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必读书目 >

家庭教育十大常识

青春的色彩分享 51796

青春的色彩 分享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家庭教育十大常识,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十大常识篇1

在孩子成人之前,也就是在孩子18岁之前,对孩子的教育,要随年龄的不同,中心目标有所区别。就是说,每一个年龄段,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不同的。我们把1-6岁的年龄叫做早期,7-13岁的年龄叫做中期,14-18的年龄叫做后期。在家庭中,这三个时期,除了身体发育贯穿始终之外,三个年龄段的社会教育目标各有侧重。

1、早期教育的目标是品行

早期教育,即1-6岁时期的教育。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犹如一张白纸,最早染上什么颜色,那么这些颜色将保持终生,虽然会淡化,但绝不会彻底消失。这是说,在这个阶段,我们首先教给孩子什么是十分重要的。

各种动物都会对它们的孩子进行教养。科学家发现,动物越是高级,教养的时间就会越长。人是动物中最高级的,因此,一个人要成为独立的社会人要经历长达十八年的教养历程。为什么需要这么长?一个是要保证人类群落高效稳定的延续,这就要保证养育的成功率;第二,人类社会是一个十分复杂系统,一个人需要在成熟之前,在生存生活,道德情感,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训练,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这个“准备”的核心,就是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这个“格”就是人格:体格+品格。

人和电脑有着类似,或者电脑是根据人来设计的。一个人生下来,就像电脑一样,具备了一个硬件系统,这时候还不能够工作,还要给电脑装配一个基础程序。而人的基础程序不像电脑那样几十分钟直接拷贝进去,而是需要一点一滴慢慢地雕琢,需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来装配基础程序。即便是人的硬件——体格,也不是一下子成型的,也是需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慢慢成长起来的。所以,培养人造就人的工作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工作,急不得,马虎不得。由于实施雕琢的人的不同,被雕琢出来的人也是各不一样,所以这不像电脑那样,电脑是可以复制的,即前台几万台电脑一模一样,而人的教育几乎不能复制,只能参考。

体格是人的硬件,品格就是人的基础程序。基础程序安装好了,再一步步安装所需要的应用软件,这些应用软件,就相当于知识和技能,人们可以根据工作目标的变化,随时随地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知识和技能。

那么,品格具体是指什么呢?生活中有一些基本原则,会影响我们的决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工作成效。这些基本原则在一个人身上的不同反映,就是我们所说的品格。优秀的品格特质有很多,有的人归纳为八个方面:自重、自信、诚信、宽容、知足、感恩、尽责和敬畏,等等。有的人归纳得更多。其实,所有现代人对于品的理解都没有超越中国古人的概括,简要为五个字:仁、义、礼、智、信。仁:即有爱心,不仅爱人,也爱天地万物。有爱的人才会有感恩。义:利益当前,公平、正直、辞让,先人后己,是谓义。礼:言行举止,有节有度。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智:即智慧,思维敏捷,勤奋好学,学识渊博,明辨是非,恭谨笃行,知行合一。信:即诚信,信自己,信他人。重信守诺,童叟无欺。

这些品格,要及早地教给孩子。越早越好,晚了,过了1-6岁这个关键期,就很难了。因为,品格作为基础程序,会内化为孩子的行为习惯。习惯一旦形成,再想给孩子进行品格教育,就很难了。这一点,家长们要十分清醒。

2、中期教育的目标是习惯

什么叫做习惯呢?

习惯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养成的“情感-行为反应模式”。习惯,习惯,习而惯之。长期修习熏染,习以为常。习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当自己的习惯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时候,才会对习惯作出价值评判。扼要地说,就是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样子的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比如,一个人遇事容易激动,常常与人争执,这是他的情感反应方式,也就是他的习惯。有的人遇事冷静,做起事来井井有条;有的人举止大方、谈吐高雅,平易近人;有的人彬彬有礼,行止有度;有的人生活规律,饮食有节;有的人坚毅果敢,不惧怕挫折;有的人乐观开朗,不与人争,豁达知足;有的人积极进取,勤于思考,善于创造;有的人追名逐利,斤斤计较;有的人邋里邋遢,不修篇幅,超然物外。这些都是习惯的具体表现,习惯进一步沉淀就是性格。

中期,相当于孩子的小学阶段。这一阶段,除了要继续进行品格教育之外,教育的重点要放在习惯的养成上。其实,在早期阶段,也要注意习惯的养成,早期主要是生活习惯,如饮食、起居、礼节等。

中期的习惯养成,要扩大到各个方面,除饮食、起居、礼节之外,时间、学习、交往、劳动(家务和义工)、读书、笔记、日记、情绪、价值观等,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古人非常重视习惯的养成,《朱子家训》开篇就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门锁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女儿经》是一部专门教育女孩子的书,书里面很大部分都是女性的习惯养成,比如它说:修女容,要正经,一身打扮甚非轻。搽脂抹粉犹小事,持体端庄有重情。身歪体斜伤体面,抛头露面坏名声。《弟子规》则是一部专门对男孩子讲的习惯教养。此外还有《颜氏家训》、《三字经》等,都有很好的习惯养成方面的教导。

从社会共同的标准来看,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养成不易,坏习惯去之更难。所以,我们要十分重视孩子的习惯养成。针对儿童时期的习惯养成,归纳为四大方面:

第一、生活习惯:讲整洁卫生、爱劳动、懂得节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息有规律、不挑食、不急食、不追求奇珍异味、不穿着奇装异服、不贪恋戏耍和游戏,等等,

第二、学习习惯:爱读书、爱观察、爱思考、爱求问、讲话平静吐字清晰、习书正字、课上认真听、课下积极练、亲近大自然、学习玩耍两不误,等等。

第三、交往习惯:礼貌待人、求助要说清、获益要感恩、多交益友、见贤思齐、亲君子远小人、勿起争执、不说脏话、不打架斗殴,等等。

第四、道德情感:爱父母长辈、爱同学同伴、不任性、不讨巧、自尊尊人、态度平和、诚实守信,等等。

3、后期教育的目标是独立

孩子到了中学阶段,除了继续修炼习惯和品格之外,家长应该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上。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自己查找问题,自己寻求解决办法。也就是说,要孩子明白,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与他的未来有直接关系,他的未来有他自己作主。这是由家庭教育过渡到自我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时期。

在中学阶段,家长感受最深刻的是,孩子不怎么“听话”了,很多事情跟大人拧着干,还有很多事情瞒着大人。这时候,亲子关系很微妙,家庭矛盾也开始升级,变得直接和剧烈。孩子走到了人生第一个重要关口,如果家长处理不当,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重大。

12-14岁是性成熟期,从生理学上讲,性成熟期之后,就是一个生物学上成熟的人了。在这个时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和感受。男孩的声音开始变粗,女孩的声音开始变细;男孩开始遗精,女孩开始来月经;男孩的喉结开始突起,女孩的乳房开始隆起;男孩和女孩都开始喜欢异性。由于生理的变化,孩子的情绪也会有很多变化,男孩子会越来越热情奔放,女孩会感到羞怯。如果说孩子在少幼儿时期的男女交往是两小无猜,那么,到了青少年时期,则会出现男女爱慕或者暗恋。家长应及时给孩子进行生理卫生的指导和男女情感的教育,理解并支持孩子交异性朋友,同时告诫孩子男女交往不可逾越的底线。

生物学上成熟的人必然要求社会上的独立,这是进步和成熟。既然孩子要求独立,那么,父母就必须及时告诉孩子,如何才是独立?独立意味着什么?

第一、独立意味着成熟。

告诉孩子:你长大了,很多事情要由你自己作主了,你可以自己作主了。如果你还需要父母的帮助,父母是不会拒绝你的,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妈妈随时出现在你的身边,但是,你不能再依赖父母了。你要学会独立地料理自己的生活、学习和交往。因为你的长大,父母会逐渐老去,这是自然规律。因为你的长大,你要独立面对社会了,那里才是你的真实的独立的成长空间,你不要怯懦,要勇敢地面对,要积极地踏入社会,在社会里,有成功也会有挫折,成功是必须的,挫折是难免的,你要有平静的心态去面对成功和挫折,不为成功沾沾自喜,不为失败悲观丧气。

第二、独立意味着责任。

告诉孩子:你长大了,独立了,你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任,你还要对父母、家庭、和社会负责任。你要知道父母养育的艰辛,你也要成为父母的,也会有你自己的家庭,这就是人生的接力。你也要对社会负点责任,如果你对社会不负责任,社会也不会对你负责任。你要知道,一个人所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只有跟其他人来联合起来,你的才能才会有更大的发挥,你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三、独立意味着感恩。

家长要首先祝贺孩子的成熟和独立。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个节日非常重要,家长应隆重地为孩子举行庆祝。一个是青春期的“成熟礼”(可以放在13岁的生日上),祝贺孩子已经成熟;第二个是“成人礼”,即孩子的18周岁生日。

此外,关于过生日的问题,家长切记:不要只给孩子过生日!要过生日,全家人的生日都要过。要让孩子懂得生日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俗话说,孩子的生日,妈妈的难日,要让孩子记住,生日是一个感恩日,感恩生命之源。古人过生日,一般是晚辈给长辈过生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年复一年的生日,切记不要铺张浪费,要过,就过得有意义,可以是旅游,可以去购书,可以看看电影,可以送一件艺术品,等等。

家庭教育十大常识篇2

1、归属法则

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废话,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但实际上,每个家长都做到了吗?

比如,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任性,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有的家长之间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破碎的、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更要重视对孩子的安慰疏导,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溺爱、过分严厉等错误做法,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2、希望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有的家长把这种希望都转化为给孩子的精神压力,却没有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希望。

优秀家长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肯定,告诉他们“干得好”“太棒了”。即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也要善于用鼓励的话语让孩子看到希望。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激励孩子。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总爱找差距挑毛病。有的孩子平时考试都能考98-99分,家长却非要追究为什么没考100分。这种过于苛刻的高标准、严要求适得其反,会扼杀孩子的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3、管理法则

在孩子未成年前,父母有管教的责任。

有的家长爱对老师说:“以后就把孩子交给你了!”还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这些都属于家长的失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无人可以替代。孩子天生对家长有依赖感,家长应给予孩子应有的教育、陪伴和关怀,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才会求助于家长。

因此,家长绝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自己的管教责任。但这种管教应该是建立在亲情之上的,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对待,简单粗暴,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4、声音法则

要倾听孩子的声音。

家长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想法。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效仿,不肯听大人的话,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5、榜样法则

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父母、兄姐、亲友、师长、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影响。母亲对于女孩,父亲对于男孩的影响颇为重要。

除了家庭内的榜样,家长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例如孩子崇拜的偶像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首先了解情况,帮助孩子。孩子们都需要友谊,害怕孤独,有些孩子是因为搬家转学到新环境没有朋友,而与一些“问题学生”为伍的。

6、求同存异法则

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敢于童言无忌。要结合“声音法则”,鼓励孩子敢于表达,正面肯定孩子的想法。当然,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也要耐心地解释。

家长要尽可能理解孩子思维的特点,哪怕他们讲话词不达意,也要耐心地与他们交流。粗暴打断或嘲笑他们讲话的行为,会对孩子的表达能力造成伤害,使他们羞于在人前开口。

7、慎用惩罚法则

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避免体罚。

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体罚,但当孩子犯错时,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

惩罚的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下不为例。惩罚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比如可以罚其几天不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

千万不要把一些应该做的正面事情当作处罚。比如罚孩子写字,会让他们认为写字是坏事从而产生厌恶情绪,一做这些事就会有被处罚的感觉,造成心理阴影。

8、后果法则

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

若要教育得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

9、结构法则

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家长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从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还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家长。

但是,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建议家长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帮助孩子明确什么事是不合乎道德和法律,必须避免的,让孩子从小懂得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0、独立性法则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孩子,孩子却觉得你控制得太严。

家长也应允许孩子一定程度上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当然,家长还是要在孩子附近注视着,当好引导者和陪伴者,而不能完全撒手不管。

家长对孩子的管理管教,应注重大的方面,注重原则性,而不是事无巨细,什么都管。

年龄小的孩子,还需要家长给予一些生活学业上的帮助和指导,但也要适当给他们机会锻炼独立性。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家长就不要管得太细,力所能及的事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干,家长只给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即使孩子犯错了,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获得成长。

家庭教育十大常识篇3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是一种存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教育,它的发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更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

这一点要与家庭教育指导区别开来,家庭教育指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社会通过大众传媒或社会机构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导实际上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家长学校”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教会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广义的家庭教育指导则是在教育的对象上给予了发展,它符合现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理论,因为家庭教育的双向互动性,决定了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不仅是家长或者长辈,更应该包括子女。

其次,家庭教育的地位是什么呢?

想必大家都知道“三教合力”,所谓三教合力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形成的合力。而家庭教育在其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是其他教育的补充。

再次,家庭教育有很多特点需要我们进行掌握。如先导性、针对性、权威性、感染性、灵活性、终身性等。这部分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我们要把握例子反选题目。

先导性:亦称启蒙性,是指一个人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第一批教育者是家长。家庭的生活环境和家长的言行举止,从小就对孩子产生了深远影响。儿童所接受的这些教育影响,成为后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例如】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这个地位任何人无法取代。

感染性:是指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能引起别人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它像无声的语言,对人起着感化的作用,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在教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例如】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权威性:是指在家庭教育中,血缘上的亲密关系和经济上的依赖性使子女对父母有着特殊的依恋和依赖感,此外父母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成熟的思想意识以及因其自身努力工作而得到的社会承认与尊重等,这一切都使得家长在子女心目中树立起高大、权威的形象,使子女养成了对父母尊崇和信任的心理。【例如】儿时对父母的教育言听计从。

针对性:是指孩子在家长中表现的真实感,使得家庭教育比较容易地做到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不仅问题容易抓得准,抓得及时,教育的方式方法选择得当,教育内容也适宜,体现出很大的灵活性,充满了家庭的个性色彩。【例如】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

终身性:是指在人的一生中,享受最长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论时间长短,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教育。【例如】我们的为人处世从小到大都会受到父母的指导。

灵活性:是指任何家庭都不可能像学校那样有计划地、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方式方法也很难系统化,常常出现一些自身素质较差的父母缺乏自觉教育子女的意识,或随意打骂,或娇宠无度,或放任自流的现象。【例如】现实生活中,有虎妈猫爸的管教方式,也有慈母严父的教育方式,或棍棒教育,或言语说服。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雷欧幻像:查理九世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下一篇:家庭教育的书