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
本文共计853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5分钟。
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1
一、利用环境资源营造氛围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利用环境资源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想读书的欲望。我带领同学们把班级装扮成“小小读书室”,里面的图书来源也采取“自给自足”的方法,学生的课外书籍进行资源共享,还设置了小小图书管理员岗位。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什么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或小黑板展出名人名言等,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样的墙壁上,似乎都有浓浓的书香味。
二、利用方法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阅读,喜欢阅读,对阅读产生深厚的兴趣,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第一要务。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
1、以讲诱导――有效阅读点拨
点拨就是要“点其要害,拨其迷障”,要“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在阅读指导时,从重点词语、阅读技巧,情感、背景等方面点拨,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大有好处的。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相应的经典的课外图书内容,也可取其中的'精华章节,读给学生听,讲解其中精妙之外,以讲进行诱导,使学生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产生一种一定要亲自读的冲动。每周还可安排一、二节课外的阅读课,带领学生走进图书室进行读书。
2、以身示范――做好读书笔记
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精彩的语句或名言时,摘录下来,进行语言的积累,读完一本好书,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心得式笔记,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一道共同做读书笔记,用自身的阅读行为感染学生,以自身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培养阅读习惯
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2
近年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有所好转,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发现小学高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价值认识不足,甚至有些家长觉得,课外阅读会影响子女的学业成绩,尤其是高段学生面临小学毕业考的情况下,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课内知识就万事大吉。另外,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不够,在课外安排中,电视、电脑等严重冲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其结果是,学生的课外阅读结果大打折扣。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引领呢?笔者着眼于教学实际,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思考和摸索。
一、有效营造阅读氛围。
首先,安排好课外阅读的时间。“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有了计划性,也便于教师进行指导。其次,教育学生明确阅读目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语文学习不是为了现在的分数,不是为了应付眼前的考试,而是为了提升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要求学生每天要花半小时看看书,记记摘记或写写读后感,目的是慢慢培养学生每天看书的好习惯;
2、在班内张贴爱读书的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设置学习园地、开辟每周读书交流话题、开展读书争星活动等;
3、设立“图书角”。从学校图书室借部分图书,和同学自购图书互相交流相结合,并有图书管理员专门负责;
5、设立“故事课”。每周一节的故事课,给学生讲他们喜欢听的小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6、介绍古代文学家和近代作家曾在小时候博览群书的事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白阅读是使人终生受益的;
7、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重点探讨在家里如何开展课外阅读的问题,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读书的家庭氛围;
8、利用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可以多带孩子逛逛书店,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在明确了阅读的重要性之后,通过以上手段有效营造阅读的氛围,为开展课外阅读做好铺垫。
二、有效指导阅读方法
真正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能保证阅读的`效果,方法得当,阅读的效果才会明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课外阅读与“采蜜本”相结合。“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因此,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我们形象地把读书笔记称之为“采蜜本”。不间断地摘抄,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能力,这样,学生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2、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课外延伸阅读,尽管属于个体行为,是独立完成的,但仍有其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而采取恰当的形式,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会交流,是很有必要的。笔者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分层次地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思想教育、故事课等环节,让学生汇报个人阅读情况、交流心得体会,使课外阅读延伸到作文日常教学,以实现课外阅读的最大价值。
3、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指导阅读方法。“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充分了解,关注他们阅读心理,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如对部分优秀同学,推荐散文化、哲理性的读物,对一些阅读能力一般的男生,推荐较轻松的充满童趣的系列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适当的写一写小散文、小诗歌。针对学情差异,有的放矢的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三、有效评估阅读成果
对阅读的结果进行评估,是必要的,否则,会使我们的阅读疏于管理、流于形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评估:
1、建立评价框架。从整体方面对班级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笔记上的学期阅读进度计划、读书摘记、心得体会文章,并结合平时阅读活动的表现,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等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采用模糊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课外阅读评价形式采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学生自评、家长补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
2、注重平时抽查。对于班上阅读能力需大幅度提高的学生,多采用平时抽查的方式,因为他们的读书笔记可能存在错误较多、潦草混乱等不符要求的情况,为了让他们养成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所以把关适度从严。在加强指导的前提下,严格把关。
3、阅读展示。在故事课的基础上,开设阅读展示课,让学生汇报展示阅读成果。可以先在小组里展示,然后在班级里面进行“本月阅读之星”的评选。评价时原则上统一标准和客观公正,对成绩一般的学生多表扬鼓励,以树立其信心。这样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达到评价的目的。广泛调查学生阅读范围、篇目,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是阅读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
4、激励性原则。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
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然而,课外阅读往往为学校、教师、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弱化、忽视。其结果是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两大硬伤:对语文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写作材料贫乏、语言表达苦涩。笔者认为,要治愈语文的这一致命伤,唯一的药方就是走进课外阅读。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激发其对课外阅读的渴望。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课外阅读不仅不影响学生的语文及其它学科的学习,还可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兴趣,活跃思维,陶冶性情,发展智力。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各科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他们未来生活中受益无穷的文化积淀。其次,要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到读书不是繁重的学习任务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另外,在阅读的层次上应遵遁先易后难,先短后长的原则,不要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惧情绪。让他们尝到阅读的甜头后,再逐渐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同时还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等。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著名学者胡适说,读书要有效果就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眼到是要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眼到对于读书的关系很大,一时眼不到,贻害很大,并且眼到能养成好习惯,养成不苟且的人格。”
口到:口到就是要句句念出,好的作品要背出。他说:“念书的功用能使我们格外明了每一句的构造,句中各部分的关系。往往念一遍念不通,要念两遍以上,方才能明白。”
心到:心到就是要弄清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用心不是叫人枯坐冥想,而是要靠工具书及思想方法的帮助来思考。
手到:读书“必须还得自己动动手,才有所得”。 “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了,那种知识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我们可以说,没有动手不勤快而能读书的,没有手不到而能成学者的。”
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做到胡适先生所说的“四到”,那么课外阅读的效果就显而易见的了。效果有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就有了,越有兴趣和信心,那么阅读的`效果也就越好。如此一来便形成了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1、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然而,课外阅读的指导关键在于课内学习所得的方法的正确的迁移。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各种阅读方法诸如精读、泛读、速读、浏览等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以运用。另外将课内阅读的内容向课外阅读进行延伸。一方面会使学生在阅读的量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内阅读学习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读书笔记。心记不如笔记,阅读时可以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将读过的名言妙语和自己的感悟摘抄在笔记本上,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印象,也有利于反思回顾。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把自己的点滴之思写下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顿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外阅读笔记还可以成为学生日后写作的材料与借鉴。
3、采用反思、探究性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为此在实践中,让学生在认真阅读作品,收集有关的资料,并在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实现对文本的思考、探究。这样的课外阅读,不仅提高了阅读行为的层次,扩大了课外阅读的范围,同时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四、给学生推荐适宜的阅读书籍
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来读,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成长需求,一方面鼓励学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文学名著,另一方面还应向他们推荐一些品位、格调俱高、文质兼美的时代作品,如科普科幻读物,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让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积淀在课外阅读的促进下均进一步得到提高。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书籍少,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据调查,约有60%的学生是通过与同学、朋友互相交换个人存书进行课外阅读的,20%的学生是通过个人购买书籍进行的,但不论是何种形式,可供选择阅读书籍的数量少,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客观原因。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的与学校联系,让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多给学生一些方便。也可在班内,发动集体的力量,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以使学生有博览群书的条件。
五、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1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思想和智慧,共同阅读,阅读彼此,永远充满了惊喜,永远不会疲倦。[5]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
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如果能详细地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那效果就更显著了。笔者认为,一学期召开二三次,每次发言人数应不少于五人。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每隔两三周就举行一次全班或全年级读书笔记展览,请同学们认真观摩,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3-5篇,并且让获得荣誉者介绍经验,与较差的同学结对子,共同提高。
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4
关键词:语文阅读 课内外结合 实施方法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尤其注重的是阅读教学中的课内阅读。因为它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主要是靠课内阅读来培养。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课外阅读就是补充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容易忽视,虽然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提倡和鼓励学生去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尤以文学作品为甚,可是在学生课内作业负担过重还难以在短时期得到根本扭转的今天,也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
课外阅读的重要,还在于它是课内阅读的强有力配合。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有多高,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配合,就不可能获得十足的成效。试想,中外古今的哪一位名家不是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而有为的?韩寒的成功就是明证。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课外阅读组织引导得好的,语文教学效率就高,成果就大。从学生个人的语文学习实践中也可证明,凡是课外书读得多的,语文能力提高就快,学习效果就好。因此,可以这样说,只注意课内,而忽略课外,只能是事倍功半,如果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积极地推进课外阅读,给课内阅读以应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怎样进行课外阅读?显而易见,课外阅读不能像课内阅读那样严格要求,切近教学计划,但它也是教学活动,必须依一定的步骤进行。
一是教师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课外读物,推荐课外读物要考虑到这几点:1、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能为学生提供榜样作用的。其间,还须顾及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个人的经济能力。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地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互促进。这里还有必要单独提出的是,课外阅读的`内容应包括报刊,以至于校刊,或许它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阅读报刊很重要。因为报刊形同百科全书,各种知识几乎无所不包,学生从报刊上得到的知识,可能比在书本里得到的要多得多,而且报刊主要反映的是当前的信息,使学生了解到时代最新的社会动态,所以,阅读报刊就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项内容。2、有针对性指导阅读,可采取这样的方式:设课外阅读指导课,进行专题指导。指导的内容包括:简介课外读物,阐明阅读目的,指点阅读方法,提出阅读要求。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和学生交流,了解阅读的进展情况,交换阅读的看法,解答学生的阅读问题。指导记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摘抄词句或要点,编写阅读提纲,制作阅读表格,写读后感或点评美词佳句。如果是要作好内容全面的读书笔记,还应记入书名,作者出版单位,读书时间,内容提要,要点摘录和简单的认识,感想等。3、要及时地了解和研究课外阅读情况。了解的方式可以是:编制课外阅读登记表,对每个学生的阅读书刊名称、阅读数量、阅读速度和阅读方式(精读、细读、概要读记笔记等)进行统计。抽阅或展览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举行课外阅读展览会,交流心得体会,介绍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口头的或书面的调查。
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5
(一)阅读兴趣缺乏。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博览群书。再加上很多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爱学习的好孩子。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处。同时,也影响了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
(二)阅读面狭窄。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都是优秀作文集,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三)阅读习惯差。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也无非是几个词语、句子的摘抄,没有自己的见解与感悟。
基于上述现状,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榜样激励,让学生乐于读书。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在班里也注意树立典型加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2、活动激趣,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如写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抄好词好句,丰富积累,让学生胸有笔墨吐为快。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让孩子们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3、展示成果,让学生获得心理的愉悦。我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课文电视朗诵比赛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会读书”
1、拓宽书源渠道。
(1)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搜集阅读相关的文章。如预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布置阅读《安徒生童话选》;预习《匆匆》时,布置阅读有关珍惜时间的文章。由于学生预习充分,上课就能侃侃而谈,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能力。
(2)网络资源的利用。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教会学生怎样在网络环境中阅读成为语文教师又一重要任务。对于刚刚接触电脑的小学生而言,给他们介绍一些著名的少儿网站、读书网站是必要的,鼓励网上读书,广采博闻,开阔视野。
(3)从时空结构上选择阅读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人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如去年神州xx飞上天空,振奋人心。我就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报道,看电视,了解事件始末。
2、指导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