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课堂 > 礼仪 > 婚庆礼仪 >

中式婚礼习俗礼仪

天下分享 25292

天下 分享

新人结婚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因此每个环节都应该做好。接亲是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了解清楚相关的习俗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式婚礼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传统礼仪

【三书】

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

“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

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是: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结婚接亲注意事项

一、接亲时间不是越早越好

当过伴娘的人一定知道,婚礼当天要很早就起来准备,等着新郎率队来接亲。那么接亲时间是越早越好吗?其实不是的。

1、根据婚礼吉时推算

婚礼时间通常都是经过测算的吉时,根据婚礼当天的流程,接亲时间也就可以一步步推算出来了。比方说,婚礼时间是17:28,接亲单程需要2个半小时,加上堵门、游戏、敬茶等时间,一直往前推算就可以知道几点必须出发了。

2、找人算出门进门吉时

有些比较讲究的地方,会请人一并把女方出门和进男方家门的时间都算出来,根据算好的吉时来安排一天中的流程。不管是哪种方法,都要尽量留足时间,避免特殊情况。

二、哪些人不能接亲

婚礼当天,新郎会带着一大帮人一起去接新娘。各地风俗习惯不同,所以对接亲人员的讲究也不完全一样,有的要求是婚姻美满的夫妻,但也有地方说要未婚人士。

不过,大部分地区在这两点上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一是接亲总人数为双数。如果新郎家带去接亲的人是单数,那么新娘家送亲的人数也必须是单数,凑在一起正好是双数。二是接亲人员里,不能有和新人属相或八字相冲的,不能有二婚或离过婚的,不太吉利。

三、接亲路线

接亲车队要经历去程和回程,这两段路途非常重要,在传统风俗中也有一些讲究。为了确保一切顺利,小犀姐建议新人提前一天安排车队先走一遍接亲路线。如果路途很遥远,也要提前确定婚车的司机们是否已经知道路线安排。

1、尽量不走坎坷路线

婚车的接亲路线要选择宽敞平坦的大路,尽量不走坑坑洼洼的小路。一是因为安全,二是因为接亲路线平坦开阔预示着未来的美好生活一路顺畅。

2、别走回头路

接亲走回头路向来是中国传统婚礼的一大禁忌,听着就不太吉利。新人在提前计划路线时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走回头路!

3、接亲路线不要太复杂

婚礼前,最好是安排车队的负责人提前走一遍,规划好路线和备用路线,以免遇上堵车等突发状况耽误了婚礼。

接亲习俗

一:接亲出发前的准备。男方到女方家中接亲自然也是要准备礼物的,四样彩礼是一定要准备好的,包括离娘肉(两根肋条)、两条鱼、四棵大葱、四把粉条。再有就是要将新房的楼前楼后的大井盖使用红纸盖上,接亲人员都要佩戴嘉宾花。还要知道的是,接送亲人员都一定要是双数,接亲车队的总数也要是双数。

二:中式接亲过程,新郎和伴郎带着迎亲队伍一路欢天喜地的到女方家中去,新郎官敲门来喊岳父岳母开门,娘家人在屋里可以稍微的为难一下。新郎官进入女方家中却无法直接的进入到新娘的屋子里,而是要玩一玩堵门游戏,只有通关成功才可以见到新娘,将手中的捧花送给新娘。

三:新郎官要带新娘走,必须要先找到新娘的鞋子,新娘的娘家人会将鞋子藏在很不明显的地方,新郎要想快速的找到,红包是一定不能够吝啬的。然后由新娘的亲戚背着新娘下楼,新郎坐在轿子上被抬回新家,新郎官的话则跟着队伍回家。

其实中式接亲真的要比现代的迎亲方式更加的热闹好玩,而且还可以加入很多古代的挑盖头等等步骤,这样就仿佛是在影视剧中看到的男女主角结婚一样,非常的刺激。


中式婚礼礼仪相关文章:

★ 2019中式婚礼策划方案3篇

★ 中式婚礼策划方案参考模板四篇

★ 中式婚礼策划方案参考文案四篇

★ 婚庆公司婚礼策划书方案

★ 南海嫁给我婚礼策划范文2020

★ 最厉害的婚礼策划师范文

★ 安庆婚礼策划范文2020

★ 最浪漫的婚庆策划书范文

★ 成都婚礼策划经典范文

★ 红百合婚礼策划范文2020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贵州结婚习俗礼仪

下一篇:崇明婚礼习俗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