“笑什么笑!”然后他把手中的课本往地上一摔,甩门而出。见此情景,全班同学都愣住了。当时我想:首先要保证学生们正常上课,其次为了确保他的安全,要立刻把他找回来。于是我立即追出门外,叫住他并讲明利害关系,也许是担心成为全班同学的“公敌”,他默默地跟着我回到了教室。接下来的时间他一会儿踢桌子,一会儿撕练习本。为了保证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我对他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

下课了,我先把王洋找来,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王洋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向他道歉。又过了几节课,当我发现他已逐渐冷静下来后,便将他找来谈话。他一进办公室便低着个头——我知道他已经做好被批评的准备,而且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于是我换一种方式:我拉住他的双手,和他说老师理解他,也很生气。听到我这样说,他慢慢抬起头注视我,一脸委屈地说:“王洋太气人了!”这时我知道已经取得他对我的一份信任。于是,我耐心地听他说出心里话,并时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在谈话中鼓励他要宽容、大度,原谅王洋的错误,最后两人握手言和。在化解了两人的矛盾后,我在班中进行表扬周越珊的举手发言、热爱学习以及宽容大度,也表扬王洋的知错就改、真诚道歉,同学们响起热烈的掌声。

三、个案分析

家庭父母离异、自身的性格特点等原因,使周越珊成为了“后进生”。有鉴于此,我认为可以从对他本人的引导、加强家校联系等方面着手,对其进行教育,加以帮助。

在本事件中,我采用的方法是:以温和的口吻、亲切的话语的方式换取他对我的信任。同时,给予充分的时间,在谈话中让他明白老师是他的朋友,让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解正确的做法,并调动他的情绪来原谅王洋、并保证下不为例。之后,我再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一方面让学生对两人各自错误行为引以为戒,一方面见证两位同学知错就改。放学后,我与家长取得联系,并以朋友的角度博取家长对我工作的支持,争取家校教育的配合,促使孩子的转变。

四、案例解析

1、培养信心是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后进生”终究能够得到转变。在引导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不能失去信心。事实已经证实:信心是基础。在教育周越珊过程中我想寻找孩子闪光点做文章,但是这个小家伙每天竟一个闪光点也找不到,没办法,我只好说谎。一天早自习,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老师昨天听你妈妈说,你吃苹果时还能想着给妈妈,真是孝顺的孩子,老师相信孝顺的孩子也是遵守纪律的孩子。”在他脸上我看到一丝笑容,我一看有门,在课上我经常夸他,降低标准地为他发星,孩子渐渐地有所改观,后来还主动要求让我辅导,他说他想得个大奖状回家,我不失时机地向他提出更高要求,让他帮助别人,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善意的谎言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让他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2、师生关爱是秘诀

在班级教育中“后进生”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教师应该多一份理解、一份同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周越珊这样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真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有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因此,我采取“一帮一”结对子方式,让他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快乐!通过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与家长沟通是关键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转化后进生,我们要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交流在家里、学校的表现。我和家长达成共识,齐抓共管。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现在孩子作业慢慢的清楚了,课堂上也主动回答问题了,孩子学习习惯也比以前好了很多。相信他会有更大进步的!

鲁迅先生曾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爱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问题学生的爱戴和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这漫长的教育之路上,我们坚信“后进生”的转化一定不只是梦想!

班主任教育工作叙事篇3

那是20_年的9月,阳光格外灿烂,我的心也充满了愉悦。因为我将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又是一个全新的班级……可是在愉悦中我又有些不安:刚进校门的孩子,活泼好动的他们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吗? 虽说踏上教师岗位已有十余年,但却是第一次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我对自己也没有十足的信心。

果然,几节课下来,孩子们的松散、调皮就慢慢体现出来了:铃声响过,大部分学生能知道赶紧回座位,可是还有少数学生则一路追跑着进入教室。班长在讲台前带头说:“铃声响……”回应她: “坐端正,静等老师来上课。”的人寥寥可数。有的学生和同桌还在窃窃私语,有的则用铅笔敲打课桌,有的站着冲其他同学做鬼脸……一片乱糟糟,虽然每天都有点改观,可是一节课下来,我还是累得够呛。

记得那天早上第二节课是语文课。铃声响了,我进入教室。绝大部分学生已端坐好,可就是有那么几个学生还在交头接耳,甚至有一名学生正站着,手里拿了语文书冲后面的同学说着什么。我的头开始发胀,一股怒气在胸中升腾……我真想大吼一声:“安静!”,用最高的声音彻底征服他们,让他们为之震动而乖乖地安静下来。可是忽然我又转念一想,何不如此呢?

我拍了三下手掌,笑着说:“同学们,现在老师想做个动作请你们猜。猜对的小朋友可以得颗星。”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孩子们一个个坐得笔直。我说:“开始!”随即把右手食指放在唇边。顿时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尤其是一只小手举得最高。我一看,正是那名站着说话的学生。我叫他回答。他站了起来,响亮地回答道:“这是嘘!叫我们不要吵,不要说话!”我笑眯眯地翘了一下大拇指,说:“你真棒!一下子就猜出了老师的动作所表示的意思。”我给他额上贴了一颗红五星。他的'眼睛顿时发亮了,脸上充满了笑意,腰杆挺得比谁都直。我说:“现在老师想教小朋友一个生字。这个字你们的爸爸妈妈可能也不认得。但是如果你认得的话,老师就请你回去教爸爸妈妈认这个字,做爸爸妈妈的小老师,好吗?”我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嘘”。可是没有一个人举手。他们纷纷摇头,原来都不认得。我笑着说:“没关系,现在老师给这个字加上拼音,如果你会拼读,就可以做爸爸妈妈的老师了。”我用红色粉笔给“嘘”加上拼音。环顾教室,只有一只小手高高举着,我一看,还是刚才那名学生。他自信而大声地说道:“我会拼!x--ǖ→xū,这是‘嘘’!”我翘起了两个大拇指。由衷地赞道:“真了不起!老师看你不仅可以当你爸爸妈妈的小老师,还可以做我们班上所有小朋友的小老师呢!领着小朋友读两遍,好吗?”他的脸发红了,但还是大声地领着小朋友读了起来。接下去我的教学非常顺利,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教室里的气氛是那么地活跃。

课后,我回到办公室,静下心来一想,有时课堂上出现闹哄哄、乱的情况时,教师往往是拉开嗓门大吼叫学生安静下来,其实效果并不常常尽如人意。低年级学生的是非观念不甚明了,讲大道理吧,其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如果要学生安静,他们往往认识不到安静下来的必要,而当有了这个意识他们就会“不令而行”,自觉安静下来。在这时教师如果用权威或以“高”制“高”——用教鞭猛敲桌子,用高的声音压制学生迫使其安静,那么我想学生虽然因教师的威严而被迫静下来,可是长此以往,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是怎样的呢?是一个手持教鞭敲打桌子的形象?是一个高高在上,让学生仰视而不敢亲近的权威?

所以一个小小的游戏,一句赞美的话语比简单的批评都有效,都会滋润着学生的心。让学生喜欢你,重塑你的形象——“声”不在高!

班主任教育工作叙事篇4

早读加上一节空堂,终于改完了全班63本日记。我改得较细致,部分日记还加了简短的评语,尤其对于后来插、并、转来的新生。

批改结果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我意料之外。多数同学字数明显增多,语句流畅性大大增强,看起来像有模有样的小学生日记了,不似一年级时那样一两句,很单薄。新来我班的大多数同学写了三言两语,标点不打或乱打的现象比比皆是,个别人连日记格式也稀里糊涂,搞不清爽。不过,也有写得很棒的',如原一(2)班的段良燕、一(1)班的庆子硕,不仅字迹娟秀,而且内容精彩,篇幅较长。

有几个老生我以为第一炮肯定不会叫我失望,因为他们原来是尖子,可惜实际情形令我大跌眼镜。如章蒙蒙,暑期还在北京《语言文字报》上发表了一篇日记《游青岛》,昨晚的练笔却仅有75个字,还出现了三个错别字,内容淡而无味。

傍晚放学前,我就第一篇日记的批改情况向全班作了通报,表扬了高分习作的作者,不点名地批评了类似章蒙蒙一样能写好却因态度不认真糊弄了事的同学。看得出效果产生了,受到表彰的对象小脸放光,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而章蒙蒙等几人却悄悄低下了头,不知道是惭愧还是后悔。

班主任教育工作叙事篇5

课堂上,一个问题提出后,举手的小朋友寥寥无几,在我目光威逼之下,两三个小干部犹豫再三终于举起了手,只是那只手显得如此沉重;另外几个要求进步之人,欲举又罢,反复再三,终于还是把头埋到手臂中,躲过了我审视的目光。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学生这到底是怎么了?他们是否都习惯了逆来顺受?这样的课堂效果、学生这样的表现,该怎么办?强制其举手?不行!强扭的瓜不甜,况且三年级学生叛逆心强,“利诱”的'作用应该大过“威逼”,于是,我强压着满腔大火,跟学生进行了一次谈判:

师:你们知道吗?老师最喜欢能够大胆发言的小朋友。(此言一出,效果不佳)

师:这样吧,以后上课的时候请小朋友都举起手来,愿意跟小朋友探讨自己想法的请举右手,不愿意跟大家探讨的或者觉得还没有头绪的就举左手,当然,你随时可以把左手换成右手。

话音刚落,学生陆陆续续举起了手,环顾一周后,发现部分学生原先举左手,看看周围的小朋友都举右手,也情不自禁地换成了右手。尝试着请了几位意志不坚定的小朋友,竟然也都回答得八、九不离十。这样反复操练了几天,学生有一个互动、模仿过程,他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我也无需再扯着嗓子喊“请举手”了,看着小手如林的课堂(尽管还有部分是举左手的),我感到非常欣慰。

思考: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与其天天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理对它们进行“说教式的劝慰”,不如换一个角度,顺着学生的心理,设计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活动,改“被动”为“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其中来,感受学习的快乐,提高教学的效率。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6月班主任工作教育叙事

下一篇:班主任教育叙事启事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